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1月6日 中国第一枚地对地中程导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月12日 外交部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要求印度政府必须立即释放受难华侨,并停止对华侨的歧视和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照会印尼外交部,就印度尼西亚组织暴徒于1956年底在龙目岛各地区蹂躏和屠杀华侨的暴行,提出最强烈抗议。
1月28日 中国政府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1月28日 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月3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彭真、陆定一、康生、周扬、吴冷西)组长彭真在北京召集文化革命小组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五人小组成员外,还有许立群、胡绳、姚溱、王力、范若愚、刘红和郑天翔。会后拟定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
2月7日,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2月12日,中共中央同意并转发了《二月提纲》。
2月8日,由彭真、康生、陆定一专程到武汉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没有表示不同意。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
2月12日,中共中央将《二月提纲》批发全党。但不久,被毛泽东所否定。
(在5月1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态度,中共中央决定立即停止《二月提纲》的执行,随后即对《提纲》展开了严厉批判。)
1966年2月17日 ,陈叔通逝世。(1904年,陈叔通东渡日本,人法政大学学习,希望能从明治维新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以寻求救国的良策。1906年毕业回国,一年后任宪政调查局会办,1910年任清政府资政院民选议员。)
2月21日 内蒙古自治区贫下中农和贫苦牧民、不富裕牧民协会成立。会议选举奎壁为主席,宝日勒岱等为副主席
3月4日 中国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
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 9度强。继这次地震之后,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时19分在宁晋县东南发生的7.2级地震。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地震使数百村镇化为废墟,死亡8064人,伤3万多人,经济损失巨大,严重的灾害震惊了国内外各界。
邢台地震一瞬间便袭击了河北省邢台、石家庄、衡水、邯郸、保定、沧州6个地区,80个县市、1639个乡镇、17633个村庄,使这一地区造成8064人死亡,38451人受伤,倒塌房屋508万余间,这次地震袭击了110多个工厂和矿山,袭击了52个县市邮局,破坏了京广和石太等5条铁路沿线的桥墩和路堑16处,震毁和损坏公路桥梁77座,地方铁路桥2座。毁坏农业生产用桥梁22座共540米。地震造成了山石崩塌。3月22日7.2级地震时,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4个地区,发生山石崩塌361处,山崩飞石撞击引起火灾22处,烧毁山林3000亩。震后次生火灾连续发生。根据邢台、衡水、石家庄、邯郸、保定5个地区统计,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发生火灾422起、烧伤74人,烧毁防震棚470座。
3月27日 刘少奇和陈毅出国访问前在新疆作短暂停留,先后听取了自治区党委的工作汇报,视察了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等地。
3月29日 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4月2日 商业部、外贸部、第一轻工业部、供销合作总社、财政部发出《关于边远地区和贫瘠山区实行保护价发生价差损失的财务处理试行办法》的联合通知。
4月1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5月3日——中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966年5月4日至26日
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16日,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这次会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发动。
会前,毛泽东对会议的议题、文件作了具体指示和安排。
会议期间毛泽东在外地,刘少奇主持会议,康生负责向毛泽东请示汇报。
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人76人,其中包括“文件起草小组”(即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江青、张春桥等8人。
会议有两大主要议题。主要议题之一是批判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所谓“反党错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二,是通过由毛泽东主持起草并亲自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5月16日,会议通过这一通知(这一文件简称《五•一六通知》)。《通知》为“文化大革命”确定了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1966年5月7日
毛泽东看了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简称《五七指示》)。在这个指示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毛泽东在指示中还指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它成为“文化大革命”中办学的方针,造成了教育制度和教学秩序的混乱。
5月16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6日,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
《通知》说,“中央决定撤销1966年2月12日批转《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提纲》”(又称《二月提纲》),“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通知》列举了《二月提纲》的十大“罪状”,并强调:《二月提纲》“是反对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反对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文化革命路线,打击无产阶级左派,包庇资产阶级右派,为资产阶级复辟作舆论准备。”《通知》为“文化大革命”确定了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标志着“左”倾方针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从此正式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25日
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等7人,在康生的直接策划下,在校内贴出题为《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的第一张大字报。诬陷北大党委和北京市委搞修正主义。
