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号"上天与英国"金融时报"的醋瓶子


  中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海内外华人一片欢呼. 但总有人别出心裁, 9月27号的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片署名文章: "中国停飞航班保障神七发射", 作者是Mure Dickie和Sundeep Tucker,言语间充满了抱怨和醋意.

  排名第一的作者Mure Dickie, 中文名叫" 王明". 这个名字中国人不陌生, 若干年前, 有位叫王明的人, 在苏联学了一些洋玩意, 回来指导中国的实际, 害了不少人. 看英国"金融时报"的这篇文章, 可以感觉那个"王明"灵魂附体,以为自己是老爷, 谁都不可以"得罪"他:

"在香港机场混乱的场面中,一群来自一家英国上市银行高管在为安排在周五上午于北京举行的签约仪式发愁。其他旅客也忙于重新安排会议时间"

(一位日本私人股本公司高管)“想不到中国未事先通知就这么做。我上午8:00要在北京开会,讨论在中国进行一大笔投资”“这件事让我认真地反思,是否应该投资于一个这样待人的国家。”

       其实吧, 无论是英国的还是日本的老板,都是想去中国赚钱的,而不是去做慈善. 包装了一下, 就把自己当根葱了. 有理由怀疑两位作者杜撰了其中的讲话, 因为发文章的时候,一个作者在北京,另一个在天津, 而描述的却是香港机场的情景和旅客之间的谈话,有分身术?  随即, 两位作者开始抨击中国的航空管制,指责中国军方的不是. 更恶心的是, 文章的末尾说(飞船)的发动机会有很多碎片脱落,对航班来说是危险的. 如果不看新闻, 你会以为他们在描述空难,而不是一场伟大的探索与实践 

      但凡思维正常的人, 都会知道发射飞船临时航空管制的原因和给予理解.但这两位的思维显然与常人不一样. 这篇文章出台后, 被迅速转载, 评论很多, 但得到的评论几乎都是骂声. 奇怪的是, 英国"金融时报"的网站上一个留言也没有,无论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 试图去留个言,提示要审核后才可以发出 

      英国"金融时报"是一家大报, 但很可惜的是, 对中国事务怀有很深的成见. 以当前的"中国频道"页面的要闻和简介为例:

     (标题)中国停飞航班保障神七发射 :(内容简介)这些突如其来的管制措施给旅客造成不便

     香港东亚银行挤兑潮趋于平息: 李嘉诚等当地商界头面人物买入该行股票,以实际行动为其护盘

     中国维权律师刘尧赢得上诉: 一审判决被广东河源市中级法院撤销,此案将发回重审

     更多国家限制进口中国乳制品 毒奶粉事件在全球引发针对中国产品的信心危机

     中石化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Tanganyika Oil: 据称,中石化的出价远远高于其印度竞争对手

    (这条新闻我在自己的首页"新闻关注"里放了几天了,佩服"金融时报"的"言简意赅")

     曼德尔森: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正在抬头: 欧盟贸易专员对外企在华投资所受限制予以严厉批评

     ....

    看看同一网页的其他栏目:  金融飓风与毒奶粉   亚太国家将步入衰退?  中国还能一枝独秀吗?(上)(下)

                                     你不能不看的墓碑 (关于中国大饥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