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朝代是中国文学的最好时期?


哪个朝代是中国文学的最好时期?

丁启阵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哪个朝代是文学的最好时期呢?

据说,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先生最近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书展上作讲演时,提出一种足以令全世界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当今“中国文学处于它的最好时期”。王蒙先生这样立论,主要依据是:“中国现在有上百种文学刊物,诸多作家在从事纯文学创作,全国每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上千部之多……”。

我很难同意王蒙先生的这种逻辑。按照这种逻辑,历史学家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958年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因为,那一年全中国有不计其数的炼钢炉(小高炉),举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在从事钢铁冶炼,当年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

我以为,是否文学的最好时期,不能用大跃进的指标进行衡量,“出水才看两腿泥”,得看结果。即:哪个朝代诞生的优秀作家、作品最多,哪个朝代就是文学的最好时期。能够传世的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多,才是硬道理。

因此,我们可以说:

春秋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有《诗经》传世;

战国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有庄子的寓言和屈原宋玉等人的骚体诗传世;

秦朝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有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传世;

汉朝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的大赋、古诗十九首等传世;

魏晋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有“三曹”、“建安七子”、陶渊明、谢灵运等不朽人物;

南北朝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有民歌、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传世;

隋朝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卢思道、隋炀帝等人都写出过不错的诗歌作品;

唐朝是文学的好时期,因为有李白杜甫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及其诗歌作品;

宋代是文学的好时代,因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一批诗人及其诗词作品;

元朝是文学的好时代,因为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一批剧作家及其杂剧作品;

明清是文学的好时代,因为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和《金瓶梅》等。

显然,中国历史上,很难说哪个时期不是文学的好时期。按照清代学者焦循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理论,历来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也仍然难以决出冠亚军。见仁见智、各有所好的纷争,在所难免。

除了优秀作家作品多少之外,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以文学创作的自由度来帮助定夺。文学创作越是自由的朝代,就越可能是文学的好时期;最自由的朝代,就是文学最好的时期。

但是,这办法的作用也有限,充其量能够去掉清朝。因为,在大清朝之前,文学创作都是比较自由的,基本上没有哪个著名作家因为作品揭露、批判了什么(包括皇帝和他们代表的社会制度)而受到严厉处罚的——文字狱这东西还没有被发明,被纯熟运用。

凑巧的是,我们看到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之一《辛幼安词》条有一个说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学创作最自由的时期。罗大经的根据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晚春词(即【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意充满怨恨。这样的词,若是搁在汉朝、唐朝,一定会招致种豆种桃的灾祸——汉朝杨恽《报孙会宗书》中有《种豆》诗,招致身死家破之祸;唐人刘禹锡因为做桃花诗讥讽权贵一再遭贬。而辛弃疾的【摸鱼儿】,宋孝宗赵眘看后,尽管心里老大不高兴,但是,最终也没有问辛弃疾罪。

从今天的角度看,论文学创作的自由度,汉朝、唐朝和宋朝,其实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属于文网恢恢疏而且漏一类,写诗作文,批评社会制度,讽刺达官贵人乃至皇帝,都相当自由,基本上不会有性命之虞。杨恽之死,刘禹锡之屡次遭贬,原因都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一两首诗歌上。致使苏东坡被关进天牢的“乌台诗案”,实际上也是政治矛盾的转化形式,并非文学创作太自由犯了忌讳。再说,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也并未加罪苏轼。

照我看,汉朝、唐朝、宋朝可以并列为中国文学的最好时期。如果一定要在现代史中也选出一个中国文学的最好时期,那么,与其说是当下,恐怕还不如说是几十年前,“鲁郭茅巴老曹”诞生的那个时期。

                                                 20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