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微循环的血流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微循环有时如何保证血流量可以随着人体的组织细胞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呢?微循环的一些小血管的管壁的平滑饥可以收缩或扩张,改变小血管的口径,从而改变微循环的血流量。微循环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微循环的紊乱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运动员在激烈的体育比赛后,肌肉中产生了大量的乳酸等代谢物,使他感到肌肉酸痛和疲劳。通过改善微循环加速肌肉循环的血流,把肌肉中堆积的乳酸迅速带到肝脏分解,就能较快地恢复体力。国际上已有多种改善微循环加速恢复运动员体力的器械。再如组织发炎时,微循环血流减慢,带给组织细胞的氧气和养料减少,细胞营养不良甚至死亡,而血流淤滞使血液中的水分被挤到血管外,引起组织水肿,带来疼痛等症状。改善微循环可以减轻水肿和疼痛,促进严整消失。中医的或学化淤和西医的物理疗法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这个途径来实现治疗的。许多疾病如:炎症、休克、烧伤、肿瘤等,均有微循环障碍,它带来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解放军总医院黄美光教授认为,从疾病的病因、病理研究中发现,虽然发病的原因各异,但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细胞活化降低是老年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病理改变之 一,如何改善人体微循环,活化组织细胞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近年来的热门 话题。
北京同仁医院袁申元教授认为,4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或局部,急性或慢性微循环障碍。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徐章教授认为,高血压及冠心病时有明显的微循环异常,临床上应用扩张微血管、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办法,可以使高血压及冠心病的病情改善,病情减轻。
中国医科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文杰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微血管与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肿瘤的诊断治疗与微循环的变化有明显的关系。
临床研究表明,晚间睡眠期间,腿、脚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明显比白天加快。使得白天堆积在腿、脚部位的大量废物经过一个晚间的快速排出,到起床时基本全部排泄完毕,周而复始,呈良性循环。法国医学博士米歇尔.柏尔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淋巴液一旦良性循环,能加快体内老化废物的排泄,增强细胞活力,延缓衰老。
目前有关抗衰老的学说多达200多种,其中最被公认并由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的是“自身中毒学说,即一生中,毒物在人体内的积累会使淋巴液从清澈变得浑浊和粘稠,最后变成干乳酪状。这种满是毒性废物的淋巴液是诱发许多疾病的重要条件。因此,促进淋巴液循环乃是当今国际保健潮流的新趋势,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它列为抗衰老的首选方案。
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实验证明,人们躺在床上时如果每一受压部位的压力超过35毫米汞柱,就会阻碍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如果这种状况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就会导致相应器官的实质性病变。因为微血管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那么细,血管壁的厚度只有一张报纸的百分之一那么薄、微血管中血的流速又极慢,每秒钟只有0.4~1毫米,所以当受压部位的压力超过35毫米汞柱时,成千上万公里的微血管就会被压扁,甚至血管基底膜被破坏。经过直接测压法证明,血管系统内的压力降主要发生在微动脉处,这里压力下降70~80%,其余20~30%在微血管内降落。在蛙肠系膜、肌肉和皮肤的微血管网中,微动脉端血压约为10.5豪米汞柱,而静脉端微血管压约为7豪米汞柱;大鼠与豚鼠肠系膜微血管压略高,猫肠系膜的微血管及人皮肤的微血管更高,在动脉端为30~40豪米汞柱,静脉端为10~15豪米汞柱………
当局部压强高于人皮肤微血管动脉端血压时,就会使微血管动脉端封闭,从而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样一来,血液、氧气和其它营养物质不能送到受压和相关部位,受压部位和相关部位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不能带出,微血管中的水份和有形物质就会渗出,从而导致百病滋生。该中心的实验结果还表明,人们睡在传统的弹簧床垫上90%的受压部位所承受的压力在45~85毫米汞柱之间,已经远远超过了35毫米汞柱这一安全界线。世界血液循环委员会主席赫盖尔教授说,人类目前许多疾病治疗起来确实很难,但要及早预防却又轻而易举,尤其是血液循环障碍,预防最关键。
血液循环障碍,预防最关键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