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组长:陈伯达;顾问:康生;副组长:江青、王任重、刘志贤、张春桥;组员:谢镗忠、尹达、王力、关锋、穆欣、姚文元。这个小组后来成为“文革”的最高指挥机构,实际上凌驾于中央政治局之上,在“文革”中作恶多端,党中央的集体领导遭到完全破坏。(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所谓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5月29日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成立。(5月,清华附中以干部子女为主的一些学生经常聚集起来讨论形势,他们认为,革命的后代有责任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批判修正主义,保卫党中央、毛主席,保卫红色江山。)他们在与校领导发生争执后,于5月29日自发成立了“红卫兵”的学生群众组织。这是中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
5月31日,经毛泽东批准,陈伯达率领工作组到人民日报社夺权。
6月初,中共中央在刘少奇、邓小平主持下,决定向北京市大学和中学派出工作组,领导各单位的文化大革命。3日,中共中央拟定了《八条指示》。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群众起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同时,康生授意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写的诬陷、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的一张大字报,经毛泽东批准,向全国广播。
6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聂元梓等7人写的“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全文,同时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诬蔑北大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北大的党是“假共产党”“修正主义的党”,号召群众起来打倒“黑帮”、“黑组织”。同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题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的社论,号召“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不久,工作组进驻清华附中,批评校领导压制学生,支持师生对“修正主义”的批判。红卫兵受到鼓舞。(此后,悲剧发生,南京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分别揪出了校长匡亚明和贺绿汀,《人民日报》都发表了文章或社论,号召: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打倒反革命黑帮。)
6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改组北京市委的决定。同时发表北京新市委决定,改组北京大学党委,派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各地青年学生首先响应号召,起来“造修正主义的反”,发生了许多混乱现象。
6月1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生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通知》。
《通知》提出:高校招生考试办法,“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不利于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不利于更多地吸收工农兵革命青年进入高等学校。这种考试制度,必须彻底改革。”《通知》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1966年高校招收新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6月18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这个决定,并发表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社论说,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是“彻底搞掉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将从这里着手,对整个旧教育制度实行彻底的革命。”
6月16日 毛泽东对“三五计划”提出意见。
6月24日红卫兵贴出大字报《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申明:“革命就是要造反”,要“搞一场无产阶级的大闹天宫,杀出一个无产阶级的新世界”。
7月1日 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原炮兵副司令员向守志将军出任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
7月4日,红卫兵写出《再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引用毛泽东“造反有理”的语录,论证“革命造反精神”。他们的活动引起校内外广泛关注。工作组不同意红卫兵的某些主张,劝说红卫兵停止独立组织和活动,与红卫兵发生磨擦。
7月16日 毛泽东以73岁高龄再次横渡长江。
16日上午,5000人参加武汉市第11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毛泽东先是乘快艇检阅参加比赛者,并向群众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万岁!”江面、江岸,“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不断。快艇到达武昌大堤口后,毛泽东下水向对岸游去。在刮起5级风的波涛滚滚的江中,毛泽东游了1小时零5分钟后,才登上快艇休息。游程近30华里。
7月17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号召全国人民跟着毛主席,在阶级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继之,全国各地工农兵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决心跟着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学习游泳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各报刊也纷纷发表社论和文章,论述毛泽东这次横渡长江的重大政治意义。
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从本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高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但因“文化大革命”,各省、市、自治区未能办理招生工作。从本年度起,全国高等学校停止按计划招生达6年之久。十年“文革”,我国高校遭受空前浩劫,包括人民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停办,教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
7月下旬,工作组受到批判并被撤销,红卫兵参加了对工作组的批判,于7月27日发表《三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红卫兵的活动得到中央文革小组的赞赏。红卫兵请江青把他们的大字报和信件转呈毛主席。此时,红卫兵作为以“红五类”(即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工人、贫下中农)子弟为主体的“左派”群众组织,影响迅速扩大。北京许多学校的学生仿效清华附中成立了各校的红卫兵组织,全国各大、中学校也开始闻风响应。
7月28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写信给毛泽东,宣称“造反有理”。
8月1日,毛泽东就给他们回信,支持他们提出的“造反有理”。
8月1日
横贯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曲水大桥通车。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长738米、 30孔。
8月1—12日,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是文革的纲领性文件)。正式确认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指导方针。这次会议成为一次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关键性会议。
