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百辉:2008中国工业企业重大事件回顾


  1.1月26日,国内首台、世界最大的矿用55立方米挖掘机在山西太重集团下线,这是我国2000万吨级以上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中的关键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目前世界上所有露天矿山的采掘条件,将运往中煤集团平朔分公司露天煤矿。这台挖掘机高达22米,相当于7层楼高,总重量达到1400吨,斗容量56立方米,年产量可达1200万立方米。

  2.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具体为: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6月29日上午10时,在原信息产业部所在地北京西长安街和万寿路两个办公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挂牌成立。7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三定”规定,将设24个内设机构,行政编制为731名。

  3.3月12日,中国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据悉,首批下线的前3列动车组将在北京奥运会前驰骋在京津城际铁路上。

  4.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出席了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典礼,并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京沪高速铁路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新建双线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它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2209.4亿元,总工期为5年左右。项目建成后,乘坐火车从北京至上海只需要5个小时。

  5.5月11日,肩负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使命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

  6.5月12日,四川省发生汶川川大地震,工业企业中受灾最重的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震救灾中,在政府部门和国内各企业、单位和广大民众的支持帮助下,东汽人5天之后就小规模地恢复了生产,随后开始了顽强的生产自救,他们顽强的敬业精神,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评价为:“东汽人是泰山压顶不弯腰”。

  7.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指出:基于电信行业现状,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8.6月29日,首架新舟600支线客机在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装下线。新舟600客机预计2009年交付用户。

  9.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9月28日17时37分,遨游太空68小时27分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贺电。贺电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10.11月9日,据新华网发布消息,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资料

  1978-2008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

  1978年  邓小平批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

  1979年3月21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我国合资经营,率先在汽车工业领域与我国办成了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饶斌任董事长。为解决中国汽车“缺重少轻,轿车是空白”的畸形结构, 中汽公司在启动重型车、轻型车、发动机的大布局之后,轿车生产的尝试提上了日程。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1983年4月,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15日,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198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汽车工业发展问题,提出“我国汽车工业要有大的发展”。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基典礼。

  1985年3月21日,中国与德国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董事长仇克,总经理张昌谋。9月,该公司正式开业。

  1985年3月,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同意大利依维柯公司在南京签署了引进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S系列轻型汽车许可证转让和技术援助合同。

  国家批准广州汽车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巴黎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建立合营企业,于1985年3月15日签署合同。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领导班子,李刚任董事长,陈祖涛任总经理、党组书记。

  1986年4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七五”计划提出:“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1986年7月15日,一汽试生产解放卡车的换型———CA141。1987年1月1日,CA141正式批量生产,解放卡车成功垂直换型。

  1986年9月30日 以“ CKD ”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并且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受益”的奇迹!是国内最早进入家庭的主力车型之一。

  1987年5月,国务院发文撤销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6月25日,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在京成立,陈祖涛任理事长。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车生产基地。

  1987年10月,我国第一条汽车高速试验跑道在海南汽车试验站建成。

  1988年7月1日,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成立,有力地促进了桑塔纳的国产化工作,而且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夯实了根基。

  1989年6月,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型汽车在济汽总厂下线。

  1990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复机械电子工业部《关于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请示》,同意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由机械电子工业部负责归口管理,并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机械电子工业部授权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行使汽车工业行业管理的职能。

  1990年1月26日,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0年2月,中汽联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决议,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国汽车工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宣告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0年11月20日,我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年生产15万辆普及型轿车的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约。

  1990年12月20日,第二汽车制造厂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生产轿车项目在巴黎签约。签约的合同为第一期工程,目标为年产15万辆C级普通型轿车,最终目标为年产30万辆C级和B级普通轿车。

  1991年1月21~24日,全国汽车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围绕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目标,1991年行业调整的重点是:从载货汽车转到轿车上来,重点在“三大”的布局,搞好统筹规划。

  1991年2月8日,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额为42亿元人民币。第一汽车制造厂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投资比例为6:4。主要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普及型溜背式高尔夫和阶背式捷达轿车。

  1991年12月5日,一汽-大众生产的第一辆捷达轿车下线。

  1992年7月15日,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39周年之际,“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不同所有制多种形式的企业联合体,其核心企业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992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

  1993年6月8日,中日合资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1995年4月20日,由德国大众与上海大众联合设计开发的桑塔纳2000型下线。上海大众汽车二厂全面竣工。

