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亲笔致歉信和为基辛格打伞无需过度解读
李华新
10月12日晚开始,一封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笔致歉信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感动了亿万读者。
在这封用毛笔黑墨写就的颇具书法美感的信件中,67岁的温家宝总理用朴实而真挚、又不失“专业”的文字,对关于自己的一篇报道中的引语部分特别作了更正,并致以歉意。
被誉为“平民总理”的温家宝在这封亲笔信中说:“新华社总编室: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题)
10月12日,一张温总理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亲手撑伞的图片也让亿万网友感动。在这张“撑伞图”中,温总理在雨中为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86岁高龄的基辛格打伞送行。
这似乎是现实总理性格亲民的一种具体的见证,而这样的见证在温总理身上,我们能够举出很多。
新浪网友大阿福说:“您是全国人民的表率,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有如此广博的积累和记忆力!”
搜狐网友tjljzh说:“总理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现在的学者认真学习;总理的责任感,值得现在的官员认真学习;总理的坦荡真诚的伟大人格,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
新华网网友滑力加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从温总理的这封亲笔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严谨认真、严于律己的可敬老人。”
总理是学地质出身,地质也是他的专业,他的博学人们也知道,可是作为一位老人,他也有记忆失误的时候,而且他现在的脑子里装得不仅只是这样的一些专业知识,而是中国这个大家的大管家的责任。出现一点小小的记不清的事情,也是难免的。可是温总理就是这样的一位真性情的老人,也是一位在学问上较真的老人。
他敢于直接纠正这样的错误,而且是非常的及时非常的认真。作为一位总理,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恰恰反映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哪怕一个非常小的失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这话出自一位大学教授之口,笔者以为,对于此事的解读也就可以了,因为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不必过分解读,太大了,尤其是溢美之词多了,就会失去总理的本意。而过分解读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毕竟是一个记忆有误的错误,不要为此而掩饰。再说,这些丝毫无损于温总理的个人魅力和品格。
再说,温总理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打伞相送的事情,(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二日电)其实也是如此,因为作为大国总理,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国际关系问题上,有时的举止并非仅是作为一位年轻对长者的一种尊重,而是像对于基辛格这样的为开创中美对话渠道的老人来说,对他充满敬意是应该的。
而这里的含义颇多,不仅只是显示总理的人格,更多的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做出贡献的老朋友,而且在当下国际金融危机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情况下,保持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向基辛格这样的政治家的远见和胆识,因为基辛格说作为美国在中美关系上的一个象征而存在是,现在可以说是来自民间的,但是不完全是用民间话语说话的人物。
温总理说,他一直认为中美关系同任何国家的关系一样,基础在民间,在民心。
这样的一个为基辛格打伞的动作,显然不是规定的内容,但是其意义上深远的,没一位年轻的老人对一位年老老人的呵护之情,而更多是则是从两个关系上的一种隐喻的生动解读。也是一种深切的期待。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