毛泽东认为青年学生是推动“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的突击力量,于8月1日写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表示支持他们起来“造反”。从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
8月8日,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
《十六条》规定:“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又说:“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成了勇敢的闯将”,“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党的领导要善于发现左派,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坚决依靠革命的左派。”“彻底孤立最反动的右派,争取中间派。”要“‘敢’字当头”,“充分运用大字报、大辩论这些形式,进行大鸣大放……揭露一切牛鬼蛇神。”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林彪名列第二位,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全会没有选举中央副主席,但会后不久,林彪又被宣布为中央副主席。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全文如下: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 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呵!请同志们重读这一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在50年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 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 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 何其毒也!联想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
大字报不点名地指责刘少奇,明确地提出党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8月7日,十一中全会印发这张大字报,并附聂元梓等7人的大字报。
1966年8月8日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主持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这是继“五•一六通知”后,从全局指导“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这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从此正式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8月10日晚,毛泽东到中共中央群众接待站,对群众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8月16日——“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性的大串联开始。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8月18日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从凌晨1时起,上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教师和红卫兵陆续聚集到天安门广场。清晨5时,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人走入广场,与群众见面握手。1500名各地学生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大会。7时30分大会开始。
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毛泽东身着军装,与林彪、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同广场上欢声雷动的百万师生、红卫兵见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主持大会。林彪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向大家问好。他在讲话中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毛主席。”“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创举!”他提出:“我们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资产阶级保皇派”和“一切牛鬼蛇神!”同时还提出要破“四旧”;“我们要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北京大学代表聂元梓和北京、哈尔滨、长沙、南京等地的大中学生代表先后在大会上讲话,表示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大会中,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宋彬彬登上天安门城楼,给毛泽东戴上“红卫兵”袖章。大会结束后,百万群众高呼口号,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毛泽东看着浩浩荡荡的百万游行队伍,对林彪说:“这个运动规模很大,确实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对全国人民的思想革命化有很大意义。”
新华社在报导时,首次披露了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的情况,即按全会结果排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名次,顺序如下: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国内国外为之注目。此后,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遍及全国。红卫兵走向社会,横扫“四旧”,社会开始全面动乱。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串连”,他们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的动乱,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
8月19日
北京的红卫兵首先走上接头,贴传单、标语、大字报、集会、演讲、宣传,修改原有的地名、店名、校名、干预衣着、发型等生活方式,甚至连姓名也要“革命化”。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内容的文革进入了一个更为激烈动荡的时期,破四旧运动被引向全国,并采取了更为激烈的行为,冲击寺院、庙宇、砸烂文化古迹、捣毁神像、文物,焚烧书画、戏装,从城市赶走“牛鬼蛇神”,勒令政协、民主党派解散,通令宗教职业者还俗,进而自行抓人、揪斗、抄家、游街示众,私设公堂、滥施酷刑,甚至打人致残致死。
毛泽东又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7次接见红卫兵,共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300多万。
(红卫兵是时代的特产,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到处串连、煽风点火、乱揪乱斗,搞乱了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是“文化大革命”中造成全国大动乱的重要因素。“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全国性的以大、中青年学生为主的群众性组织,于1966年5月下旬最早在北京出现,并首先在首都的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
8月24日老舍先生和参加过中共创建活动的李达被迫害致死。9月3日傅雷夫妇被迫害致死。
