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美国“中国高储蓄是世界金融危机根源”的歪理邪说
(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如是说:世界金融危机是中国的高储蓄率造成的)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谴责美国“中国高储蓄是世界金融危机根源”的歪理邪说
太荒谬:西方政客指责中国人存钱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版主按】 去年以来,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各国的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都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这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人们该采取什么办法应对?不管人们对金融危机持什么样的看法,但有一点几乎是世界上人人共知的,那就是这场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与美国以及西方的缺陷息息相关。然而,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为首的美国金融界近日却连连发出这样的奇谈怪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中国!此言一出,令人大跌眼镜。世界各国正义的政治家和学者纷纷予以批评和谴责,本博主除撰写文稿外,这里也以诗作器——
华尔街上大鳄残,金融海啸浪淘天。
单边强国酿灾乱,绑架世界来买单。
无赖财长巧簧弹,新兴国家成祸源。
此地无银三百两,歪咀岂不吐歪言。
华夏自古博大宽,且把谬论作笑谈。
兼济天下谋贡献,独善其身建家园。
保尔森妄称:中国高储蓄率助长美金融危机
(一)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英国《金融时报》1月2日刊登的一篇专访中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崛起导致的世界经济失衡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负有部分责任。
保尔森说,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在危机爆发前的若干年里,整个世界处于贸易繁荣、资本大量流动和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的状态,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给其他国家获取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这又导致利率降低,促使投资者去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
保尔森认为,世界各国需要从全球经济失衡中汲取更多教训。他特别提出,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20国集团有能力领导全球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保尔森的言外之意是,危机爆发的根源并不局限于金融体系内部,将来要避免此类危机重演不仅需要更好的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还需要全球性的宏观经济合作。
(二)
美国房地产市场自2007年开始持续下跌,有媒体认为,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化与中国在美国大手笔投资有关。据统计,过去10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约达1万亿美元。
据多维新闻网报道,中国人储蓄太多,以低利借钱给美国,为美国民众的超前消费提供经济后盾。
报道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化的问题不是出在美国民众花钱太多,而是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储蓄助长房地产泡沫化与过度消费。
(《环球视野》摘自2009年1月3日法新社伦敦电、中央社台北电)
保尔森将金融危机归咎中国的谬论改变不了事实
受华尔街金融风暴拖累,全球经济陷入泥淖,至今不能自拔。此时,即将卸任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却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则干脆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
这种“高论”一时使全世界错愕,众多媒体也对此品评不已。
然而,谬论是改变不了事实的。众所周知,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级房贷,而导致美国信贷消费过度扩张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政策。
自90年代走出经济衰退以来,美国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长期保持低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很明显,低利率是美国多年前就开始奉行的政策,那时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都还没有多大的贸易顺差,也谈不上高额储蓄。因此,保尔森关于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低利率的说法刚好颠倒了因果。
从1971年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到美元惯性地继续作为国际中心货币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用作储备,直到今天,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衡,美元的强势地位也没有根本改变。在此情况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尚无足够实力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也不可能是眼下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
孔子说过,“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使在美国国内学术界,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储蓄率持续下降,经常项目长期恶化,是美国自身的原因。在诸多原因中,被人们广泛诟病的就是全社会超前消费的习惯、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市场监管的缺失。
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晴雨表之一的证券市场“熊”风肆虐。中国的上证综指以65.4%的跌幅在2008年全球股市跌幅排行榜上位列第七,排名第一的冰岛雷克雅未克OMX指数跌幅更是高达94.4%。
在前20名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统计数字显示,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虽然全部跌回10年前的水平,但跌幅远远小于其他地区。分析人士认为,当美国投资机构在本土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他们就通过低杠杆化来抛售海外资产,结果导致新兴市场遭遇严重的外资抽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发生危机,却使全球经济遭殃。
如果把美国经济比作一辆车,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风暴里,新兴市场就成了这辆车的挡风玻璃。可以推测,如果资本市场风险敞口更大一些,中国这块玻璃受损会更加严重。现在,车出故障了,难道要怪挡风玻璃吗?
