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创新受到各方的关注。创新的概念也呈现出多种理解。最近,关于自主创新在中国更是蔚然成风。如果从创新概念上理解,应该主要呈现出以下的内涵扩张:第一,在维度上,创新是从一维线性串联式创新过渡到多维的、非线性的、并联式创新。由于多种线索并联,导致创新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空气”,无所不在。第二,在广度上,从技术创新逐渐过渡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一线的人大部分对此理解得较透。第三,在时间上,从企业技术创新过渡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越往后期,区域创新越发重要。一个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也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是,我认为对创新尽管有了三个层次的理解,扩大了它的内涵,但是在方法论上,对创新的理解仍然困扰着我们。如何在方法论上打破禁锢,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中关村的实践看,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已经做较多的推进,中关村在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中关村在产业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在本世纪推出全球最新的产业,让新的产业在这里诞生。目前,中关村起主要作用的是区域创新,即企业、大学、研究院所、地方政府在创新上形成合力,使中关村发展有了更强的后劲,并且使这样一种机制生生不息,成为中关村发展的永恒动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年中关村的企业更多的是在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这轮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有了信息化的支撑,区域不再是限制企业扩张的硬条件。另一个问题是全球化成为商业模式创新最大的动力。商业模式是什么?它是人类大脑创意的体现,而创意恰恰是不拘一格,怎么都行,只要能赚钱,只要能发财,只要不违法。在中关村形成了以创意启动新的商业模式,以“烧钱”使商业模式走向壮大,以技术门槛使商业模式具有独特性并上市融资。
因为商业模式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创新理论很难对商业模式创新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突然悟出了费阿本德的一句话,那就是“怎么都行!”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进入了21世纪似乎最大的创新体现在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创意,从方法论上来讲就是“怎么都行”。
在上个世纪,哲学和方法论基本上是科学哲学占有主导的位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波普的“证伪论”和费阿本德“反对方法”。而这三个理论是层层深入的,对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说八十年代库恩提出“科学革命的结构”对当代哲学、经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因为该理论认为“范式”的转换是科学进步的根本;而波普的“证伪论”更是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按照波普的理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永远正确的理论,而且科学理论之所以能成为科学,是因为它能够被证伪,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而费阿本德进一步提出如果按照库恩和波普的思想,人们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理性和逻辑方面。费阿本德主张解放思想,提出“反对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怎么都行。费阿本德是典型的方法论上的自由主义。可以说,费阿本德的思想对人们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也有很多人对他的思想不屑一顾。但是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中,我们会真正体会到费阿本德哲学思想的真谛。
20世纪以来的科学革命是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开始的。尽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上世纪初取得重大突破的,经过二战以后的原子能、计算机等新技术革命,这场革命遍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哲学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席卷整个思想界。科学哲学界在一开始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总结理性的方法,只有到了费阿本德的时代才正式反对方法,提出怎么都行。这一方面是由于对之前方法的总结过于偏颇和狭隘,另一方面人类的智慧刚刚打开,只有用怎么都行这样的观点才能让智慧真正得到解放。
应该说,科学理论就是科学研究,是创新的核心。而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方法,从一开始是以归纳为主,从近代以来,更多地呈现假说、演绎的方法。而真正触到科学理论本质的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真正的科学创造过程,是像量子跃迁一样,是靠着直觉,而不是靠着逻辑和理性。对这样一个过程,波尔提出“科学家搞理论创造时要疯狂”。所谓疯狂,恰恰是怎么都行。在中国近代,胡适也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80年代的商业领域提出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理论,对这样的一种过程,费阿本德发挥到了极致,他提出的“怎么都行”成为一种哲学思想,成为90年代的一个人类认识的巅峰。但是,科学除了创造过程之外,还是一个检验过程。一般来说,人们认为科学要遵循科学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成果性五个标准,但是,创新所需要检验的相对比较简单,就是能否盈利。90年代以来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人们也提出四个检验标准——新颖性、独特性、盈利性和环境友善性。
从费阿本德的方法论看,英美法系的核心——案例法较之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使社会更加具有活力。在英美法系中,人们的行为不受约束,怎么都行,发生纠纷时通过案例判决来决定何种行为合法。案例法保护了美国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各种探索。现在《中关村条例》面对第二次修改,在这次修改中,应该更多地体现中关村的特色,同时为中关村的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这次修改应将“创新怎么都行”作为一大特色加以体现,使《中关村条例》这个地方法规更多地体现英美法系的特点。
2008-09-22 | 创新,怎么都行
2008-09-19 | 后奥运时代,中关村将走向何方?
2008-09-18 | 为实施区域政策呐喊
2008-09-16 | 王德禄:火炬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前瞻性成果
2008-08-29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九)
2008-08-28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八)
2008-08-27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七)
2008-08-25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六)
2008-08-22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五)
2008-08-20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四)
2008-06-06 | 要用三十年的视角来看中关村二十年
2008-03-17 | 谈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2007-12-17 | 培育“中国增长极”,承载新的历史使命
2007-12-12 | 对中关村价值的认识
2007-11-27 | “知”之一字 妙趣无穷
2007-09-18 | 谈如何利用培训助力企业腾飞
2007-09-05 | 商业模式创新:如何把技术变成钱
2007-08-09 | 北京——创新之都
2008-06-20 | 与宁波市江东区区长交流
2007-12-01 | 工业地产商业模式的一些思考
2007-10-18 | 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三大问题
2007-07-16 | 谈谈我国工业地产的商业模式
2007-05-10 | 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
2007-05-06 | 创意 创业 创新——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个人成长通道
2008-09-13 | 轿辰集团汪家三姐妹的创业历程
2008-09-11 | 普世价值:从“真理标准”到“伦理标准”
2008-09-09 | 宁波高新区如何走高端
2008-09-08 | 公路收费权转让与公路的公共属性
2008-09-05 | 要学会在虚拟经济中赚钱
2008-09-03 | 怎样看两种后奥运经济
2008-09-01 | 时不我待,精细管理不能放慢拓展步伐
2008-07-25 | 从全球企业500强排名中反读出什么?
2008-07-15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一)
2008-06-19 | 与宁波高新区崔秀良副主任交流
2008-06-13 | 思想解放是合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