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中华新闻报》的倒掉
文/曹喜蛙
虽然国庆的热闹场面遮掩一些事情,但国庆的眼泪却是实实在在的。
《中华新闻报》这份报纸,这份所谓的中国记协主办的报纸,其实一直以来就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记得老早以前在全国的媒体都已经变脸的时候,我记得当时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见过一次报纸,看那纸张、看那张陈旧的版式、看那很少的信息、看那很没劲的文章,当时我就在想,都什么年代了,这样的报纸竟然也还在印刷?这是至少几年前的印象了。
而在前不久的时候,因为朋友评职称要在所谓国家级的报纸发论文的事情,有个朋友给我说可以在《中华新闻报》上发,我当时觉得纳闷,怎么找了这么份报纸,但我还是上网查了查,觉得其主办单位还是说的过去,就说也行。但是告诉朋友说选了这份报纸,朋友听了以后也纳闷,说没听说过这份报纸,尤其朋友也是做媒体的,竟然也不知道这份报纸,我也纳闷。但好赖是个国家级的报纸,我就忍了,还劝说朋友。
谁知道,过了一周,文章没发出来。我就有点生气,说算了,我找别的媒体吧。但那边办事的朋友说,争取下周吧,我说还是算了,于是我就找别的媒体了。
谁知,没过几天我在网上就看到《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了,心里一惊?还真的倒掉了?心里又一想,其实早该倒掉了。这时,我那朋友的文章已经在别的报刊出来了。
紧接着,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的评论,很多人在借题发挥,说着说那,我看了下基本都瞎掰,没讲到点子上。照我多年媒体从业和研究看,其实有下面几个看法值得关注:
1、中国目前类似《中华新闻报》媒体不少,其实早都该停刊清算了,至少目前出版署登记的报刊有三分之一可以自行倒掉。这三分之一可以倒掉的媒体指:(1)没有指导性、引导性、先锋性的作用。(2)没有创新、没有创意、没有活力。(3)没有造血能力、没有可持续的必要、没有社会贡献。
2、中国媒体的门槛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有门槛,不管是政治门槛、经营门槛,还是创意门槛、资本门槛,甚至人力资源门槛,都是现实和不可否定的,而在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刊号、批号门槛,的确值得废除,很多机构手里把着个刊号既没有专业意义也没有社会意义,甚至没有就业意义,所以总体上是一种怪现象。
3、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担心应该可以放下了,实际上在任何时代所谓的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都不可能是绝对自由,即使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西方自由社会也没有所谓的绝对自由,正因为这样我们新闻出版还有很大的改革发展空间,可以大胆开拓。
4、西方的新闻出版制度可以借鉴,包括其政治性制度、市场性制度,我们知道今年以来,美国共有105家报纸倒闭,但也有不少品质不错的媒体虽然经营不好但也没有倒闭照样有机构养着,这没什么奇怪。所以,我们的国家或什么机构愿意养几家媒体也很正常,剩下的倒掉的就倒掉了。
5、媒体是一个产业,但依然是特殊的产业,一般的产业基本都唯利是图,但媒体除了利更多的是唯“言”是图,投资媒体产业的投资家、企业家一般都是高层的投资家、企业家,如果是简单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家,建议最好不要染指媒体行业。
所以《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