“少林寺上市”辨疑之二:少林寺借“市”推“寺”


                 “少林寺上市”辨疑之二:少林寺借“市”推“寺”                        

                                     本刊记者 叶书利

 

“罗汉茶”,一口价:60元,邮寄另加快递费15元,EMS20元;

“铁砂掌烛台”,一口价:78元,邮寄费同上;

“易筋经T恤”,一口价:48元,邮寄费同上;

 “少林功夫手表”,一口价:78元,邮寄费同上……

进入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少林欢喜地)在淘宝网上的旗舰店,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的一幕。如果需要用词来形容一下对该网店的感觉,《时代财富》记者会选择多、新、佛来形容,“多”是指网店上的产品种类琳琅满目,“新”指的是所列产品独具创意,让人惊叹不已,产品分为“禅修所用”、“武之所助”、“创意少林”、“嵩岳之礼”、“健康轻食”、“身心课程”等六类,主要围绕禅、武、创、礼、食、心而开发。“佛”指的是该网店上的所有产品皆有一个共性,与佛有关,因为少林欢喜地正是少林智业为实现“少林”、“少林寺”品牌的增值升值而全资成立的其中一个运营平台。

通过少寺欢喜地的产品化开放,将少林文化传播出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接受《时代财富》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主攻商业服务业

近日,《时代财富》记者来到了与少林寺寺院相连的少林欢喜地实体总店。

来到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色的五个大字“少林欢喜地”。走进门内,便是用小碎石铺成的大堂。大堂左侧为餐厅,右侧为体验馆,馆内一台悬挂于正中的大液晶屏电视正循环播放着少林寺的历史。正前侧的左面为设计廊,右侧为禅武堂。

因为口渴,记者先走进了餐厅。这时,一位穿着一身僧式工装的女服务员走了过来:“先生,有什么可帮忙的吗?”

“有什么饮料或茶吗?”

“您可以自己慢慢选择,”话音刚落,服务员微笑着递过来一本菜谱。

打开菜谱,“禅武乌龙茶”等陌生而又有点熟悉的名字多少让记者有点惊讶。

“来杯‘禅武乌龙茶’吧。”

“热的还是冷的?”

“冷的,”当服务员去准备时,记者这时才发现,餐厅中飘荡着平和、舒缓的佛乐。

因为是下午二点左右,餐厅内没有太多人就餐。喝着冰凉的‘禅武乌龙茶’,听着纯美的佛乐,刚从外面喧闹的旅游人群中走进来的记者,这时的内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少林欢喜地的产品追求纯净、谦和、护法的禅武精神。纯净即追求环保。谦和指产品不追求奢华,而是朴素、简洁。护法意指少林欢喜地的产品是少林禅武医艺文化的载体,传播佛法是其目的。”少林欢喜地执行长王世发向《时代财富》记者这样介绍公司的定位。

在实地采访时,记者可以感觉到,公司内外都体现着这种定位。“少林欢喜地”这个公司名称就是护法的体现载体。因为“欢喜地”就是佛法心灵十境中的第一级,所以取名“少林欢喜地”。

释永信笑着说:“如果仅仅为了利益,少林寺就可将少林欢喜地叫做少林素餐馆,不会让游客产生歧义,便于品牌形象宣传,生意可能会好几倍。但不能那样做,因为公司的本质是追求少林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不是利益最大化。”

为了达到少林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少林欢喜地借助了许多现代化的企业运营机制。

王世发介绍说,少林欢喜地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如茶、衣服、手表等,公司主攻设计与商标运营,生产、物流等环节全部外包,如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公司的外部合作方之一。“少林欢喜地是个开放平台,未来公司会将该平台的设计部分越来越向外面开放,以吸取众人的创意元素。”

王世发接着说,未来少林欢喜地会向国内几个大的城市和国际上一些地方,如澳大利亚、美国加州等开设分店,以形成连锁经营。

就像释永信所言,少林欢喜地未来的目标模式是麦当劳模式,希望能在各地开设自己的分店。

当记者追问及有关连锁经营带来的标准化流程等难题时,王世发显得信心十足:公司已在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储备,而且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包括产品研发、采购、物流、销售等八个系统在内的ERP系统,以应对来自超标准化操作带来的挑战。

