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光的政治家和企业家都可以看到:一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无法阻挡;二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将对整个世界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为世界的和谐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
然而,对于中国积极制定政策与非洲国家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取得成果,国际上有不少说法,其中“威胁论”、“阴谋论”最为负面。当然,这种种说法背后,都有炮制者的自身的目的。说实在话,笔者对这种说法尽管讨厌但还是不以为然的。
作为传统的礼义之邦,中国是有着数千年与人为善的历史。所谓善因结善果,得道者多助,中国的发展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其中,非洲人民就是支持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的传统力量之一。
面对一些国家妄加批评,说什么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是为了攫取非洲的能源、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等等,无非见不得别人烟囱里冒烟的嫉妒使然。中国有一句古话,“身正不怕影子斜”。中非各国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加强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就不必担心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不必顾忌有人戴着有色眼镜对中非合作进行的指责和阻挠。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中国与非洲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各方面都需要对方的支持与合作,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突出。
企业要进一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的大企业目前在非洲许多国家承揽大型基建项目修建如桥梁、公路、大坝和发电厂等,也有在非洲从事石油和矿山等能源和资源开发。希望这些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继续积极主动承担起当地的社会责任,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努力。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驻外企业不仅要帮助当地政府和人民发展经济,而且也可以通过资助非洲当地各级学校和孔子学院等方式,为当地培养对华友好的生产、管理和科研人员等,为当地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务多作贡献,同时也加强非洲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企业、中国文化的认识。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中资企业良好形象,才能获得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友善对待,才能体现大国的企业风范,受到非洲社会各界民众的尊敬,在发展经贸的同时,成为友谊的使者。
捆绑作业发挥协同效应
非洲有53个国家和8亿多的人口,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结构单一,因此他们对轻工业产品的需求将是中国开拓海外市场的潜力所在。巨大的贸易互补性是促使中非贸易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由于目前非洲市场的消费能力仍然有限,中国企业生产的消费类产品往往在非洲国家即受到欢迎和喜爱,却难以很快得到推广。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建议国内的消费电子品、纺织品企业能与大型工程承包企业协同作战,共享资源,开拓非洲市场,捆绑作业发挥协同效应,不要像电信行业某些企业那样互相拆台恶性竞争,重复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种协同作战的方式,或许可以是有志于“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企业大胆尝试的路径,我国政府应给予引导和支持,商务部门和驻外使领馆要提供便利,帮助企业发展经贸和工程结合的新模式,利用中国优质消费品在民间社会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在其它领域投资合作的友好环境建立,为全面发展中非关系提供实力保障。
未来,非洲国家如果能够在中国的帮助下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最终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非洲的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也包括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新的平台,最终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发展和繁荣进步做出贡献。为此,我们理应继续探讨和发展新形势下的中非经贸合作,将中非友好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