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评论:无泡沫论包藏“祸心”
当前楼市重回2007年房价颠覆的危险时刻,市场暴露出“价涨量降”的事实,况且,高房价和热钱及巨大信贷,另外是投资客过多等因素,已经严重危机和影响到楼市健康和稳定发展。目前,中国大部分人购买不起房,大部分人处于依靠房贷过日子的“房奴”生活状态,此刻竟然有人称:“中国楼市无泡沫,如此“冒天下之大不违”荒谬言论,一时传遍中国大地,言论的发表者却是一位中国住建部官员,这样的政府高官“身份人物”所表之意,不知道是代表谁的利益?代表谁的主张?”。
房价有无泡沫究竟谁说了算?当然, 房价有无泡沫住建部官员说了不算。在房价疯长的背景下,有关中央酝酿“二次房改”的传闻再起。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明确表示,不论短期计划还是“十二五”规划中,住房目标仍然是住有所居。当前在住房发展过程中保障体系和市场化之间的结合有进一步的改善和调整的必要,但是这个基本方向中没有“二次房改”。陈淮认为:“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10月18日 中国广播网)
这样的言论比较的恐怖和晃悠,后果非常的严重,甚至直接影响到2010年中国楼市政策调整和未来楼市趋势发展,不仅影响到未来房价走势,还会影响到投资客和开发商乘机哄抬房价的决心,如此言论有包藏祸心之举,有托楼市和为开发商利益及收了“好处”为行业说话的怀疑。这样的言论,惟恐楼市不能大乱,尤其是当前楼市几乎陷入“鬼门关”,这样的言论实在太过狂妄,或者说令人愤怒,特别是出自一个中国政府高层的官员之口。
陈淮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暴跌有历史原因,不能简单地以此来谈中国楼市的泡沫。他认为:“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则认为,明年只要中国的出口没有根本扭转态势,房地产业仍肩负保增长和保民生两大重任的话,房地产政策就不会有太大调整,但不排除微调的可能性。
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表面上看,“房子的泡沫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的解释颇为幽默,实际上充满为利益集团代言,为高房价摇旗呐喊的意味,根本经不起推敲。在我看来,楼市是否存在泡沫,应该用事实说话,由消费者去感受,住建部官员表态根本不算。今年9月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称不支持高房价,希望各地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满足那些自住需求的购房者。但是,从陈淮主任对“二次房改”的回应来看,住建部坚决否认楼市泡沫,“不支持高房价”根本就是敷衍民意质疑的虚招,当不得真。
住建部官员只管信口开河,哪管舆论洪水滔天!在商言商,在楼市交易量萎缩,面临拐点考验的当下,如果是开发商否定楼市存在泡沫,动机完全可以理解。吃着纳税人俸禄,本该保持中立立场的政府官员竟然站到民意的对立面发声,让人费解。如果开发商不放弃暴利心态,地方政府不走出房地产财政怪圈,地王数据不断刷新,房价继续高企,即使官员坚决否认楼市泡沫,百姓对高房价只会用脚投票,楼市繁荣局面也难以持久。
笔者非常的赞同和支持这样的观点和言论。国务院某部部长余斌之言论非常的具有代表性,警惕楼市泡沫化对经济的冲击。首先承认了楼市存在泡沫。其次,必须防止楼市存在泡沫的破裂。最后,必须预防楼市泡沫破裂影响到中国的经济。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7大风险,其中房地产能否保持稳定发展令人关注。
由于前期信贷空前宽松,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房价持续上升,形成泡沫,抑制市场需求。价涨量跌将使房地产商资金再度紧张,金融体系风险增加,信贷被迫紧缩。“资产泡沫-需求萎缩-金融风险加剧-市场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将会使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并可能使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境。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除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存隐忧之外,未来一年面临的主要风险还包括:消费需求增速下降;投资大幅度增长产生的金融风险;宽松倾向政策与通货膨胀压力;美元贬值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等因素。2010年中国将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双稳”方针,即“既要防止增长速度再次下滑,也无必要简单追求更高的速度,稳定物价,使物价涨幅保持在3%左右,防范物价和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据报道,目前国内住房总价值可能超过90万亿元,这一数字已经接近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高昂的房价使得城市居民需要花掉几十年的工资才能买一套房。近日,住宅法专家李明先生牵头的14位房地产界专家联名上书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建议进行二次房改。二次房改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基本方向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即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制度。
在痛恨高房价与充满虚无色彩的怀旧色彩中,计划经济时代的住房政策被抹上炫目的道德亮色,这种道德优势,加上中国土地划抹过程中的不公平,政府与央企内部的论资论权论背景排序的劣质性结合在一起,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的大倒退。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在土地财政、在错误的激励机制、在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在对计划经济的虚幻膜拜。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病根,住建部调研十次、改革十次也未必有用。
其实,调研尚未结束,方案并不存在,何来改与不改?至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不可能进行二次房改、不能简单地谈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言论,同样不能当作官方表态。就算要进行二次房改,如果不能改到根本,还不如不改,以免浪费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