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评论:年底起全国房价下降势不可挡


观点与评论:年底起全国房价下降势不可挡
  高房价不仅提前五年“透支”了全国购买需求,抬高了购买置业门槛,抑制了需求增长速度,目前市场上所谓的“需求”不过是一些“瞬间”热钱和投资炒房的人,“剩余需求”如“泡沫”一般,政策一调整或者市场一下滑,所谓的“需求”立即消失了,楼市如被抽空了水的池塘,大鱼小鱼全见底了。需要购房或置业投资的,千万要冷静,要耐得住寂寞和手中的钱,一定要等房价下降时才出手,看情形,要等到明年一季出手是个好时机。

  由于收入大步伐跑步难追房价大涨之幅度,房价上涨乏力,楼市好几个月“价涨量跌”,十一黄金周入市楼盘频频打折。例如北京打8折-9.8折,广州打8.5-9.8折,深圳打8折-9.8折,上海打打8折-9.8折等一线城市基本上“不打折不给优惠”的言论,纷纷崩溃。十一期间,开发商调整了销售策略“分期分批走货,高价低走,蓄客登记”等工作,而金九之前开发商“以价补量”策略,被媒介说成是“惜售和捂盘”,十一之后,开发商变成“降价跑量”策略,因此,年底起全国房价下降势不可挡。
 
  2009年10月22日北京晨报报道《万科抛出年底降价论 称打折促销将成常态》,明年一季度北京房价存在小幅调整可能,特别是个别项目、局部区域价格可能会小幅下调。”在近日举行的“2009中国房山长阳城市建设模式研讨会”上,万科地产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表示。作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资深从业者,毛大庆对楼市走向的准确判断历来受到业界关注。楼市近几个月来的“价涨量跌”与10月份新入市楼盘频频打折引起了毛大庆的注意。
 
“部分楼盘打折促销、成交量有所下降很正常,四季度一般是楼市淡季,此外,前一阶段北京楼市成交量、价格猛冲之后,楼市吸纳能力会有所喘息。”毛大庆表示,北京楼市将呈现“平稳发展-小幅调整-平稳发展-小幅调整”的局面,“小幅波动将成为楼市常态。”对于北京楼市的未来,毛大庆依旧长期看好,“奥运会后的北京进入‘壮年’发展阶段,这为北京楼市提供了足够的上升空间。明年春天过后,北京楼市将迎来新一轮小幅上扬期。”

而万科在北京的步伐今年也明显加快,9月份,北京万科斥巨资在房山长阳镇接连拿下两块土地。“长阳镇特有的城市建设模式让万科看重。”曾帮助长阳镇做区域规划的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监李伟表示,“长阳镇引入系统工程学制定的投融资规划,很好地解决了村民拆迁、教育配套、市政建设、资源不均衡等开发商的隐性风险。”

“如此大的决策是一个科学推导的结果。”毛大庆给北京晨报记者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从目前五环至六环之间的房价比较看,西北区域价格每平方米18440元,东北区域价格是14000元,东南区域的价格为13000元,而长阳地块所处的西南区域价格只有8000元,尚具升值空间。”毛大庆表示,年内万科将继续拿地,包括房山区,也会考虑CBD东扩区域,不过不会有明确的市区或郊区导向,只要与城市发展大趋势相吻合,公司就会考虑。

 

  首先,万科抛出年底降价论,称打折促销将成常态。说明万科已经感觉到高房价势必导致积压更多的存货和以现金为王的重要性,及对市场敏锐判断力和观察力。并且,万科在2007年就第一个以下降房价为带头的企业,不仅回收了资金。还减少了市场上不必要的损失,让公司获得了意外的公司品牌形象宣传的意义,全国所以媒介几乎集中在万科王石的“拐点论”和“下降论”和2009年万科接上海“楼脆脆”事件上,不仅为万科减少了品牌媒介宣传费用,还提高了万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高房价下,成交萎缩严重,政府对房价目前特别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政策的调整是时间问题,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货币政策和其他相关楼市调整政策就在今年年底出来,现在不走货和下降房价走量降低损失,到明年才开始下降就晚了,损失得更大。况且,热钱和投资客基本上保持着高度谨慎的态度,一见风吹草动,立即撤离楼市,而自住和二次置业者更是手握现金不动,现在下降或者调整价格,利用一个好的营销手段和销售策略及折扣优惠,也许是可以打动购买者出手。例如,2007年一样,万科领先降价,不仅没亏损,还完成了销售目标和任务。

 

  最后,万科在今年年底可能又会宣布“全国楼盘下降房价的公示”。2007年就是这样,特别是近来最新楼盘入市时,前期登记时的打折促销,幅度比较的大折扣比较多,而前四个月成交量有所下降,四季度一般是楼市淡季。目前出现十一后和十一期间成交有所上升,主要是房管部门的统计出了问题,另外是开发商备案登记时间推后。

 

  二套房贷收紧,楼市成交下降是非常明显,二手营业税费到今年底停止,对于部分人来说,购买又增加了经济上的困难,并且物业税开征后,更是影响到开发商其他的利润。银行信贷收紧以来,开发企业的融资越来越大,并且上市企业越来越多,本周就有6就内地房企上市。

 

  目前有部分房企已经是负债了,银行上的存款没了,又要到一线或二三线城市拿地,并且还是高地价高成本的“地王”,更需求现钱和资金上的补充,如果楼市政策调整,房企更是缺乏资金上的保障,现在不下降房价,走销售量,收回资金,后果更是能预料。例如,2007年和2008年,不少开发企自己卖土地或者,是转让项目和四处融资借钱,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