“少林欢喜地除了进行这种有形的产品化运营,公司还准备参与教育培训等无形产品运营领域,以将少林文化传播出去,如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的MBA教育、一些大的公司和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在这些学校教育或公司职员培训中,课程设制中有一个部分为学生或职员去外面体验生活,公司希望能与他们合作,将少林寺作为学生或职员体验生活课程中的一站,让学生或职员来少林寺实地体验少林寺的禅、武、医、艺,以及背后传达的精神。”王世发介绍说。

实际上,目前少林欢喜地已为此开发了相应的课程设制。《时代财富》从少林欢喜地处拿到了一份课程设计表,其中包括半日观光体验、半日修行体验、一日体验、晚禅朝武少林寺两日营(两天一夜游)、少林寺禅武文化深度体验之旅(四天三夜游)等方案。

 

初探禅武少林 一日体验

时间:340分钟

人数:六人成团,十人以上八五折

对象:精英团体培训搭配项目

课程内容:1、引领师少林导览课程60

由少林寺的法师引领游客游览少林寺内的殿宇楼阁,为游客讲解少林文化,介绍佛门礼仪,让游客体会红尘中的清净与安详。

            

2、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拳法精要说明/教习五步拳〉60

   五步拳是一组简单的武术套路,是武术基本动作的组合。包含了武术的基本手法和脚法,练习后可以发展人的速度、灵敏、力量、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还能够达到调节自我情绪,增强自信心的健康心理。

  

             3、拓碑体验/禅茶一味40

少林碑廊现存著名碑刻百余,来少林,学拓碑,在轻摩慢拓中细品历史;禅茶一味在少林寺中历史悠久,要识禅得滋味,不妨吃茶去。

4、少林欢喜地钵饭套餐

清淡养生,有机健康。浓香酱汁、养生菌菇、高纤五谷、清新素燥等,丰富口味经由法师精选上乘五谷及有机蔬菜配制,健康营养。

5、禅修的基本认识+坐禅基本功60

   由法师讲修基本观念及禅修的利益,教身心放操、息法及四念住,让学员实际感受禅坐体验,还有一对一修问题解答的小参时间,并带领学员回向功德。

6、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拳法精要说明/教习八段锦〉60

八段锦:古人以八色上等丝织品之名来命名八段功法,祛病保健而又编排精练,名八段锦,专求运动血脉。

7、错过可惜的少林名碑〈加导览及碑廊集印〉60

                 少林碑廊现存著名碑刻百余,在碑廊中看千年碑刻,收集碑刻印章,将少林寺独有的历史印记带回家。

8、少林欢喜地钵面套餐

                 筋道面条加上野山菌慢煨的汤汁,少林功夫面给你幼滑体验。

 

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只是时下少林寺进行业务拓展的其中一个平台而已,除此之外,少林寺还大量进入了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医药服务、文化出版、教育、影视、食品等。

2004年少林寺恢复了少林药局的建制,200510月,少林药局拿到了医疗卫生职业许可证,随即少林智业在登封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少林药局有限公司。

准确地说,少林药局的开业是少林寺重回自己在医药服务业的足迹。

因为早在公元1217年,当时的少林寺住持志隆大师便创办了少林药局。当时的药局主要服务少林寺内众僧跌打损伤及其他疾病治疗,后来逐步发展为服务当地及远道而来的百姓。但在1928315,冯玉祥部的石友三纵火烧了少林寺,寺中主要建筑悉数被毁,少林药局的事务亦被迫中断。

此外,少林书局、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相继成立运营。

 

少林寺组织结构图

 

                                      ︱——河南少林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少林智业                  ︱——少林书局

(原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

︱——少林弟子联谊会            ︱——少林药局有限公司

      ︱——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     

      ︱——少林慈幼院

︱——少林书画研究院

      ︱——中华禅诗研究会

︱——《禅露》杂志社

      ︱——少林寺拳法研究会

少林寺︱——少林寺红十字会

      ︱——少林文化研究所

      ︱——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

      ︱——易筋经洗髓经研究会

      ︱——少林寺网站

︱——武术推广办公室

︱——少林文化学院

︱——……

 

在所有的业务拓展中,少林寺时下的最大收入仍来自于旅游业。

据悉,从1974年到1978年的门票统计,每年少林寺的游客人数维持在20万人次左右,但到1982年,因电影《少林寺》的风行,当年少林寺游客升至70多万人次,1984年达到260万人次,90年代后至今,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

如果以150万人次计算,时下少林寺联票价格为100元,其中少林寺可从中分得30元,一年下来少林寺旅游的税前收入约4500万元。

 

