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也很无奈!


        前些天,温总理的更正致歉信,引起了社会(特别是网络)的高度关注,体现出总理的治学严谨、襟怀坦荡、有大家风范。热了一阵子,冷了一段时间。总理也成了一段时间的网络人物、形成了一个正面的网络事件。1011日,各大媒体全文刊发了温总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文章。

因工作的需要,再次细读总理的文章,确有某些感受。温总理这篇讲话,确实是在教师节期间发表的,体现了总理对教师、对教育的关心。文章的后三分之一部分,估计是有关部门起草好的稿子,而前面的三分之二,应该就是总理所思所想所言了。
通篇看来,真正谈教师的较少,谈教育的很多。深究起来,“教育大计”和“教师为本”感到有些牵强,实事求是地说,领导(引导、促进)“教育大计”的,并非教师。在现在的体制下,教师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生产工人,体力劳动(重复性的劳动)所占的比重远大于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教师的作用比跟一台MP4的复读机差不多了。(在此我并不是贬低教师,而是指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客观地说,教育体制对于“教育大计”的限制,远远超过了教师能够补偿的限度。从这点来说,真正的教育大计,应该是体制为本,抑或说是“领导为本”。只有在教育体制能够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才能谈得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啊!
总理的全篇讲话,核心是四个字:忧虑、改革。如果确要加上教师节的因素,还有四个字:感谢、希望。
对于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如何评价?客观地说,除了折腾的那些年外,成绩还是主要的。总理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
既然有这么大的成绩,是不是就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不很突出呢?非也。教育事业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和过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取得的成绩。现在形势变化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很关键的问题、很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常常有一种思维惯式,就是过去有成绩,就证明现在没问题;说现在有问题,就是否定过去。这种思维惯式,在我们很多的政治场合都存在,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问题,总理指出:“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就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理讲话谈到了我国教育现状问题的表现: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原因:教育理念、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解决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问题是明显的,要做的工作很多,靠一个《纲要》来解决问题,可能性不大(都出了多少次“规划”、“纲要”了啊?!)。
仅仅从行政体系上来说,总理的讲话和要求,哪些渠道在进行深入的贯彻和研究落实呢?几乎没有!顶多是各级行政部门发发文、开个会,就算是贯彻落实了,也算是给总理面子了哈!
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一定会有人说:总理不了解情况,不知道教育改革有多难!改革谈何容易!确实如此,教育系统很庞大、很复杂,人太多,领导更多,混饭吃的占绝大部分,让自己来革自己的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谁没事找事,去砸自己的金饭碗啊?!
所以现在的中国教育,如果没有外力的浸入,仅靠自身的改革是没有希望的。外力从何而来?原以为民办教育会成为一种新生力量,但现在看,民办教育已经被既有体制同化和革命了,真正的民办教育已不存在!中国的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是不允许外资单独举办的,国外的模式也被掐断!中国的教育官员,是政府系列中的一份,绝对是算“体制内”的部分,所以,现在哪怕90%的老百姓都在咒骂中国教育现实,可教育管理部门领导依然是官椅稳坐,只要不出问题(政治问题、腐败问题、重大责任事故),就可以当一辈子“太平官”,温总理提出的“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
现在看来,教育改革的外力推动,一是人大的强硬推进(因为教育毕竟只是政治的周边,人大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二是靠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用人”导向上的市场化反推教育改革,但这个方式时间滞后性太漫长。三是靠群众运动,当教育体制让老百姓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革命就自然开始了。这种可能几乎不存在。四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革新,真正有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智者(“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率领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一次彻底革新(本应叫“革命”,但生怕和“文化大革命”扯到一起,只好叫“革新”)。
记得前任分管教育的常委李岚清总理,对中国教育问题也是感受颇深,本以为退休后应该可以更多地指导一些教育改革工作,可最后只能是写几本书、谈谈音乐了事,也乐得清闲。其实,如果温总理任内解决不了教育问题(估计很难),退休后全身心牵头全国教育改革,或许能有点成效——只是这又和我国的领导体制相矛盾啊!总理退休后要能回复到平民的身份还差不多!
回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人的问题;二是观念问题;三是主体问题。
人的问题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学校都是政府的附属物,学校领导都是官员的身份,要彻底改变。二是教育系统人员庞大,要逐步、稳妥地实现教职工和学校的分离,解决“固定关系”的问题。
观念问题主要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这么两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正确的,但都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说实话,基础教育阶段仅仅应该就是“通识教育”,讲基础,讲社会,讲人文,讲科普,而现在的数理化英等等课本知识太多,有多少是有必要了解的?我们可以随便请一些领导、一些企业家、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来做一下测试,不说高中课程,就是初中的课程,估计有绝大多数也及不了格!但为什么学校仍然要教、学生仍然要学呢?一是受高考选拔的需要(不通过高考,高校就不知道怎么选拔人才!),二是这些课程不教,就完不成上级的要求;三是不教这些课,这么多老师干嘛去?总得让人人都有饭吃啊!——可我们谁都不会想到,可怜的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宝贵时间,就让这么个“教育事业”给糟蹋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到底哪些知识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这些知识应该是对孩子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同时还应该想想,哪些知识是孩子们应该学,而我们没有安排教授的?这样的知识漏洞,我们也缺的太多。很多该学的没学,学了一大堆没用的。这就是现行教学内容的现状。
在如何教学生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几千年最为稳定的,从孔子那时到现在,很多的老师还是只要一本书、只要一根教鞭(还不敢打学生,哪怕只是手板)就够了,现在用点ppt、用点动画、放点剪辑,就算是“教育技术”了,这些是多么多么原始的教学手段啊!咱儿子小学就会做PPt!不知道老师们是否想过,是否研究过,孩子们为什么爱玩网游?我们难道就不能把教学方法更现代化一些,变成“网学”,让孩子们在网络游戏中学会知识——这才是真正在教育系统中落实“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啊!或许有人想,但估计很少有人做,“网学”的事情,是要靠有组织的力量才能完成的。
第三个是主体问题。就是要解决“学校”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负责。这也是一个体制问题。现在的学校都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唯独没有人为学生的一生成长负责,没有人对家长负责,校长也不会对教职工负责,所以,学校就是那么回事,“教育事业”也就那么回事。
 
再读温总理讲话,依然是:忧虑,改革。

但不知温总理讲话能够有多少得到研究和落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温总理用了长时间的思考、一个上午的听课、几天的会议、上万字的讲话,顶不上一个校长、一个科长、一个局长的真正落实,总理也很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