  1995年5月18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和集团总公司成立。北汽集团共有172家成员单位,其中35家组成集团总公司。

  1995年5月26日,我国首次整车正面碰撞试验成功。这次试验是由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委托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黄世霖教授主持进行的。

  1995年11月23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取得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在福州正式成立,成为海峡两岸迄今为止最大的汽车生产合资企业。东南汽车公司的成立,带动了我国台湾数十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到大陆投资建厂。

  1996年5月11日,中德合资的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开业和开工奠基庆典。该项目总投资达26.68亿元,是我国目前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以生产发动机控制系统为主的合资企业。

  1996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见》的通知。

  1997年3月25日,中美合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合同和章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字。上海通用公司成为当时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

  1997年5月,宇通客车———国内首家大客车企业上市。

  1998年4月28日,广州和日本本田签署合资合同。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出资50%成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998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在宇通建成。

  1999年1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对新车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汽车尾气排放法规。

  三大汽车公司易帅。1999年3月19日,竺延风被任命为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3月22日,苗圩被任命为东风公司总经理;7月,上汽组成新领导班子,胡茂元任总裁。

  1999年9月6日,一汽-大众公司引进开发的奥迪A6高级轿车开始生产。

  1999年11月,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揭幕。

  1999年12月15日,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下线,为中国的中级轿车设定了标准。上海大众汽车三厂全面建成投产。

  2000年1月1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车用无铅汽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

  2000年6月9日,客车行业惟一博士后站在宇通建成。

  2000年6月28日《中国商报》做了题为《这是最好的卖车方式吗?》的报道,由此引入我国汽车营销模式问题的大争论。

  2000年 7月12日,丰田汽车公司与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轿车合资企业———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天津奠基。

  2000年10月11日闭幕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业。这是国家第一次将有关汽车消费、轿车进入家庭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2000年12月,赛欧、夏利2000、羚羊、世纪星、中华、北斗星、开拓者、丰田考斯特连续下线,平均4天一个车型的投放速度创下了中国汽车纪录。

  200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

  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征汽车购置税。

  从2001年1月安徽奇瑞加盟上汽集团,成为新组建的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2001年2月19日,国务院下发机构改革通知,国家机械局等9个直属局撤消,汽车行业管理相关职能归口国家经贸委。

  2001年4月25日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宣告成立,至此,世界所有汽车制造业巨头在中国入关之前,全部在华建立了强大的扩展据点。

  从2001年5月10日起,国家计委放开国产轿车价格。

  2001年7月21日,第100万辆长安汽车下线,长安成为国内首家产销量突破100万辆的微车企业。

  2001年11月,上海通用汽车首批GL8旅行车出口菲律宾,开始实施5000辆出口计划,创造了中国中高档轿车出口的纪录。

  2001年11月9日,吉利、南亚进入第6批《公告》,“准轿车”管理松动。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汽车业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今后五年内将降低进口汽车关税,逐步放开进口汽车许可证配额,对外商放开汽车服务贸易市场。

  2002年4月8日,上海大众POLO轿车全球同步上市。

  2002年4月12日,《德国大众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修订和延长合资协议》签字仪式在德国狼堡汽车城进行。重续后的合营合同将上海大众的合营合同延长了20年,第七次增资使总投资额达到了63亿元。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签字仪式。

  2002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汽车工业与韩国现代汽车战略重组在北京签字,组建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2002年6月14日,一汽与丰田合作重组天汽。

  2002年6月28日,上海大众第200万辆轿车下线。从1984年试产首辆普通型桑塔纳,到造出100万辆轿车,上海大众花了整整14年;而由此迈上产量翻番的台阶,企业仅用了不到4年半的时间。

  2002年8月20日,下线后经过一年半的等待,中华轿车终于获准上市。

  2002年12月,上海通用汽车与加拿大凯米公司签订大批量V6汽车发动机的供货合同,实现中国重要零部件出口零的突破。

  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正式签署了在中国建立长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双方各出资50%,初期注册资本171亿元,打破了我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的最高纪录。

  2002年10月13日,上汽集团出资5970万美元参股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拥有其10%的股份。

  2002年10月25日,在北京,东风汽车公司和法国PSA集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2002年11月18日,第一个中韩合资的整车项目第一辆车在江苏盐城下线。

