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春节的意义是十分特殊的。不理解春节,或许就不理解中国人。你当然也不会理解那么多的人会在这个时候来个大迁徙。
但是当你踏进家门,看见父母欣慰的笑脸,似乎就一切都明白了。记得前几年我问过一些朋友,说美国有什么节日可以和中国的春节比,他们想了半天,觉得感恩节可能有一些像,但那也就是一个大概齐,在感恩节的时候,人们可能回赶回家跟父母团聚,但是不会有一些列与家族有关的仪式,当然也不会有从小年到元宵这样漫长的期限。
其实,现在的年味已经没有以前浓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儿时的那些期待。那个时候,家庭一年间的消费主要是在春节完成的,我们盼着父母给我们做新的衣服,吃好吃的,比如瓜子、花生等。
这两天去老顽家,看望他的母亲,我们还说起这些事,那时侯过年我们讲究一个“十碗头”,也就是,年夜饭在八仙桌上配齐十种菜。虽然,每年的菜式略有区别,但有一些基本的配置,比如,鸡鸭鱼肉,油豆腐,肉冻等等。
所谓的油豆腐,在北京的超市里也称为豆泡,讲究一些的会在里面放上一点肉,都是自己家里炸的。其实真正的味道我是不很喜欢的,但是就喜欢豆腐刚炸好的时候蘸上酱油时的香味。
关于肉和鱼我们必须说一下,因为肉要票,鱼有定量,还有经济条件的限制,事实上这两样东西是不够的,所以,除了大年三十那顿是肯定可以足吃之外,从第二天开始,因为要招待来的客人,所以这两样东西是不可以吃的,因为这些是基本配制。
鱼和肉,这样都是要反复被蒸的,其实肉倒是没问题,因为绍兴人做的红烧肉越蒸越好吃,但是鱼就有问题了,三四顿之后,这个鱼肉就很“紧凑”了,所以,会在类似于舅舅或姑姑这样重要的客人来的时候,将鱼给吃掉。虽然,这个时候的鱼已经很难吃,但是,吃鱼本身就表明了这顿饭的重要性,大家会“认真对待”的。
关于年夜饭,我也还有一些别的记忆,比如,在吃饭之前会烧一些纸,希望自己的祖宗也能享用,不过,现在我的母亲她们也不再坚持这样的仪式。绍兴的冬天很冷,我的父亲会特意用一些柏树根来烧火,这样一方面会很暖和,另一方面,祈求来年旺,我们围坐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父母分给我们压岁钱,数目大概是两块钱。
初一早上吃汤圆,一般并不作客,但是会穿上新衣服在公共场合晃悠,以引起小伙伴的注意,但因为每一个小孩都是这么想的,所以那个时候人总是很多。
初二之后,我们就去各个亲戚家做客,可以想像,那些可能发压岁钱的亲戚家是最令人向往的。
我是在农历二十八早上到的杭州,辛苦老顽了,因为甘蔗小朋友在看完《非诚勿扰》之后,对杭州的西溪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就直接去的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坐着电影中的那种游船,在湿地公园的小河中穿行,导游说,这个地方原先就是河网密布,只是被当地的村民围成一个一个的鱼塘,加上离杭州很近,所以成为杭州一个主要的水产基地,真正把它变成一个公园还是近几年的事。冬天的西溪是乏味的,加上我们到的那天正好赶上寒流,所以在河上漂游,所有的兴致都被寒冷所抑制。
中午吃饭,走来走去,给我们订了“玉玲珑”,也是电影中的场景,当然是一个相当有情调的小饭馆,一些高背的椅子和别致的餐具也是很有一套。我们点了一个鲥鱼、一个四季豆和一份牛排,喝了一些黑啤酒。大约也可以感觉到这是中西合壁的饭馆。从寒冷的西溪回来,很有一些惬意。
为了弥补甘蔗小朋友对于西湖的认识的欠缺,我们下午主要目的地是游西湖。在中山公园这里我们坐上前往“湖心亭”和“三潭印月”的游船,很不错,船上居然有空调,这样我们便也免去了受风的痛苦,虽然湖上因为风大,有了一些波浪,但是这两处景色还是很值得看的。
湖心岛很小,上面有一块碑上有“虫二”两个字,据说是乾隆游西湖时所题,当时许多人都不解,有一个秀才,在后面的树影中飘出“风月无边”这四个字,众人才解悟。
三潭印月比湖心岛要大一些,上面人文景点要多一些,居然上面还有康有为的字,老顽看过很多书,说康自认他的字天下第一,我知道他有“长素”的自号,并以立志成为圣人,但却对他这个自认印象不深。
游完西湖,我们去一个“心源茶楼”,在这里,徐若萱要给她肚子里的孩子找一个有爱心的父亲,而葛优则希望自力更生。
但是这个茶楼我没有听到苏州评弹,看到了许多在杭州的老同学,甚至有从绍兴赶过来的ykm等人,在肆意的谈笑之中,我们回忆着自己的过去,我们延续着亲情。
