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鹏完全评点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五》


37.材料1

     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31737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到达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更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5分)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5分)

 

 【答案】(1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所以取得如材料所示的巨大变化,主要因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体制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第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第二,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第三,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从提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到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经济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没有现代市场体系,就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只有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解析】本题选用了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做材料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创新,同时又考了2009年大纲新增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启示广大考生复习政治一定要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国家高级别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密切关注每年考试大纲的修订情况,这些内容都是当年命题的重要素材。题目本身并不难,第一问属于例举题,考生只要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就能写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等制度创新内容。第二问属于记忆题,对考生理解分析能力的考察不够。与第一问的联结也不够紧密。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如果美国不援助欧洲,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方面都将有窒息之虞,美国这次“援欧”不同于以往,不是向个别国家提供零星援助。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企图阻碍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会得到我们的帮助。任何政府、党派为图政治私利或其他打算,不惜延续人类痛苦的,必会遭到美国的反对。

摘编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65日)

材料2

   20021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尼泊尔,主要讨论反恐合作问题,此后,美国每年向尼泊尔提供4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2003113日美国国会批准了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提供875亿美元的军事行动及重建援助的拨款法案。西方把这些经济援助和重建计划称为“新马歇尔计划”。

   伊拉克已探明拥有1100亿桶的石油储藏,远景储量达2200亿桶,开采成本每桶仅3-4美元。200312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伊拉克重建项目中总价值达186亿美元的26个重大工程合同,同时以维护美国的“基本安全利益”为由,决定剥夺包括德、法、俄罗斯,加拿大等在内的100多个曾经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及拒绝向伊拉克派兵的国家参与上述合同的竞标资格。首批约9亿美元的伊拉克重建合同均在暗盘交易下完成,中标的是清一色的美国公司,而这些公司无不与美国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

材料3: 

法国前情报员达尼埃尔。雷米在其所著《谁欲杀死法兰西》一书中认为美国已经发到了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旨在征服欧洲。1995年至1999年间,美国每年立案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有1/4是针对欧盟的。德国和法国不赞成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惹怒了美国,美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抨击德国两国”有问题“;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赖斯,把包括法国与德国在内的反战政府比作是二战前法国队纳粹德国的”姑息主义“,引起德法国的不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已经在大西洋联盟中产生了自他50年前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摘自中国网

1)结合材料一、二“马歇尔计划”和“新马歇尔计划”的异同(5分)

2)结合材料一、三,剖析这些年来美、欧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显现的分歧和原因(5)

 

 【答案】(1)二者的差异在于:两者援助的对象不同,马歇尔计划主要援助欧洲国家,而“新马歇尔计划”则主要援助伊拉克、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两者提出的借口不同,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时以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为借口,提出“新马歇尔计划”时则以反恐合作为“幌子”。两者提出的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为了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的。“新马歇尔计划”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既可达到控制中东地区,获取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战略目的,又可将重建的包袱甩给欧盟,阻止欧盟走强的步伐而提出的。二者的相同点在于:不管是马歇尔计划,还是新马歇尔计划,援助并非无条件,而是要同受援国的经济改革、“民主”、“人权”等问题挂钩。实际上都是美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基础,以经济援助为手段,使受援国依赖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上保持与美国战略的一致性。

  (2)近些年来,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歧日益突显,主要表现在经济摩擦和伊拉克问题上。这标志着欧美矛盾由经贸等方面的一般磨擦上升到战略层面,其根本原因是美国单边主义的外交战略与欧洲诸国的国家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美国企图通过反恐战争和所谓新马歇尔计划,牢牢控制中东这一战略要地及其石油资源,加强乃至巩固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地位,这与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产生了严重冲突,不能不引起欧洲各国的反感与抵制。此外近年来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欧洲的变化,欧洲独立意识增强。欧洲对美各方面依赖减少,欧美关系凝聚力下降,使得双方战略和经济利益分歧凸显。

【解析】这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一道比较型的分析题,侧重于考查国际关系的变化。解答第一问需辨清马歇尔计划是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欧洲的方案,旨在重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自由秩序,抵御来自东方主要是苏联的共产主义威胁,确立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新马歇尔计划则是美国在21世纪,反对恐怖主义、保卫美国国家安全,同时巩固美国对中东石油以及世界事务领导地位的对外援助计划。在此基础上就比较容易分析两个计划的异同了。解答第二问要明白国家间关系的冷热亲疏取决于国家利益,当双方存在更多利益共同点时,关系就亲密,当利益上有了太多分歧时关系就疏远了,按这一思路结合材料分析美欧近年来的分歧就不难组织答案了。

选做题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知名人士开始热议“中国贡献”,关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物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的话语频现于国际社会。

阿拉伯国家联盟负责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本哈拉2007414日介绍,在会见中国驻阿联盟全权代表吴恩科大使时说,阿盟高度赞誉中国在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关于解决该问题的立场是公正积极和平衡的,所发挥的作用是建设性的,有深远的影响力。第一届东盟秘书长、泰国前外长素林200817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积极支持东盟组织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解决本地区以及国际事务,中国为提升整个东亚地区自信力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在东亚地区所做的贡献,对地区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让东盟信服。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已累计对49个不发达国家免除到期政府债务374笔。中国已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参加了130多个国际组织,并在军备控制,贸易投资等国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了中国的参与,许多国际热点问题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态势。迄今为止,中国共参与了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中国自1990年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累计新建、修复道路73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7600多枚,运送人员12万多人次、物资26万多吨,接诊病人3.6万多人次,先后有3名军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5

 

 【答案】(1) 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表现在:一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致力于解决现有的矛盾冲突和各类争端,合理、规范地运用国际社会公认的制度、规则来发展自己、保护自己,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着眼长远,提升自我话语的国际认同,积极参与国际各种规则的制定,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参与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制度和各种运行机制的工作,推动地区和全球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2)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基于我们和平发展的宝贵经验。我们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的繁荣发展是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重要的积极因素。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缘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繁荣带动了周边及各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的繁荣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提高了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于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中国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积极支持并参加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开展工作,在联合国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解析】本题体现了每年的两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做题必有一个题与中国直接相关的命题规律,侧重考查的是中国贡献。

   解答第一问可以完全依据材料,致力于解决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是解决现有的矛盾冲突和各类争端,合理、规范地运用国际社会公认的制度、规则来发展自己、保护自己,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的表现,积极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是积极参与国际各种规则的制定与落实,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参与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制度和各种运行机制的工作,推动地区和全球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表现。

   回答第二问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要突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