  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汽车偕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成功兼并重组原烟台车身项目,成立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新公司中,上汽集团占25%的股权,通用汽车占25%的股权,上海通用汽车占50%的股权。

  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破300万辆大关。

  2003年5月24日,北汽福田建成亚洲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

  2003年6月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挂牌,东风、日产开始全面合作;同日,中国重汽集团和VOLVO卡车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创立50周年。

  2004年6月18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召回有缺陷的马自达6轿车,被称为“国内第一召”。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这起拖了一年的并购案以上汽集团成功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权而告结。这是国内本土汽车公司首次大规模并购海外汽车公司。

  2005年12月15日,首次在海外生产的丰田PRIUS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长春正式下线。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公布了PRIUS普锐斯的国内市场价格,两种配置分别为:织物座椅版28.8万元和真皮座椅版30.2万元,并将从12月16日开始,通过PRIUS普锐斯的中国官方网站举办限量50台的网上订购活动。看来,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新能源时代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地到来了。

  2006年新汽车消费税向小排量车倾斜。4月1日开始,按排量不同,在中国购买轿车时所缴的消费税率不再相同,从1.0L排量的3%,到4.0L排量以上的20%,分六档拉开差距。

  2006年交强险出台。7 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实施,原有的商业“三者险”条款和费率全部废止。这是与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的条例,也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予以强制实施的保险险种。

  2006年C-NCAP碰撞标准推行。7月,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自掏腰包进行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全面启动。按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计划,今后每年评价的车型在15个左右,而且每款车型至少要用3辆车来进行碰撞测试。

  1993-2008年中国电子工业大事记

  1993年  

  1月 国务院国办发【1993】1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集成电路专项领导小组的通知》。  

  3月 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撤销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和组建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  

  4月 由电子部统一组织的中方六个预选企业和日方四家公司进行的摄录机引进技术联合对外谈判,历时两个月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分别成立了北京JVC、广洲JVC、上海索尼和福建日立四家生产摄录机的合资企业,我国摄录机产业的发展开始起步。  

  1994年  

  6月 我国“七五”电子工业的头号工程———无锡微电子工程在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全面通过国家验收。该工程的重点2微米、3微米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代表了我国当时微电子工业大生产的最高水平。  

  7月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联通公司是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共同发起组建,以经营基本电信运营业务为主的大型国有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  

  8月 由苏州电视机厂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合资建立的苏州飞利浦消费电子有限公司在苏州正式开业投入运行。总投资为9559万美元。  

  11月 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生产线在京建成投产,该公司是首钢总公司与日本NEC合资兴建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企业。总投资额260亿日元.,其中首钢总公司占60%,NEC占40%。首钢日电公司的前工序生产线具有6英寸、1.2微米。术水平,月投片5000片,预计到1997年月投片将达到8000片。后工序组装生产线可批量生产4兆位动态存储器、线性集成电路、彩电电路等。  

  1995年  

  1月 深圳赛格高技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办的深圳赛格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工序和设计中心工程同时奠基。  

  2月 全国第一个金卡产业集团华旭金卡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成立。  

  6月 由中、泰、美三方合资的上海阿法泰克电子公司在上海浦东成立,这是国家重点工程“集成电路专项工程”的两大关键项目之一,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和测试。  

  10月 中国第一张IC卡——中华IC卡由华旭金卡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并通过专家鉴定,填补了中国逻辑加密存储器卡的空白。  

  1996年  

  1月 首钢日电技术升级项目实施,将中国IC制造工艺水平提升到6英寸,0.5微米。  

  3月,长虹发动彩电大规模降价行动,引发中国家电行业影响深远的第一次价格战。  

  3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909工程0.5微米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立项。该项目由电子部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和上海市政府委托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共同投资兴建,形成月投0.5微米8英寸2万片的生产能力。  

  6月 石家庄宝石公司彩色玻壳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6亿元,引进日本NEG公司具有九十年代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54厘米、64厘米平面直角大屏幕彩色玻壳,年设计能力折合54厘米彩壳408万套,同时具备开发市场需要的大屏幕彩壳新品种的能力。

  1997年  

  1月 电子部以电子科【1997】2号文件批准发布了《V-CD视盘机通用规模范》行业标准。  

  2月 中国首条CD-R光盘生产线在深圳先科集团建成并正式投入生产。  

  7月 中国联通第一个市话网建设项目在天津建成并内部开通。  

  8月 国投先科光盘公司推出我国首张DVD光盘和DVD放送机。  

  8月 我国规模最大的彩色显示管厂在南京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建成并投入生产。  

  8月 华晶电子集团公司第一块亚微米集成电路1028CS芯片在MOS电路总厂诞生。  

  10月 由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和日本NEC公司共同投资的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成立。  