应该承认,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里包括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但因果关系必须搞清楚。是美元在监管层纵容下的过度投放,致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才最终使得美元低利率政策难以为继。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如果他诚实本分,就必然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如果他一贯自以为是,就会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回头看看,当美国的房地产商、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像传销一样玩弄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的时候,当华尔街的“精英”们把泡沫吹大从中捞取数千万美元乃至上亿美元年薪的时候,保尔森或者伯南克在哪里?号称全球最先进最健全的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者又在哪里?(记者 黄歆)
英国著名财经评论网站“MarketOracle”的批“伯”文稿:
《伯南克高呼“这都是中国的错!”》
伯南克在讲话中说,“新兴市场的经济体净储蓄供给的显著增长导致了美国房产市场繁荣,以及更广泛地说,即次贷危机的爆发。这个净储蓄增加的来源包括:高存款的东亚国家、以及中国之外经济快速增长;一些新兴市场上外汇储备的高积累;石油出口和其他商品出口国家巨大的收入增长。这些净储蓄货币流的压力导致了全世界范围内较低的长期真实利率,刺激了资产价格(包括房屋价格),推动货币账户在工业化国家,即接收这些货币流的国家走向赤字——尤其是在美国。”
美国评论家怀特尼撰文指出,“这简直就是在拐弯抹角地说,中国应该为过去10年来发生的所有错误承担责任。”他进一步分析说,美国的泡沫是持久的低利率,以及腐朽的货币政策引起的。得到普遍承认的一点是,格林斯潘在互联网兴起后通过连续31个月降息,引发了美元投机房产的狂潮。实际上低利率扭曲了市场,所以泡沫出现了。怀特尼说,“储蓄因素和这个没关系,伯南克仅仅是想通过责怪中国,来逃避责任。”
“中国责任论”站不住脚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分析
2008年,源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均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2008年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所发布的《华盛顿宣言》已有明确结论,世界各国就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就在世界各国联起手来共克时艰之时,我们却听到了一种非建设性的声音。西方某些学者和政客在媒体上抛出言论,指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高储蓄助长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并声称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的高顺差才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必须予以澄清,否则将不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危机。
华尔街危机赖中国实在荒唐,原来包藏如此祸心
华尔街金融危机把全世界抛向未知,但至今美国从官员到银行家尚无人受处罚。要求华尔街揪出罪魁的呼声现在响彻世界,但忽然间,美英经济学界有人灵机一动,又想起了中国这个“替罪羊”,他们近日在媒体上又抛出奇谈怪论,宣称以中国为首的世界顺差大国才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并再次提出用人民币升值“纠正全球经济失衡”之类的损招(10月16日《环球时报》)。
欧美一些人士对中国的偏见由来已久,不断抛出无端指责中国的过激言论。众所周知,从中国威胁论到石油祸水论,从指责中国汇率制度导致世界贸易失衡到把全球通胀嫁祸于中国,并声嘶力竭地要求中国承担所谓的更多国际社会责任,中国早已见怪不怪。然而,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特别是最近一周的“血雨腥风”,美英经济学界不是从本国政经制度上寻找原因,而是利用其惯性思维又想起了中国这个“替罪羊”,把华尔街危机赖在中国头上,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怪论,着实出乎中国包括国际社会许多人的预料,我们不能不佩服美英个别经济学界人士“丰富的想象力”。
美英经济学界发出奇谈怪论指责中国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再次强迫人民币大幅升值,纠正所谓的全球经济失衡,而不顾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二是为华尔街危机的罪魁祸首寻找替罪羊。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森一针见血地说:“他们这样做,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为西方推脱责任,寻找替罪羊。因为如果严格追究起来,包括美国等国家的政府至少负有金融监管不力的责任,并在制度设计上倾向华尔街那些所谓‘金融精英’,即使现在的救市,也像一些美国批评家说的那样,真正获救的是雷曼兄弟那些企业的高管们,而不是最底层的百姓;至于那些财经媒体,其实与那些‘精英’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他们本身就是华尔街‘金融家俱乐部’的常客,所以很少见他们在金融危机前对华尔街进行指责,现在也仍是对华尔街百般维护。”
【中国不做“替罪羊”,美国自身缺陷导致危机】
新兴经济体不应成为金融危机“替罪羊”
新华报业网讯 针对近期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指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大量储蓄埋下全球金融危机“祸根”的说法,中外经济界人士认为,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发达国家如此指责新兴经济体显然有欠公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兴经济体不应当成为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即将离任的美国财长保尔森本月2日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大量储蓄造成的国际经济失衡,为国际信贷泡沫的形成埋下祸根。另外,最新一期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关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05年提出的“过度储蓄论”的文章,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也提出“储蓄过剩”理论。
对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美国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结构和贸易结构、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以及美国货币当局的错误政策,与中国的储蓄现象没有直接关系。
美国自身导致危机 与中国储蓄现象无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原苏东集团的解体以及印度和越南等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有20亿左右的劳动力在短时间内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但他们仅仅是创造廉价产品和财富的“劳动者”,并非这些产品和财富的主要消费者。 他说,“非常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涌入美国,但是美国滥用了世界各国对美国经济的信任,过度消费,制造房地产的巨大泡沫,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陷入金融危机的困境当中。”
张宇燕指出,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为维持既定的国际贸易与分工格局,通过“创造”并输出大量的“广义金融产品”来平衡国际收支,来换取全球新兴经济体提供的工业制成品和资源。美国货币当局希冀借助房地产市场所形成的所谓“次贷”等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世界进行投资或投机,实现金融市场的繁荣。 张宇燕说:“这种以金融产品置换来提供或补充金融产品量之不足的做法,颇有饮鸩止渴的味道。”果然,2007年下半年,“次贷”显现问题,最终引爆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把大半个世界经济“拉下了水”。