扎根禅武医

在市场竞争中,比拼得是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少林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近1500年历史沉淀而成的少林文化,而少林文化的精髓既不是单独的禅、或武、或医,也不是禅武结合的武术禅,而是禅武医的大一统。

论禅而言,南华禅寺、柏林禅寺、阿育王寺、极乐寺等也是禅宗名刹;论武来说,武当山、峨眉山、青城山等也各具特色。但少林文化却将禅武医统一成了一个整体,少林寺的独特历史造就了今天少林寺的奇特文化。

公元527年,即北魏孝昌3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乘船到达广州,后移至少林寺,相传在一石洞内面壁9年,首创禅宗。

少林寺“武”的起源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一,传言为禅宗初祖达摩所创;二,传言为少林高僧跋陀的弟子僧稠所创;三,传言为少林俗家弟子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四,传言为明代紧那罗王所创。

事实上,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则认为,少林武术是少林寺僧众在长期的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唐初少林寺僧众演义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使少林功夫在江湖上初显威力。从宋到元,少林武术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元代大圣紧那罗王传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大师汇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出。到了明嘉靖23年,即公元1553年,少林寺月空和尚接到都督万表的檄文,立即组成了一支有30多位和尚参加的僧兵队伍,开赴前线抗击来犯倭寇,少林功夫开始威震江湖。后经许多著名武憎的不断修炼改正,明代后期,少林武术渐渐从以棍法为主转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之大成,江湖上正式形成了少林派。

少林寺“医”的起源与“武”如出一辙,亦莫衷一是。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其一,少林僧众在研习佛法的同时,亦对随之而来的医学知识,不断地加以学习、验证和应用;其二,少林弟子在承袭禅宗一派禅定打坐,开智生慧的同时,由于长期坐定,亦随之带来了一些身体器官的损害与病变,这就使得少林僧众在修禅坐定的同时,研习医理,对自我进行调护;其三,唐末五代以来多有战乱,少林僧众不断受到侵扰,于是习武强身,御侮护法势在必行。其四,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由神农尝百草而知医理,李时珍采百草而著《本草钢目》,中草药于传统医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少林寺一带山清水秀,尽得采摘各味草药之便;其五,禅宗子弟常求于禅定中反观自我,既是在精神上反观自我,亦是从肌体上的反观,于入定中考察人体经络气血原理,以求天人合一,忘我无我;其六,历代武僧习武,如要达到上乘武功,须知人体脏腑血脉之理,如此为通医道奠定了基础。少林医学就是在以上诸多种背景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少林寺禅、武、医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渐渐地开始融合。相传禅武结合的首个提倡者是僧稠大师。

少林寺的开山鼻祖佛陀禅师,又称跋陀,其最早的两个徒弟,一个是慧光,另一个就是僧稠。僧稠大师修禅的功底深厚,而且他是少林寺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武僧,相传他在世时积极倡导拳禅一体,不断寻找‘禅武’的结合。

然而纵览少林寺的历史可知,近1500年以来的少林禅学、武学、医学仍基本上处于各成体系、各自发展的状态,清朝以前根本没有三学相济的统一体系的正史记载,偶有三才兼备的高僧,也未见有其规范的理论体系和传承,但在少林寺的之前历史中,少林高僧们一直在探索禅武医的结合。

直到清朝末年,寂勤大师,俗名吴古轮,成了集禅武医于一身的少林绝学第一代宗师,少林寺的禅、武、医正式一体化,形成了有机整体,于是少林文化中的以禅统武,以武明医,以医通禅正式系统化。

 

少林寺禅武医历代传人

 

第一代宗师 寂勤,俗名吴古轮         1820-1917

第二代传人  吴山林,寂勤次子        1875-1970

第三代传人  行性禅师,俗名张庆贺    1931-2004

第四代传人  德建大师,俗名丁宏本,  1963-至今

 

禅武医的大一统所派生出来的禅武、禅医、武医、武禅等都是少林寺独步江湖的文化特色。

国务院参事、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嵩龄向《时代财富》记者说,少林武术首先是一种禅文化,其次才是武术,离开了禅,少林武术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招得这样,那招得那样。这是少林武术与一般世俗武术不一样之处,因为少林武术是禅武。

在新世纪,释永信将少林文化的核心在原有的禅武医的基础上,加上了艺。“‘艺’就是指少林寺的建筑、壁画、雕刻、碑文、禅诗等。艺是禅武医的一种载体。”释永信解释说。

 