  11月 彩虹集团公司生产出我国首批40厘米彩色显示管。  

  1998年  

  2月 中国第一条自主开发设计的超大屏幕背投影彩电生产线在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投产。

  3月 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合并,成立新的信息产业部。

  5月 联想PC出货量首次达到100万台。

  9月 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SJA‘11196-1998超级VCD系列技术规范》电子行业标准。

  10月 信息产业部对联通公司核发允许在全国范围经营GSM业务的经营许可证,同时发文同意联通公司推广“一个MSC覆盖多个本地网的技术方案”。  

  1999年  

  1月 康佳集团推出自主开发的中国第一台数字电视机。  

  2月 年产100万台方正电脑生产线在广东东莞正式投产。  

  3月 信息产业部第48所研制出国内第一台8英寸硅片用扩散炉。 

  6月 天津市重点技改项目—天津三星电子管有限公司年产180万只的彩色显示管生产线投产。  

  8月 由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生产的WYH02 GSM 手机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生产定型鉴定。  

  11月 中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电话生产线在康佳集团正式启动。

  2000年

  3月 大唐电信微电子分公司首次向国外大批量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首次跨出国门走向欧洲。

  6月 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通常所说的18号文件。

  8月 中国第一只大屏幕,全平面彩色显像管在湖南LG曙光电子有限公司下线。该产品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其生产线的设备兼容性和承载能力均为世界第一。

  10月 ZTE(中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机卡分离的CDMA手机。

  2001年

  3月 在美国召开的的3GPP TSG RAN 第11次全会正式接纳了由中国提出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全部技术方案,并包含在3GPP版本4中。

  9月 海尔集团在北京宣布:中国第一枚可实现商品化生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电视MPEG-II解码芯片“爱国者I号”在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开发成功。

  9月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909工程”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该生产线项目1997年7月31日开工,2000年11月建成月投8英寸硅片2万片、工艺技术0.24微米的生产线。

  11月 中国首台等离子彩电在LG电子(沈阳)有限公司正式下线,填补了中国等离子彩电生产的空白。

  2002年

  1月 中国出口到欧盟的DVD产品被当地海关扣押,原因是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认证。DVD专利纠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9月 中国第一款商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CPU芯片“龙芯”1号研制成功,并可批量生产提供实际应用。

  11月 代表国内CISC架构CPU研制最高水平的高性能嵌入式32位处理器“神威I号”,由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通过了产品鉴定,采用0.18微米工艺生产。

  2003年

  1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日本,达到5910万(日本为5400多万),网民人数已仅次于美国。

  2月 信息产业部经济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发布统计数据,称截止2002年12月,国产品牌的手机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已从2001年底14.13%的基础上大幅跃升,突破了30%大关。

  3月 信息产业部在深圳组织召开“TCL等离子显示驱动与控制技术鉴定会”认为,TCL集团研制开发的等离子显示器(PDP)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7月 由多家中国工厂及家电厂商参与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并发布“闪联”品牌,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首次由企业自发组织起来携手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
 

   2004年     

    4月 中国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决定无限期推迟WAPI的实施;英特尔公司宣布继续向中国提供迅驰产品。     

    4月 亚洲最大规模的信息及通信技术国际展——2004亚洲CeBIT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8月 有线数字付费电视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国内十二家电视开办或运营机构成为签约成员。     

    12月 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2005年     

    1月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首次表示,今年将适时提出中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决策建议,这是国家主管部门官员首次就中国3G牌照发放的时间表态。     

    2月 信息产业部颁布《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35号)。     

    2月 信息产业部宣布EVD将正式作为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至此,国内关于中国高清碟机行业标准之争落下帷幕。     

    5月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IBM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从此诞生。     

    4月 中国上网用户达到1.003亿人,中国网民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4月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获得了广电总局签发的首张IPTV及手机电视营运牌照。    

