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在赤水河边的民间传说故事16


十六,赤水河畔的野油菜花来历

赤水河畔的野油菜相传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在赤水河畔建双凤台寺庙期间,所发生的一个传奇动人的故事。

建一个能容十万天兵天将加上天庭众神仙神位的庙宇,需建多大规模,我们后人是无法知道,但可以想像建那么宏伟气势辉煌的庙宇是要花巨大当地木材和石材。

凡赤水河畔的大山,鲁班都去砍过大山上的树,树砍好后用船载用木筏拖,也有用赶山法驱赶木材,这些是后话,暂且不表。

鲁班在大山砍大树期间,总是听到一个少妇在哭,而那哭声很凄惨,鲁班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不希望少妇的父母伤心,也不希望少妇再伤心落泪,就前去问过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少妇告诉鲁班,她有一个很苛刻的婆婆,对她所作所为十分挑剔,总是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她男人是婆婆的独子,男人的父亲很早就死去了。婆婆为了给自己儿子娶媳妇,花尽了她所有积蓄。可婆婆认为,她自己的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让他们的娘在生活上收到冷遇,特别是他们小两口过甜蜜生活时,更让冷清的婆婆更加难受。

没当老婆婆的儿子外出回来,婆婆都努力讨好自己儿子,寻回那份母子亲情,可儿子外出后,老婆婆与儿媳就成了仇人,儿媳成了抢老婆婆亲情的仇人。

老婆婆就变着花样折磨儿媳妇,这也许是她对儿媳抢了她儿子亲情的报复,但那个儿媳很爱她的丈夫,她都忍受着婆婆对她的百般折磨,可这些折磨,她又不能跟丈夫说,否则会发生婆媳大战,同时她自己也会落下一个不孝敬婆婆的恶名,甚至被自己的男人休妻的可能,当婆婆的儿媳妇的男人回家后,她们婆媳都装着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当婆婆的儿子回屋与妻子亲热时,婆婆在房间孤独落泪,她认为养大了儿子,成了妻子的人,娶了媳妇忘了娘,婆婆想折磨死儿媳,想夺回自己儿子回自己身边,独享自己儿子的幸福生活,可她又担心儿子失去了儿媳,他会伤心死去,让她无法面对失去儿子痛苦的局面。

那位婆婆把这些心事埋在心底,也没有人听她倾诉。有一天,婆婆想出一个办法,就把家中三斤油菜籽,撒在赤水河畔的高山上,她要儿媳在七天之内捡完它,重量并且不能少。这下可急坏了那位儿媳少妇,她一急就哭了起来,也惊动了砍树建庙的鲁班,当鲁班知道这件事的缘由时,他决定帮这位少妇,化解婆媳战争。

鲁班找到那位老婆婆,告诉她善待自己儿媳,要像善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儿子是你手心肉,儿媳也是你手背肉,割掉手心手背都会疼。如果儿媳能捡回那些油菜籽,就就必须好好善待你的儿媳。

鲁班请了天上的神仙帮他,如何用团山法收回那些婆婆撒在山谷的油菜籽,鲁班学会了咒语,然后叫婆婆的哪儿儿媳妇口念一遍,那些油菜籽就收回来了,婆婆也觉得奇妙,她跟鲁班认了错,那位儿媳妇也原谅了自己婆婆,回到当初和好如初。

鲁班只要求油菜籽回归重量,可那些油菜籽在土里受了潮,收回的重量是够了,但油菜籽受了潮就多了些水份,故地里还有一部分在生根发芽,也留下了好多油菜,后来也就有了野生油菜,只要人们烧山开火土,都会有野油菜生出来,后来人们说,那是鲁班留给人们的纪念和教训,让人们看到野油菜就想到如何化解婆媳战争。教化后人要孝敬老人,而老人在爱护晚辈的传说故事。

那位婆婆后来就善待了那位儿媳,后来儿媳生了儿子,婆婆有了孙子,她把精力转移到孙子身上,孙子是她香火继承者,是儿子血脉的复制品,婆婆从心底感谢儿媳,为她带来了孙子,婆婆更爱儿媳儿子啦,他们有了那位儿子又是婆婆的孙子之后,一家人过上了和谐的大家庭。

后来,人们为了记住鲁班化解那家婆婆与儿媳的矛盾,就把野生的油菜种了下来,不管是人们看见油菜花,还是吃油菜苔或油菜油,都思念过了2500年鲁班在赤水河畔,劝化那位儿媳和婆婆的故事。

赤水河的儿女们,也有留下不成文的习俗,当婆媳家庭战争的平息就是儿媳妇为婆婆生孙子,那是平息婆媳战争的法宝,可谁又保证儿媳都生孙子呢,别人说又了新矛盾,当然,最好是生一对龙凤双胞胎,孙子孙女也有了,还不愁孙子以后找不到媳妇呢!若儿媳头胎只生了女儿,他们是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当然最好是生儿子。否则,那些婆婆就会骂人,不过,如今男女平等,不用管那么多啦,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