产品产业化与“技术研发”并举

仔细分析少林寺的发展路线图后会发现,少林寺的整体发展战略即围绕少林寺的禅武医艺来展开,方式可分为两种:“技术研发”和产品产业化开发。

产品的竞争,最终得依靠公司的技术实力来说话。对于像少林寺这样一个宗教文化机构来说,其技术实力就是自身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的积淀。

就像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所言:“少林寺就得依靠少林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来解决生存与后续的保护发展问题。”

在这里,技术研发对于劫难频频的少林寺来说,对相关少林文化典籍的收集与整理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有必要回顾一下少林寺历史上的几次大劫难。

公元577年,周武帝下诏毁佛教,少林寺第一次被废。

隋末天下大乱,一场大火曾把整座少林寺院化为灰烬。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因少林寺原属仇敌王世充的“伪郑”之地,下令废了少林寺。

在唐朝唐武宗会昌二年至五年,即公元842~845年期间,社会上毁佛之风日盛,少林寺大半寺院也被“殃及池鱼”。

公元954959年后周显德期间,少林寺再次被废。

明朝末年,因战事频繁及连年的涝、旱、蝗等三灾并起,少林寺再次遭到空前破坏。

民国初年,各路诸侯并起,战事不断,为了保护自己,少林寺自购火器成立了保卫团,时任少林寺主持的恒林和尚任团长。当时登封县府命其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为地方民团性质。恒林和尚只好“以菩萨心肠作金刚面目”,日夜操练僧兵,以求自保。1921年,恒林圆寂,他的弟子妙兴接任了登封县僧会司及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之职。1923年,该保卫团被直系军阀收编为第一旅第一团,加入了吴佩孚军事集团。北伐战争期间,直系军队樊钟秀曾将其司令部驻扎于少林寺内。冯玉祥部的石友三部队与之激战时,少林寺僧人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1928农历315,石友三因迁怒于少林寺曾助其仇敌樊钟秀,纵火焚烧了少林寺。次日,驻防登封的冯玉祥部旅长苏明启指挥部队抬煤油到寺中,将少林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钟鼓楼、藏经阁及所藏的大藏经、《少林寺志》木版、北朝石刻造像碑等尽付一炬。少林寺一批珍贵文物及藏经5480卷均化作灰烬,成为少林寺历史上空前惨烈的大劫难。

 “文革”期间,少林寺也未能幸免。据后来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回忆,“少林寺著名的塔林还是我的师父释行正舍命保下来的。”

历经磨难的少林寺,大量的经书史料或被毁灭,或遗散世间,有待去收集与整理。

此外,由于当年达摩始祖主张“传内不传外,重在意念,无需笔录”的少林理念,致使少林寺大量的禅、武、医等文化瑰宝面临失传的危险,也极需人们去尽快整理与保护。

正是基于这个背景,1986年,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自己兼任副会长,以专门组织人力、物力开展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工作。

198810月,为了更好地整理与保护少林寺的壁画、碑文、书画作品等,少林寺专门成立了少林书画研究院。

19935月,释永信倡导成立中华禅诗研究会,毕竟在少林寺近1500年的历史中,多少文人雅士、名僧曾写出了许多有关佛、禅的优美诗文,致使禅诗构成了中华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唐宋时期的禅诗数量大致达三万首以上。

目前,中华禅诗研究会每年会编辑出版《中华禅诗》年集。

此外,易筋经洗髓经研究会等机构也因相似原因先后成立。

2005年,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与研究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还提议建立少林学,希望能像已存在的红学、敦煌学、徽学等一样,能够借助社会的力量,共同挖掘与发展少林文化。2006年初,在少林寺的周旋下,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40多个重点科研单位的代表在北京通过了《大会决议》,对少林学能够成为与红学、敦煌学等相比肩的“显学”前景给予了充分信心。

少林寺正在运作的这些工作,加强了少林寺的“技术实力”——宗教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发展,为少林寺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展自身的文化提供了可传播的“良米”,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俗语说,好酒也怕巷子深,如果好酒仅仅被锁在深巷子内,那再好的酒也失去其价值了。同样的道理,“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让少林寺坐落于一个风景秀丽的深山内、碧溪旁,但少林寺的真正价值并不是被藏在深山或锁在碧溪内,如果这样,少林寺的真正价值将被大打折扣。只有少林寺走出深山,跨出碧溪,将少林的佛教文化植入大众的心中,少林寺普度众生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这难道不是太虚法师一直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的体现吗?