8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化工部“红战团”抢走国家机密档案的通报》,对“红战团”通报批评。
8月31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联合发出《关于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问题的通知》。
9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组织外地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革命师生代表来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并规定,来京参观一律免费乘坐火车,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中支出。在此之前,全国已经开始串连,通知的发出,使大串连在全国出现高潮。
1966年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抓革命、促生产》。社论提出:“要以文化大革命为纲,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保证革命和生产两不误。”
9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通知要求工业、农业、交通财贸部门立即加强各级生产业务指挥机构。职工应当坚守岗位,外出串连的必须迅速返回。已经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在党委领导下迅速组成两套班子,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抓业 务。职工的文化革命放在业余时间去搞。未开展文化革命而生产任务较重的单位,文化革命要推迟进行。工矿企业、事业、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设计单位,在文化革命中对领导干部的撤换由上级党委主动调整,不主张采取群众“罢官”的方法。
9月15日,在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大会上,林彪发表讲话,对红卫兵运动再次给予肯定和支持。
1966年10月5日
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紧急指示,宣布取消“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撤出工作组后由院校党委领导的规定”。
从此,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除野战部队外,各级党委陷入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接着,毛泽东主持召开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主题的工作会议,点名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强调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和《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规定业余时间由群众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也是采用“四大”。全国大动乱局面开始形成。
10月8日——中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9—2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陈伯达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条路线》的报告,林彪讲话公开点名攻击刘少奇、邓小平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
10月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它标志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正快速地向前发展。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这次试验成功,使中国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正快速地向前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试验的解放军、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致以热烈的祝贺。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获得成功。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它标志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正快速地向前发展。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这次试验成功,使中国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正快速地向前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试验的解放军、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致以热烈的祝贺。
10月29日,中央通知:停止全国大串连。
11月上旬,林彪、江青授意张春桥、姚文元煽动上海“造反派”组织“造上海市委的反”,“集中目标攻上海市委”。
11月9日,以王洪文等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宣告成立。宣言中提出“我们要夺权”。
11月10日,“工总司”以赴京上告为由,聚集到上海郊区的安亭火车站,企图强行登车北上。当上海市委派人劝阻时,王洪文指挥卧轨拦车,阻断沪宁铁路交通30多个小时。张春桥代表中央文革前往处理“安亭事件”。他撇开上海市委,签字同意王洪文等提出的五项要求,承认王洪文等制造事端是“革命行动”,并要上海市长公开检查错误。
11月16日——党中央指示由谷牧、余秋里主持召开五部(冶金、水电、铁道、化工、机械)、七市(京、沪、津、沈、哈、汉、穗)及各大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业交通座谈会,讨论工交企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
196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
12月16日 马连良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5岁。
12月23日 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2月26日 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2月27日
在林彪、江青指使下,彭德怀被中央文革小组派往成都的造反派绑架回北京批斗。
1966年12月30日,在张春桥支持下,王洪文等在上海制造“康平路事件”。王洪文等在上海制造了有10多万人参加的武斗流血事件(即围攻市委所在地康平路的事件)。事后,张春桥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打电话叫造反派赶快参加战斗。这次较量是个转折点。这一仗一打,市委瘫痪了,垮了。讲话没有人听了”。“康平路事件”是全国大规模武斗的开端。
1966年 根据公布的统计材料,1966年国民经济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农业增长9.2%,工业增长15.8%。主要产品产量,粮食4280亿斤,比上年增长390亿斤;棉花4674万担,增长479万担;钢1532万吨,增长309万吨;原煤2520万吨,增长1700万吨;发电量825亿度,增长149亿度;棉纱863万件,增长147万件;铁路货运5亿4150万吨,增长5792万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8亿元,加上地方自筹资金等达209亿元。实际施工大中型项目1186个,全部建成投产215个。新固定资产147亿元。新增职工21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2‰。社会商品零售额732亿8000万元。增长62亿5000万元。进出口贸易额127亿1000万元。财政收入558亿7000万元,支出541亿6000万元,收入大于支出17亿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