谬论改变不了事实
受华尔街金融风暴拖累,全球经济陷入泥淖,至今不能自拔。此时,即将卸任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却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则干脆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
这种“高论”一时使全世界错愕,众多媒体也对此品评不已。
然而,谬论是改变不了事实的。众所周知,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级房贷,而导致美国信贷消费过度扩张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政策。
自90年代走出经济衰退以来,美国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长期保持低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很明显,低利率是美国多年前就开始奉行的政策,那时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都还没有多大的贸易顺差,也谈不上高额储蓄。因此,保尔森关于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低利率的说法刚好颠倒了因果。
从1971年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到美元惯性地继续作为国际中心货币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用作储备,直到今天,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衡,美元的强势地位也没有根本改变。在此情况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尚无足够实力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也不可能是眼下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
孔子说过,“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使在美国国内学术界,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储蓄率持续下降,经常项目长期恶化,是美国自身的原因。在诸多原因中,被人们广泛诟病的就是全社会超前消费的习惯、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市场监管的缺失。
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晴雨表之一的证券市场“熊”风肆虐。中国的上证综指以65.4%的跌幅在2008年全球股市跌幅排行榜上位列第七,排名第一的冰岛雷克雅未克OMX指数跌幅更是高达94.4%。
在前20名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统计数字显示,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虽然全部跌回10年前的水平,但跌幅远远小于其他地区。分析人士认为,当美国投资机构在本土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他们就通过低杠杆化来抛售海外资产,结果导致新兴市场遭遇严重的外资抽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发生危机,却使全球经济遭殃。
如果把美国经济比作一辆车,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风暴里,新兴市场就成了这辆车的挡风玻璃。可以推测,如果资本市场风险敞口更大一些,中国这块玻璃受损会更加严重。现在,车出故障了,难道要怪挡风玻璃吗?
应该承认,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里包括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但因果关系必须搞清楚。是美元在监管层纵容下的过度投放,致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才最终使得美元低利率政策难以为继。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如果他诚实本分,就必然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如果他一贯自以为是,就会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回头看看,当美国的房地产商、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像传销一样玩弄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的时候,当华尔街的“精英”们把泡沫吹大从中捞取数千万美元乃至上亿美元年薪的时候,保尔森或者伯南克在哪里?号称全球最先进最健全的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者又在哪里?
最近,美国政界、经济学界的个别知名人士提出一种怪论: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高储蓄为全球信贷泡沫埋下种子,而泡沫的破裂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这种怪论认为,由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储蓄和投资取向,全球经济才出现失衡。此外,在近年来低通胀、贸易与资本流动迅速增长的形势下,新兴经济体的高储蓄压低了投资收益,促使发达国家投资者转向风险更高的投资渠道。
首先,这种“逻辑”存在着内在的缺失。新兴经济体储蓄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投资者在偿还能力薄弱的条件下,可以毫无顾忌地借他人钱、借未来钱进行消费或投资。换句话说,邻居有钱,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在超市购物、在高风险领域投资。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储蓄高,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政府可以放松金融监管,坐视金融机构为了牟利设计新的金融衍生品,放任本国的消费者、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有问题的信贷交易,“吹大”泡沫。
就中国而言,居民高储蓄源自中国百姓的消费文化和传统。世界性和地区性金融危机多次爆发的历史证明,中国的储蓄与这些危机并无因果关系。而外国消费者、投资者是否去冒高风险,也不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储蓄所能左右的。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不仅在于高消费、高负债的增长模式,也在于金融监管缺失,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寅吃卯粮,是美国消费文化的一个侧面。此次金融危机,无疑暴露出美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系统监管上的很大缺陷。因此,美国政界、经济学界不应到国外找原因。有外国分析人士对此评论说,美国出现的“高储蓄助长信贷危机”论点,是在为美国金融管理不善、监督规范缺失找借口。
作为全球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的当务之急不是寻求推脱责任,而是应主动加快国内调整,适当提升储蓄水平,减少贸易和财政赤字,同时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处理好风险和收益、监管和创新的关系,为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增强全球经济活力作出贡献。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年来对全球经济失衡已发出警告,西方七国也经常对此表示“关切”,但却鲜有后续行动。发达国家既已意识到“失衡”,就要审视自身的问题,作出切实的努力。
当前,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遏制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而主要发达经济体更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一味在自身之外找所谓“原因”,显然是于事无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