“少林文化如果没有传播出去,没有被他人接受,少林文化就没有价值。    少林寺不仅要让他人来少林寺拜佛,还要主动走出去,让禅武医文化渗透进人们的衣食住行,设法让他们接触少林文化,并让少林文化变成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最终使他们信仰少林文化。”说起这些,释永信信心十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方式的选择就未需太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制自己了,如最近几年来少林寺尝试的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就是一种可选方式。

少林武僧团就是少林寺进行产业化运营的尝试之一。

1979年少林寺成立了少林武术队,19886月少林武术队正式更名为少林武僧团,并开始频繁出外参与演出,弘扬少林寺深厚的禅武文化,目前少林武僧团的表演工作已成少林寺的一个产业分支。

据大致统计,截至2004年,仅释永信亲自率领的少林武僧团外出表演的足迹已至60多个国家,表演超过1000场次。根据英国《卫报》此前报道,少林寺在美国演出一场的收入在1万美元左右。

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是少林寺产业化运营的另一个实例。

就像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的理念“将少林禅武还原于行住坐卧的生活”一样,围绕少林寺的禅武医与人们的行住坐卧,少林寺可以大做文章,在这方面,迪士尼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迪士尼利润链条的基础是通过动画制作打造卡通品牌形象,赚取第一桶金。正是在这个环节,公司打造了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形象;

其次通过互联网,将这些经典形象实现二次传播和产生二次利润,强化这些品牌形象。其次,通过这些品牌形象,公司推出了迪士尼乐园,实现这些品牌形象与现实中人的近距离接触,既开发了一条新的经营模式,又强化了一次品牌形象宣传。再次,将多种渠道传播积累起来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形象专有权的出让再赚一笔,这就是迪士尼公司“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在这里,迪士尼通过各种方式打造了一批卡通品牌形象这条“鱼”,然后又将这条“鱼”切割成“鱼头、鱼身、鱼尾等部分”,再通过“煮、蒸、炒、炸、炖、熏、烤”等方式将“炒鱼片、鱼头汤、鱼杂”等一道道美味提供给消费者选择,实现利润的乘数效应。

少林寺也可如此。对少林寺来说,“鱼”就是少林寺的禅武医大一统文化。目前少林寺正通过中华禅诗研究会、易筋经洗髓经研究会、少林寺拳法研究会,甚至少林学的兴建等方式来将这条“鱼”打造出来,然后通过商标出让、禅武医大一统文化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运作来将道道美味奉献给各色信众,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实际上,少林寺已开始探索。20033月,少林寺与台湾中影公司就电视片中相关少林寺知识产权一事达成协议,台湾中影公司向代表少林寺方的少林智业支付38万余元的知识产权出让费,同时授权玩酷科技制作同名游戏《少林传奇》等。

“迪士尼模式可以借鉴,但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迪士尼公司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少林寺则是以传播少林文化为最终目的。”释永信解释说。

 

经济是推动发展的源动力

面对现代商潮的冲击,如同百年老店同仁堂、全聚德等企业面临现代化问题一样,少林寺等宗教相关的寺、庙、观、堂皆面临同样的困境,并积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来寻求生存,毕竟生存是发展的前提。

早在解放前的民国时期,圆瑛法师便开始兴建工厂、农场、林场,重兴工禅、农禅、林禅之风。

解放后的1963年,湖南南岳道教徒便于南岳广济寺附近,开拓荒山100余亩,栽上荼秧,开始经营“广济寺荼场”。

福建省的万寿寺于1953年便创办了手工业生产车间,改革开放中,僧人增加,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发展为机械操作,生产纸伞、蚊香、肥皂、染色纸等,目前该寺所产的高级名牌卫生香和气体打火机已打入国际市场。

与大陆同行相比,台湾佛教在现代化方面的探索相对已早行一步。

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佛教便开始尝试各种现代化转型的路径,如台湾佛光山的星云法师,便借鉴了当时日本寺院及企业的经营方式来规划佛光山的产业布局。星云法师以信众所有的消费需求作为佛光山经营的出发点,将佛光山的产业触及教育、医疗、娱乐业、酒店业、制造业等,将佛光山的产业布局打造成一个百货超市,让信众在这个超市内能寻找到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如托儿所、小学、中学、娱乐设施、文物馆、坐禅设备等。

为了节流开源,佛光山在寺庙建设的过程中,也采取了许多现代化的操作手法,如寺庙的一面墙壁,星云法师便发动众多信众来捐款修建,且允许功德主分期付款来认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