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到北京35中考察,上午在初二(5)班连续听了五门课,下午与教师代表座谈,对五门课程授课情况一一作了点评。一个年迈的总理,国家大事千头万绪,需要他老人家日理万机,竟然有如此毅力和耐心,花出一整天的时间,到学校一线听课搞调研,对师生教学情况作出如此细微的关注和关怀,实在令人无限感动!
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在每年教师节到学校看望师生,这似乎已成为惯例。但今年用一整天的时间在一个中学考察,而且连续与同学们一起听五节课,并与教师代表对课堂情况一一作出专业点评,似乎前所未有!此举显然传达出一个显著信号:总理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展示了温总理自己深入基层搞调研、亲临一线抓教育的务实工作作风。
回想起来,对教育的这种高度重视态度,以及这种“无微不至”的工作作风,其实也是我们国家历届领导人的优良传统。例如,邓公当年就说过“最大失误是教育的失误”诸如此类重视教育事业的话;据说,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就亲自拿着帐本,一笔一笔计算全国人民的口粮标准究竟是多少。这种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领导精神,时常能够触动国人民众的情感神经,让大家往往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我们在感动之余,冷静下来用“理性”做点思考,似乎哪里又有些不对劲:国家行政管理总得有一个章法吧?一个行政首脑直接“深入基层”,对一线课堂教学事务、师生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如此“无微不至”地一一“点评”,这让下面的人怎么干事?老师教学是听教务处长的、校长的、教育局长和教育部长的,还是直接听总理的?此其一。
其二,我看了总理讲话和点评的全文,总理毕竟是总理,他博学多艺,对数学、语文、科学、地理、音乐各门功课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点评得头头是道,实在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总理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理性也不是无限的,谁能够保准他点评的观点就是对的?一点不当之处都没有?如果万一说出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教育规律的话,谁能“批评”他?谁敢“批评”他?
其三,由于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约束,一个国家高级领导人“深入基层”往往是一种成本非常高昂的事务。前天《新京报》评论周刊有个读者来信,说他们集团公司的几位领导要下来,单位三发通知、三令五申,搞得职工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全乱了套。由此推想总理到中学考察这件事情,还不知道将相关的不相关的人“忙”成什么样了!至少北京35中全体师生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平静”不了的,再往少处说,我敢断言初二(5)的同学在那五堂课上不会“专心听讲”,老师讲课也会“战战兢兢”!而且,我推测,如此这般的“领导考察活动”,肯定事先都作了“充分准备”,总理看到的其实并不是真实情况,而是早已“演练”好的节目!如果真要了解实际情况,我建议高层领导最好还是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比较好,这样既能看到真相又不扰民,否则,这种事情到头来收到的不过是一种表姿态、做宣传的“秀场”效应。
以上三点感触是非常个人化的,如总理在座谈会上所说:“如果说的不对,请你们批评。”也请各位网友访客批评甚至批判,但最好不要破口大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