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经销商的物流管理
(二)物流管理的观念
经销活动是千差万别的,它们的“物流策略组合”自然也会各有侧重。但在制订具体的物流策略组合时,可以遵循以下这样几个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
1.系统观念。现代物流管理既不等同于传统商人在过去以运输、装卸、储存、包装等方面为对象的单纯化作业的简单相加,也不等同于对省工、省时、工序机械化等相关程序的技巧研究。从市场营销策略的意义上讲,协调物流管理就是把单独、分散的产品实体活动转变为系统的物流活动,使适销对路的产品以适当的批量,在需要的时间到达目标市场。为此,在更新改造物流设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各物流要素的重组,使之适应于商品的市场购销。
2.市场营销的观念。营建物流管理体制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减小销售费用而增加利润。孤立地评价一个物流系统的效能(如吞吐能力、订货效率等)是没有意义的,经销商的物流管理应作为其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销物流策略必须在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围绕目标市场的需要,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定价、促销,特别是渠道选择与建设扩张等基本策略结合起来。
3.经营管理观念。根据“物流与商流分离”的原则,产品不必一定随商品所有权的每次转移而发生时空上的转移。因此,在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导下,销售活动与物流活动两者既存在着有机联系,又各自发挥着特有的职能。此时的物流已不同于以往的“后处理作业”——不仅仅只是买卖活动的补充,而是给经销商直接带来效益的重要领域。
物流的“经营管理观念”意味着通过物流管理要达到降低成本、促进销售、增加利润、吸引客户的目的。其中降低成本是物流管理的重点,其可挖掘的潜力也比其他的市场营销环节大得多。据西方市场营销学家估计,物流成本约占全部营销总成本的50%,在许多工业部门中,运输费用约占物流成本的55%,仓储费用约占18%,存货管理费约占15%。
4.总费用节约观念。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当基本项目较好地完成时,另外一个目标却不能达到;当某项费用减少时,另一项费用却增加,甚至导致总费用相应增加的奇怪现象。其实,真正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因为物流的各项成本项目是相互制约、彼此消长的。
鉴于客观上存在着费用与效益的权衡抉择问题,所以需按各项活动的连结状态来计算费用,求得实际总费用的最低水平。
总而言之,应在成本项目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低成本;在经销成本与销售总额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大限度的利润。
5.服务观念。物流过程中向顾客提供的服务水平是影响顾客是否购买或是否连续购买经销者产品的关键性因素。为顾客服务的水平越高,预期的销售量就愈大。我们国的一项统计调查表明:在国内市场上,大宗产品贸易中占首位的购买影响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其次便是物流的服务质量。而在国际贸易中,交货期比产品的质量、价格、式样等因素更重要,已上升为影响购买的第一位因素。所以,现代的物流管理已趋向于将服务策略列入“物流策略组合”之中。
6.信息管理观念。随着产品物质实体的运动,必然也存在信息的运动。物流信息作为经销活动中信息流通的一部分,也是物流管理所必须重视的。精明的经销商善于从商品的流通信息中抓取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