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11月16日召开的八届云南省委第六十九次常委会上说,年终岁末,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太多,以至于泛滥成灾。到的时候要欢迎,走的时候要欢送,阵势搞得很大,但深入不了实际,长此以往,基层干部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来抓工作落实?让检查评比活动少些,再少些,让基层的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好工作。(2009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位省委书记,在常委会上,面对常委们,痛斥、直陈检查评比太多、太滥,并苦口婆心地要求检查评比活动少些、再少些,让基层的干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好工作,这一番话,可谓一针见血,实在令人感慨、感动、感怀。
当前正值年终岁末,正是各类检查评比活动有所抬头、可能泛滥的时候,基层叫苦不迭。因此,白书记的提醒很及时,也很重要。其实,对于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必须叫停,从中央到地方,已早有通知、文件规定和要求,但是年年讲年年有,岁岁叫停岁岁停不了,以至于要省委书记在常委会上,大发脾气、大发感慨、大发命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形式主义害死人,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却“恨之”同时又“爱之”。其实,检查评比本身就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更是一种不正之风。很多单位部门,不管平时工作开展的怎么样,但还要搞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表彰奖励,好像不这样就不是工作,因为某些领导干部已经对形式主义的东西习惯了。正如白书记所言,年终岁末,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太多,有的州市一年要接待三四百起上级的检查评比,市里每年也要组织100多起对县级的检查。最近,听到基层的同志反映,省里一个部门正在当地进行检查,并明确要求由“一把手”汇报工作,否则,就认为市里不重视,还要扣分。类似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因此,领导的事业观不转变,形式主义思想不根除,检查评比还是很难真正叫停或根除。
必要的检查评比,对工作有促进作用,但如果太多太滥,就会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滋生蔓延。检查评比泛滥是一种不正之风。现在,有的检查组下去检查,到的时候要欢迎,走的时候要欢送,阵势搞得很大,但深入不了实际,检查不到真实问题;有的只停留在听听汇报、看看材料、象征性地看几个点就草草了事,更有甚者连检查报告都是由被检查单位写的。这种检查评比泛滥的现象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格格不入,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很大,必须尽快改变。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尽管近些年来,随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头领导、多头指挥的现象有所改观,但是,层层加压、层层分解,仍然是中国特色的工作方法。而这个部门有任务,那个部门也不能没指标,于是,基层苦,基层累,但是基层还是逃不了活受罪。尤其是年终岁末的检查评比,这个部门搞了,那个部门还要搞;这个单位来了,那个单位还要来。基层成天忙着汇报、接待、陪同,而且还要对等接待、一把手到场,否则就显得不够重视,就是怠慢上级领导。对此,尽管基层怨声载道,但是有苦说不出、有累没法躲,只能疲于应付、忙于事务,而牵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很多真正慧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实事、正事得不到处理和落实,久而久之,也会使基层干部养成搞形式主义的坏习惯,而最终怠慢和得罪广大人民群众,是基层政权失去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是搞一层一级的检查考核、评比表彰,而是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上,而不是耗费在假、大、空的形式主义上,更不能以检查评比来干扰基层、给基层添乱添堵。
叫停检查评比,基层最欢迎。但是,检查评比之所以屡禁不绝,其根源还是在上面。其实,白书记批评的那些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可能不知道党和国家早就有明文规定不得搞各种形式的评比表彰的,但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想停,也不愿停。就像精简文件、削减会议一样一,多少禁令和要求,但是文山会海依然不绝于官场。而接鼓传花、照葫芦画瓢,又是很多条线和部门惯用的工作方法,于是层层喊停,层层难停。这一方面是我们一些部门、干部,在有意而为之,另一方面还是我们抓落实的措施不力,尤其是对于那些违规违纪人员的惩戒不力。不该搞的检查评比,搞了也就搞了,即便发现了,也少见有人为此丢官或免职。也正因为违规违纪的成本太低,才导致了检查评比等越停越多、越反越滥的不正常情况发生。试想,如果那些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还会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毫无疑问,工作成绩不是检查评比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真抓实干,才能兴党强国。同样,叫停检查评比,也不能企图通过开几次会、领导讲几回话,就能真的叫停,没有坚决的态度和强硬的措施,该取消的取消,该整合的整合,该处罚的处罚,叫停也只能是一句停留在嘴上的口号而已。
(倪洋军)
相关新闻:
白恩培:工作成绩不是检查评比出来的
检查评比要省委书记叫停说明啥?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