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天天都是3.15


天天都是3.15
    每到3.15,都会有汽车企业提前跟各大媒体打招呼,似乎只有在这一天,汽车消费才显得如此“事多”,汽车消费者的眼睛才开始变得“雪亮”,汽车厂家和商家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并不完美。这就和我们每到雷峰同志诞辰才想到做好事一样,汽车消费的维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我们一年才有一次的“鹊桥会”。是一个为了维权而维权的节日性的行为艺术。
    事实上,我们本次策划想说的是,汽车维权早已不再只是3.15的责任,也不是特定时间下,特定场所里的“维权秀”,而是真正的民众自我消费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选取的8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也证明了在处于急速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市场,成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购买观念,还包括有维权意识。
    而这和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竞争内涵的改变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
    从最早井喷式的增长,到价格战在各个细分市场的展开,再到库存压力下的企业恶性竞争,加之每年过百款全新车型的投放。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初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稀罕物”,卖方市场已经迅速蜕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买方市场”。终端市场的竞争在产品和品牌之外,越来越强地被服务所主导。而不论是汽车厂家还是商家,都已经认识到,未来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在于服务,而服务也将成为优势汽车厂家和商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体服务导向的推动下,消费者越来越多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行为就会成为常态。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频繁的消费维权和苛刻的消费要求将成为企业自身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外在动力,而不是压力。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的企业将会在整体服务水准上长足进步,而漠视消费者反馈,或将消费者维权看做“洪水猛兽”的也将会“自决于人民”,从而直接对其产品和品牌造成市场上的负面影响,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所抛弃。
    诚然,我国目前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相较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仍然有着明显差距。但我们应该看到,行业发展成熟与否是相互统一对立,并动态发展的过程。理性成熟的消费者和负责任的企业和商家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缔造雅典的民主就需要有雅典的公民,要造出甲壳虫汽车就需要有德国的工人,同理,要有优质高效的服务就需要有我们孜孜不倦、理性而又成熟的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结果不只是取决于厂家和商家,尽管他们看上去仍然强大。在市场原则下,用脚投票的原理决定了真理和主动权都应该掌握在握着钱袋子的大众手中,也就是消费者手中。
    我们在3.15推出这样的策划,并不只是想再来一次无意义的年度提醒,我们通过在过去一年里的回顾来反映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有消费维权意识的消费者和厂家眼里,天天都是3.15。我们汽车市场的维权事例看上去仍像是一部断代史,而不是一部连贯的编年史,零散的状况表明我们在汽车维权方面的幼稚,但围绕3.15的短期维权风暴已经成为过去,天天都是3.15将越来越近,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何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