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经销商的物流管理-(一)物流的范畴


 

十八、经销商的物流管理
 
在市场营销渠道中,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在购销商品的同时,也必然进行着运输、储存、装卸、加工等附带性活动。如果我们把这些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既区别于商品活动(商流),又区别于信息交换(信息流)的运动过程,而且,它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整体,我们将之称为“实体分配”或“物流”。
具体而言,物流表现为购销活动的另一个侧面,它不仅对市场上的经销活动,而且对整个经销商的事业发展均有着极大的基础性作用。
在苏宁称雄业界的战略战术中,其实施的营建强大的物流网络系统是其连锁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年的磨练和经验积累,在这一方面,苏宁已经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以庞大高效的物流体系、高效优质的服务水平在同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目前,苏宁的物流运作网络以南京汇东门中央仓库为大本营,在苏北、苏南、北京、上海、安徽、浙江、广东等地区设立了100多个二级中转库,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设立了150多个总面积达9万余平方米的仓库,通过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随时监控和管理库存和物流状态,以保证连锁网络内各经销点之间主干线及连锁店全程商品配送任务的顺利完成,为苏宁各连锁经销店推出的“24小时运货到家”的服务承诺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2001年,苏宁的ERP电子物流管理系统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物流系统的工厂网络化水平,使高效、有序的物流管理成为了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物流的范畴
对经销商来说,物流的概念应限定在狭义的销售过程即产品流动的范围内。各类经销商从厂商处得到产品后的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过程都应属于经销物流的范畴。
1.运输。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说法,运输是创造产品地点效用的一种活动。它借助于各种运输工具,把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指定的市场。一般说来,运输费用是流通费用中较大的一项,它取决于运输的距离、所需的时间、运输量以及运送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经销商的运输包括从厂商处运回产品(大多也由厂家为经销商直接运来)和经销商把所经销的产品运到终端客户或分销商处,或零售商直接从批发商处进货的运输过程。
2.储存。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存货控制,二是储存保管。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商品或短或长地停滞下来,形成商品储存,这是市场经销活动中所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创造时间效用。
经销商应该保持足够的库存水平,以便在市场出现需求时及时组织供货,但又希望能节约储存费用,这里就存在着存货控制的问题,具体的数量经销商只有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合理的决定。
储存保管就其形式来讲,过去与现在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它的目的与职能却有了很大变化。过去是为了自己直销或供分销商、零销商进货之用,而现在储存保管已成为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经销企业或零售连锁门店控制市场价格和份额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苏宁、国美等就都是通过大批量向厂家订货来享受制造商的大幅度降价优惠的,这种变相储存已成为今天市场竞争中的一步高招。
3.装卸。如果把装卸看作是运输、储存所需要的一种动作,那么它就不可能被认为是物流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若装卸的目的是为了使市场的营销总额增加到最大限度,并把费用控制在最小限度,则此时装卸的合理化在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便自然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4.包装。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商品已经直接经过包装。作为经销活动中物流要素的包装是指为了进一步促进销售或分销,方便储运,树立经销商的品牌形象,在销售或分销过程中追加的商品包装活动。它在物流过程中作为一个辅助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种相对独立的特定作用。如苏宁要求海尔电器为在苏宁连锁店所经销的电器注明“N”,以示苏宁专卖。这种经销商所附加的包装活动可以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更加放心。同时,它也是经销商信心与实力的一种体现。
5.流通加工。加工原本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活动,但根据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为实现提高流通效率的要求,加工活动正逐渐在经销过程中增多起来,这种加工被称为“流通加工”。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物流伴随着商流而产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可以与商流分离而相对独立。商流的目的在于交换商品的所有权,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物流却保证了商流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所有权变换过程的具体实现。可以认为,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每一个经销商来说,物流绝不仅是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名词的简单相加,它是把上述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使之成为与生产商、下线分销商、零售商或自我们直销业务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创业时期的经销商必须把物流管理放在战略地位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