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国庆怎样保证安全?


唐朝国庆怎样保证安全?

丁启阵

 

众所周知,人类居住的地球,因为工业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其实,日益严重的问题,何止环境、资源等人类外部情况,人际内部状况也大有今不如昔的趋势。

唐代《开天传信记》、《太平广记》、《唐语林》等文献,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在勤政楼(也有说花萼楼的)举行大酺。所谓大酺,就是大规模的宴会活动。宴会上,要演出一些文体节目。论其规格,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唐玄宗的这次大酺,是敞开式的,并不禁止群众到现场观看各种文体演出。因此,出现了“人物嗔咽”(嘈杂喧闹,人声鼎沸)的局面。皇家禁卫军的官兵,都无法让群众安静下来。

唐玄宗于是对高力士说:“我因为全国丰收,天下太平,因此举行这一次隆重的庆祝活动,目的是为了跟百姓同享欢乐。没想到,人们竟是如此的喧闹。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停止喧闹呢?”

高力士回答道:“我本人也没有办法让百姓停止喧闹,请命令严安之来管理现场。依我看,他一定有办法。”唐玄宗自然是接受了高力士的建议。

严安之一到,也不多话,沿广场走了一圈,用手板在地面上画了一道线,告诉人们:“越过这条线的,一律处死!”百姓果然听话,纷纷指着地上那条线相互告诫:“那是严公界境!”没有一个人胆敢越过那条线的。因此,唐王朝这一天的大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很容易产生如下三点感慨:

一、帝王将相悉数出席的国庆活动,竟然放任民众围观。唐朝的国庆如此贴近民众,真可谓与民同乐;

二、庆典现场,只是临时找个人,地上画条线,就算是警戒线了。事先竟然不清场,不大量安排军警,也没有动员群众做志愿者,唐朝国庆的安全保卫工作实在太马虎了;

三、令唐玄宗烦恼的,不过是人声嘈杂,影响宴饮和观看百戏的兴致,而不是人身安全,足见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恐怖组织,破坏分子似乎也并不穷凶极恶。

1924年七八月间,鲁迅应陕西军阀政府的邀请,到西安参加讲学活动,游览了一些古迹。数年后,他在一封给日本女诗人山本初枝的信中写了这样几句话:“五六年前我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原来还是凭书本来摹想的好。”显然,在鲁迅先生的想象中,唐朝的长安,天空都比他生活的上世纪初期令人愉快。看过关于唐玄宗这一次大酺的记载,我们又知道:唐朝的国庆活动,也比今天轻松,安全。

不敢奢望,所有朋友都认同我的观点。至少,可以肯定,前作协主席、现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是不会同意本文观点的。他既然可以真诚地说,当今是中国文学的最好时代,他一定也会由衷地认为,当今是中国社会最轻松,最安全,因而最和谐的时代!

                                                    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