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国产甲流疫苗问题论”


    好久没更新了,对不起各位看客。

    今天和某知名财经媒体记者辩论,关于国产疫苗。他坚持认为国产疫苗有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在鸡胚和灌装环节。他指出,理想的鸡胚应该是一只公鸡的前五次交配所得的鸡蛋,灌装达不到卫生条件等问题。从而推导出国产甲流疫苗有严重的问题,不适合推广接种。

    对于这些言论,我很气愤。我知道这不是他个人的观点,因为他不是跑医药条线的记者,了解的自然不会那么深入,或许也是从什么地方看来得。但是我不想这样的错误言论在流传下去。

    首先是鸡胚。鸡胚是毒株生长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土壤。而土壤中对于植物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无非就是水和无机盐,植物生长靠的是这些,而不是脏兮兮的泥土。所以,我们才能发明出无土栽培。说这些的意义是:毒株的生长,和鸡胚本质上没有联系,只要鸡胚提供足够的养分就行了,鸡胚的DNA也不会进入毒株中。

    我跟他争论的时候,说的话可能打扰了各位吃饭的雅兴:“即使是垃圾堆上培养出来的毒株,是要分离得当,同样是不会污染到毒株本身的。”当然,这话可能说得过了,但是培养过青霉素我们都知道:其实家里饭菜长毛了,那东西也叫青霉菌。

    其次是培养过程,他认为速度太快,毒株的毒性还很强,所以接种有危险。我认为这完全是不知道毒株的制备过程。甲流毒株不是中国自己分离的,是WHO分离之后分配给各个国家的。拿到毒株之后,由于采取类似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所以它的毒性其实是越来越低的。

    试想一下,WHO给我们的毒株已经是高度灭活的,还怎么可能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毒性增强了呢?

    第三,关于灌装。我想他是没有去北京科兴看过。国内的灌装设备都是进口的,基本上国外用什么,我们用什么,生产工艺也是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的。

    最后,我们还有一道保障,那就是中国生物制品检定研究所。疫苗产品实行的都是批签发。什么叫批签发?就是说生产出一批,交到中检所,由它们抽检合格后,才准许销售。每一批都是如此,不存在“免检”等情况。这与一般药品实施的抽签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抽检有可能这一批抽不到,但批签发不会漏过一批。国际上很多国家也是采取的批签发政策。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观点是怎么产生的。我没有去查证它们的出处,其实也不用查证,我可以通过下面的推导得知: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出甲流疫苗的国家。目前国际上有甲流疫苗生产能力的几个企业中,葛兰素史克(GSK)是做完一期临床的,其他如惠氏、罗氏、赛诺菲安万特等,都没有见到投入临床试验的甲流疫苗产品。

    因此,在参观北京科兴疫苗灌装线的时候,我能体会外国记者那种质疑的眼神:中国人的速度何以那么快?难道是我们国家的医药发展水平超过了这些世界制药巨头?

    甲流疫情在世界上肆虐,尽管死人不多,但造成的心理恐慌是无法抑制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中国没有造出疫苗,而是GSK第一个造出来了,那我们的人民会怎么样?是不是会倒逼政府,从而进口疫苗以满足国内需要?

    上面那位记者不同意这是一场疫苗战争,但我觉得就是那么回事。GSK、罗氏、塞-安等企业获得了南美、非洲、欧洲多国的高额订单,却没有从中国人身上赚走一分钱!13亿人口的市场让他们很眼馋,所以要编出些理由来,证明国产疫苗有问题,而它们的疫苗是完美的。

    我承认,赛-安可能是用一只公鸡的头五个精子去做鸡胚的;GSK的灌装设备可能是比我们先进,他们工艺精细,所以他们到现在还没拿出产品来。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证明国产疫苗就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全盘否定国产疫苗!

    这就是一场战争。有小朋友的家长可能都知道,同类型的疫苗,国产和进口的价格差距是多少。进口的普通流感疫苗价格没有低于百元的。或许有人说了,这是国家抬高关税,做贸易保护。那么可以告诉你:2006年以来,我国疫苗产品进口一直是零关税。

    所以,不要听信某些境外媒体的言论,不要相信阴谋。我想说的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