    5月 在上海举行的庆祝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创建20周年暨跨国公司项目签约仪式上,8家重量级跨国公司3M、思科、飞利浦、本田、爱立发、佛吉亚、微开、延锋伟士通的研发中心正式落户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6月 以联想牵头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即闪联)和以海尔为首的《家庭网络平台》(即e家佳),同时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8月 国资委正式发布《关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等6户企业重组的通报》: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重组后的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撤销。加上此前中国电子合并的包括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在内的6家电子企业,中国电子总资产将超过600亿元,中国最大的电子集团就此诞生。    

    10月 AMD公司与中国科技部正式签署微处理器设计技术授权谅解备忘录,以提高中国半导体工业的竞争能力。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AMD公司将向科技部指定的技术受让机构?D?D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转让其所拥有的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     

    11月 华为与英国最大电信运营商沃达丰正式签署了全球采购框架协议,参与沃达丰全球移动网络建设。华为成为首家正式进入全球供应链的中国通信设备供应商。 

  2006年  

  1月 信产部正式发布TD-SCDMA通信行业标准。  

  2月 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正式颁布。 

  3月《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显示器标准》(简称“数字电视高清标准”)出台。其中明确规定,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液晶背投电视、显像管背投电视等要想被认定为高清数字电视,必须满足清晰度达到720线以上。 

  5月 广电总局发布了移动视频行业推荐性标准(CMMB)。  

  6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华为移动软交换的全球用户量已突破一亿,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8月 争论长达五年之久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终于出台:清华大学DMB-T和上海交大ADTB-T相融合的标准被确定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10月 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行业标准,确定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电视技术标准STiMi。  

  12月 ITU世界电信展首次离开国际电信联盟所在地瑞士,在中国香港举办。中国通信军团全线出击,参展的中国企业总数超过了150家,打破了世界电信展历届中国企业参加世界电信展的纪录。  

  2007年

  2月 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37届DVD论坛指导委员会上,C-HDDVD-ROM(中国高清只读光盘)物理规范获得最终通过,版本号为10.0,该规范仅针对中国内地,被业内称为“中国版HD-DVD规范”。  

  3月 中国版RoHS指令《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核心内容是对铅、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物质和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溴化阻燃剂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  

  4月 由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厦华、海尔、上广电、新科、夏新等十家中国彩电企业共同投资的“深圳市中彩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4月 由四川长虹、世纪双虹和美国MP公司合作的“欧虹PDP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正式开建。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6.75亿美元,预计2008年7月投产,年产PDP模组216万片。  

  6月 按照信息产业部要求,手机充电器统一标准开始实施。  

  9月 投资总额为25亿美元的英特尔12英寸芯片制造厂在大连奠基。  

  9月 联发科宣布收购芯片厂商ADI旗下的Othello和SoftFone手机芯片产品线。  

  10月 国务院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宣布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原先由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至此,实行了两年多的手机生产核准制被取消。 

  12月 中芯国际宣布其位于上海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2008年  

  1月 联想宣布将其手机业务的所有权益作价一亿美元出售予由弘毅投资为首的私募资金。  

  2月,中国移动首次TD-SCDMA终端招标有了最终结果。6家率先获得TD手机入网许可证的企业中,新邮通成为最大的“黑马”,份额名列第一,排在前面4位的均为国产厂家,国产手机大获全胜。  

  2月,电信业重组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获得通过,业界期待良久的重组大业终于拉开大幕: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集团,联通分拆CDMA网络给中国电信,保留GSM网络与中国网通合并。合并完成后,将形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中国电信三大全业务运营商。  

  3月 根据刚刚宣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其中,运行10年后的信息产业部将并入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4月 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

   4月,TD芯片厂家凯明宣布终止运营,公司原高管分别创立两家新公司——傲世通和杰脉通信,继续从事TD芯片研发。  

  6月21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持的“关于对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审查工作会议”上,T-MMB标准通过最后一轮审查,被确定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的技术方案,并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 

  7月,CMMB核心芯片供应商创毅视讯与TD-SCDMA高端手机制造商宇龙酷派宣布,由双方合作研发的CMMB/TD手机即将实现量产。  

  8月,全球咨询机构Informa发布全球设备商市场份额排行榜单: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华为、阿尔卡特朗讯为第一阵营,分列前四位;北电、摩托罗拉、中兴通讯市场份额排名五到七位;NEC、三星等日韩系设备厂商则被划归第三阵营。Informa认为,华为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WCDMA上的突破———华为在欧洲、亚太、拉美等WCDMA快速增长市场上,抢占了不少原属爱立信和诺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