但是当你踏进家门,看见父母欣慰的笑脸,似乎就一切都明白了。记得前几年我问过一些朋友,说美国有什么节日可以和中国的春节比,他们想了半天,觉得感恩节可能有一些像,但那也就是一个大概齐,在感恩节的时候,人们可能回赶回家跟父母团聚,但是不会有一些列与家族有关的仪式,当然也不会有从小年到元宵这样漫长的期限。
其实,现在的年味已经没有以前浓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儿时的那些期待。那个时候,家庭一年间的消费主要是在春节完成的,我们盼着父母给我们做新的衣服,吃好吃的,比如瓜子、花生等。
这两天去老顽家,看望他的母亲,我们还说起这些事,那时侯过年我们讲究一个“十碗头”,也就是,年夜饭在八仙桌上配齐十种菜。虽然,每年的菜式略有区别,但有一些基本的配置,比如,鸡鸭鱼肉,油豆腐,肉冻等等。
所谓的油豆腐,在北京的超市里也称为豆泡,讲究一些的会在里面放上一点肉,都是自己家里炸的。其实真正的味道我是不很喜欢的,但是就喜欢豆腐刚炸好的时候蘸上酱油时的香味。
关于肉和鱼我们必须说一下,因为肉要票,鱼有定量,还有经济条件的限制,事实上这两样东西是不够的,所以,除了大年三十那顿是肯定可以足吃之外,从第二天开始,因为要招待来的客人,所以这两样东西是不可以吃的,因为这些是基本配制。
鱼和肉,这样都是要反复被蒸的,其实肉倒是没问题,因为绍兴人做的红烧肉越蒸越好吃,但是鱼就有问题了,三四顿之后,这个鱼肉就很“紧凑”了,所以,会在类似于舅舅或姑姑这样重要的客人来的时候,将鱼给吃掉。虽然,这个时候的鱼已经很难吃,但是,吃鱼本身就表明了这顿饭的重要性,大家会“认真对待”的。
关于年夜饭,我也还有一些别的记忆,比如,在吃饭之前会烧一些纸,希望自己的祖宗也能享用,不过,现在我的母亲她们也不再坚持这样的仪式。绍兴的冬天很冷,我的父亲会特意用一些柏树根来烧火,这样一方面会很暖和,另一方面,祈求来年旺,我们围坐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父母分给我们压岁钱,数目大概是两块钱。
初一早上吃汤圆,一般并不作客,但是会穿上新衣服在公共场合晃悠,以引起小伙伴的注意,但因为每一个小孩都是这么想的,所以那个时候人总是很多。
初二之后,我们就去各个亲戚家做客,可以想像,那些可能发压岁钱的亲戚家是最令人向往的。
我是在农历二十八早上到的杭州,辛苦老顽了,因为甘蔗小朋友在看完《非诚勿扰》之后,对杭州的西溪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就直接去的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坐着电影中的那种游船,在湿地公园的小河中穿行,导游说,这个地方原先就是河网密布,只是被当地的村民围成一个一个的鱼塘,加上离杭州很近,所以成为杭州一个主要的水产基地,真正把它变成一个公园还是近几年的事。冬天的西溪是乏味的,加上我们到的那天正好赶上寒流,所以在河上漂游,所有的兴致都被寒冷所抑制。
中午吃饭,走来走去,给我们订了“玉玲珑”,也是电影中的场景,当然是一个相当有情调的小饭馆,一些高背的椅子和别致的餐具也是很有一套。我们点了一个鲥鱼、一个四季豆和一份牛排,喝了一些黑啤酒。大约也可以感觉到这是中西合壁的饭馆。从寒冷的西溪回来,很有一些惬意。
为了弥补甘蔗小朋友对于西湖的认识的欠缺,我们下午主要目的地是游西湖。在中山公园这里我们坐上前往“湖心亭”和“三潭印月”的游船,很不错,船上居然有空调,这样我们便也免去了受风的痛苦,虽然湖上因为风大,有了一些波浪,但是这两处景色还是很值得看的。
湖心岛很小,上面有一块碑上有“虫二”两个字,据说是乾隆游西湖时所题,当时许多人都不解,有一个秀才,在后面的树影中飘出“风月无边”这四个字,众人才解悟。
三潭印月比湖心岛要大一些,上面人文景点要多一些,居然上面还有康有为的字,老顽看过很多书,说康自认他的字天下第一,我知道他有“长素”的自号,并以立志成为圣人,但却对他这个自认印象不深。
游完西湖,我们去一个“心源茶楼”,在这里,徐若萱要给她肚子里的孩子找一个有爱心的父亲,而葛优则希望自力更生。
但是这个茶楼我没有听到苏州评弹,看到了许多在杭州的老同学,甚至有从绍兴赶过来的ykm等人,在肆意的谈笑之中,我们回忆着自己的过去,我们延续着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