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神情从容,内容低调。面对现场百万之众、上亿电视观众,他只能鼓信心,不敢唱高调。毕竟现实摆在那儿,持续了一年多的全球金融海啸仍不见底。奥氏深知,忧心忡忡的美国民众,不该再受神话蛊惑,也不该盲目地指着未来许愿。全世界也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样一个判断:当前这局势不会马上变好。
把当前金融海啸的根源,归结于格林斯潘没管好“货币水龙头”,未免太孩子气了。
谁都知道,上世纪70年代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由势力所左右:广场协议是日本受西方老师们势力的压制;东南亚危机是东南亚实体经济受不了金融大鳄们呼风唤雨;现在说美国滥发货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事后诸葛亮。美元尽管是超级大国的主权货币,发多少不是格老一人说了算。在全球局势中有美国自己的利益考量:国家利益、内部有金融寡头们的利益、有产业精英、政治精英的利益。
因此舆论越来越趋向于判定:当前金融海啸是一场由来已久的结构性危机。啥叫结构性危机?
“结构”,源自建筑工程力学用语。它是指一栋建筑的承重构造,它由地基、梁、板、柱,及其结合而成。把结构一词比喻式地用之于货币金融体系,用于负面形容好理解,当前金融海啸就像大地震一样,垮了;用于正面理解很难:正当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该是啥样的?
就说国内吧,周小川大概可称之为“两票”部长。他主管证监会猛发股票,股市栽了;他到央行创设了数额近5万亿的央票,央行被动了。问题是,发股票、发央票,发多少,由得了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