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央视背后的隐忧(11月19日)


 

 

 

每年的1118日,都是央视收获的时刻,也是央视最幸福的时刻。

2009年的这一天,中央电视台进行了2010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招标总金额达到109.6645亿元,比2009年的92.5627亿元增长17.1亿元,增幅为18.47%。央视广告部主任夏洪波表示,这个数字创造了央视16年广告招标金额的新高。

1118的招标表现出几大特点,建材家具行业增长迅猛。在新兴行业中,建材行业广告投放增幅最快达到200%,汽车以及相关行业增长70%,家电增长80%。16家客户参与城市形象竞标。

强劲的数据再次证明,央视的霸主效应更加稳固了。

本人在20年间一直在关注公关、广告、传媒与市场营销领域,形成的也都是营销人的思维方式,但面对这天文数字背后,本人却持悲观的态度,姑且在本文提出这不差钱的央视招标成果背后所隐含的三大隐忧。

 

首先揭示的是中国出口受阻而不得不退回到本土市场的无奈。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最终受“轮胎特保案”影响较大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这匹黑马”,杭州中策最终以4720万元高价中标新闻联播后黄金段位第一单元。这家公司之前从未参与过央视竞标,杀出让人始料不及。

一直以外销为主的格兰仕也开始猛攻国内。格兰仕总裁办副主任陆骥烈介绍说,格兰仕同样也是第一次参加央视招标,其今年的中标金额接近2亿元,因为原来在微波炉市场,特别是国际微波炉市场占有较大优势的格兰仕,今年希望进一步加大在国内市场空调、洗衣机、生活电器等白电产品的投入。

格力电器公司总裁助理黄家海说,从格力前三季度的报表中可以看到,销售额因受出口的影响有所下滑,去年包括今年前三个季度应该说出口下滑得还是很厉害,将近40%~50%

像这类企业不胜枚举,看看中国有多少行业遭遇贸易保护,就可以推断出有多少企业会被逼迫地回到国内市场来参与竞争,本来是要走出去的,现在都无奈地在自己家里酣战,还美其名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在被WTO忽悠得中国制造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下,这股“邪火”怕也只有撒在中国本土市场了。难道这值得欣慰吗?难道这就是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持续性地倡导国际化,抨击贸易保护的初衷吗?

 

其次是跨国企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所导致的酣战。

本次招标会有50家国外客户参加,比去年增长28%。百事国际集团就是第一次参加央视招标,其首席市场官许智伟表示,百事认为如果不能在中国成功,就无法在全球成功。

中国从政府到主流专家、从媒体舆论导向到普通黎民百姓,已经昭示世界——我们不差钱,这一点与“无利不起早”的商人本性结合起来,那些在其他国家与地区难以得到市场认同、难以取得良好的现金流及利润表现的外资企业,自然要将主攻方向瞄准中国这一庞大的市场,希望从中国这里赚得更多的钱。

给我们的感觉,外资品牌大多是管理规范、品牌高端、价格高昂、注重包装的形象更甚于注重实用性,当然也包含更高的利润的,这些特点无疑会让中国人在消费中更少些理性,更多些感性的冲动的。那势必持续性地以提高现金流、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为目标的。

可以想像,会有更多的钱流入外资的口袋,会有更多的百姓成为外资产品的拥趸。那些被迫回到国内的企业,势必要与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外资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

 

第三是百姓不仅难以得到实惠,而且生存境地将会更趋艰难。

惨烈的竞争必然导致价格战与广告战。企业不仅是在央视上加大了投入,在市场的各个细分市场都在加大投入。根据易观国际公开数据,2005年新媒体方面的广告总支出不到66亿元,2008年已经快速增长到近275亿元。

价格战与广告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战争期间”很难做到平和,广告战与价格战会极大地削弱企业的利润率,企业需要在加大广告与市场营销投放的同时,用价格战来进行促销并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预期应收的注定会少了,同时预期投入的注定会多了,那么在企业在这之间的相对利润势必有所减少。

这是一场以资金是否雄厚为标准的硬碰硬的竞争。更为惨烈的竞争之下,不懂得战略思维的企业,势必要倒掉一大片。外资依托的是资本的优势,国资依托的是政策与垄断的地位,那么受到伤害最严重的,怕依然是中国的那些民营企业。

 

在利润率大幅降低的效应之下,如何能够将有限的利润做出更合理的分配。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需要转型,企业更需要与时俱进地寻求转型的时候,其品牌的含金量,其技术含量,都是必须要从这被浓缩了的相对利润中支出的。

企业需要投入的,需要加大投入的越来越多,似乎只有在人力成本这方面是可能被裁撤的首要因素。

因而悲观的逻辑所推导的结果是2010年,将有更多的企业惨淡经营、或者被收购兼并、或者被行业清理出去。不管是被清理出去破产的企业,还是苟延残喘需要勒紧裤带、节衣缩食的企业,或者是被资金方相中了而被收入囊中的企业,所面临的相同问题的核心就是裁员!而这刚好与吴敬琏先生所倡导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思路背道而驰。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92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央电视台建台时全部靠国家财政拨款,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年总收入230亿人民币,进入到全世界电视台前50位。

央视不差钱,否则也不会任由2009年元宵灯节那天被烧的楼,在事故发生之后原封不动地在那里矗立,成为特定事件的“活标本”,而没有任何改进与修复措施了,更不会出现央视《24小时》主持人其实工资一直都在涨啊,关键是中国的老百姓喜欢存钱,你发得再多,人家都存起来,不用的让人感觉“央视主持不差钱”雷人评论,并联想到“原来主持压根就没把自己算在老百姓里边啊”

央视不差钱的状况是由外资虎视眈眈的中国市场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更是央视在中国传媒领域所雄踞的霸主地位决定的。

本人担忧的是:每年的天价招标结果,都在拉开央视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起到激化中国政府与民众间的矛盾,阻碍社会和谐进程的效果,这背后的隐忧又有谁可以看到呢?

 

贾春宝

20091119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