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几乎没人看好今年车市走向,包括我在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中国车市今年仍将实现正增长,同时极有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
有人说中国市场今年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也就是对于汽车业的整体扶持方案,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内需特色明显的行业,汽车业的增长仍有赖于整体宏观经济的增长,同时依赖于市场潜力和老百姓的购买力。
4万亿拉动的不只是固定投资项目,尽管现在看起来似乎钱都是投在了固定建设和投资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由4万亿所带动的经济规模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按一般规律,GDP增长接近10%就可以给汽车产业带来2-3%的拉动,反之亦然,因此,今年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汽车产销的增长是肯定的,关键是增长多少?或者是这样的增长是否就是健康的?能否会影响到今后今年的增长。
另外光从数字来看太冰冷了,我来说一下我自己实际感受到的。我老家武汉,华中特大型城市,人口接近1000万,这样一个特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没有超过60万,这还包括了微面、摩托车及公务车。当每一个评论车市的专家都生活在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先锋”城市里时,事实上是感受不到中国汽车消费的潜力。武汉这样的城市尚且如此,其余的二、三级市场的消费潜力可想而知??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当我们在哭诉汽车业的“冬天”时,实际上我们还未看到真正的冬天如何?近10年汽车业稳定的高速增长让每个人习惯了这种增长,稍有变化就认为“崩盘”的惨剧已经来临,我认为这不是理性看待汽车业发展的观点。
除了肯定今年车市将增长外,另一个可以预期的就是中国将加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2008之后,中国将有望在2010年成为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而这比业内的普遍预测要快7—10年。虽然中国车市规模超越美国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此前多数分析的判断是中国将会在2015年前后实现,届时,中国的新车年销售量超过1600万,从而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但现在的普遍预测被金融危机的现实所提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车市遭遇了战后最严重的寒流。
可以看到,中国车市超越美国车市成为全球老大,事实上是一个此削彼长的过程,但首先取决于美国市场的迅速下滑。2008年12月北美汽车市场新车销量约为88万辆,日平均销量(DSR)比上年同月减少约35.7%,已连续15个月下滑。08年1~12月合计销售约1316万辆,日平均销量比上年减少18.4%。 全年比2007年减少超过300万辆,其惨淡程度超过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
与美国市场相比,尽管中国车市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同样遭遇到了连续5个月的同比销售下滑,同时未能达到全年销量突破1000万的目标,但仍旧能够实现960万的全年产销,年增长率在7%至8%。这和目前的美国汽车市场规模差距不到400万辆,同时拉大了与第三大汽车市场日本(年产销规模700万辆)的差距。
因此,是否能在2010年提前超越美国市场,实际上就是是否能在两年时间内抹平目前这不到400万辆这一规模庞大的差距。首先,取决于内因,也就是中国车市能否在2009年实现稳定增长?围绕中国车市今年是否增长目前存在两种论调;乐观说法认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投资拉动内需的效果就可以显现,车市将开始发力;而悲观的看法则是从第三季度或是更晚时候,车市才可能复苏。尽管仍有小部分人认为车市在今年会出现负增长,但从目前国家扶持汽车业的表态和宏观经济情况来看,可能性不大。如果GDP今年维持8%的增长,按普遍规律,汽车行业将实现10%左右的增长。这样,中国今年汽车产销将接近1100万辆。
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市场是否会继续跌落?这几乎是肯定的答案,只是下跌的幅度问题。据统计,目前整个美国市场上,有总计算超过40家的生产工厂处于完全关闭或半关闭之中,克莱斯勒则将全部工厂关闭一周。日、韩系企业也在关闭工厂。因此,即使市场回暖,整个北美市场的生产能力也难在短时间内恢复,而厂家也不原因再次冒产能过剩的危险。如若美国今年车市再整体下滑20%,则将减少170万的产销,今年将会以1100万辆的规模收官,届时,中国的市场规模不论超越美国与否,也将实现“无限接近”。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即将出台的有关汽车产业的扶持方案。目前国内整个汽车业都在等待这一最为具体的有关汽车业的具体方案的出台。不论具体细则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案的根本出发点是鼓励汽车工业发展和汽车产品消费的,这一方案应该说能够给予目前状况惨淡的汽车业以一计“强心剂”,但能否给予汽车消费以长久的刺激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何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