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政策再次收紧,是不是已经从政策层面彻底阉割了投机客?“十一”和“五一”黄金周究竟存在多大的本质区别?投机行为是否已经在927新政之后绝迹?一副绑匪形象的楼市,是否会再次依仗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的身份,把本就未沉沉睡去的投机客唤醒?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跟微妙的政策还有楼市自身的沉疴息息相关。坦诚讲,几年前曾携巨款在沪、深、京还有蓉城炒楼的投机客,肯定对楼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一点,笔者绝不否认!但区区浙商、闽商再加上山西的煤老板芸芸,岂能撬动泱泱三十余个省市的楼市??把一个行业的不成熟和不规范加诸到一些投机者身上,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了。
事实上,投机并不是当下房价上涨的祸首,更不是楼市怨声载道的根源,它只不过是投资的一种,因此无需排斥,更不用把话说绝,因为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范义的投机或者说投资,说不定那天,自己倒成了一个投机者。之所以有“投机倒把”这些骇人听闻的词语,是因为某些政治家要借用此来上纲上线并戮人,而投机刚好成了牺牲品而已。
难道只有耕地、插秧、砌砖等体力劳动才应该得到尊敬,而从事金融、证券投资、或等貌似的脑力就应该被看做巧取豪夺、投机取巧?比如我从事所谓的脑力劳动,但每天做两小时的健身以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清晰的头脑,这平均下来算不算是体力劳动?为了搞懂调控政策原理,翻了八本、2400页、240万字的书籍,并做了几万字的笔记,出了一瓶水的汗,这算不算体力劳动?其实,真正做的好的脑力劳动,要比体力劳动更辛苦。只不过一个苦在肉体,一个更多的苦在大脑和心理。
言归正传,谈投机。我所理解的投机讲究两个关键点,一是时间,二是速度。因为凡投机者,无不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让资本升值。
先谈宏观环境的当下,是否存在投机机会?谈成都楼市是否有投机机会,如果有,怎么个投机法?
坦诚讲,近期思考投机和投资事宜,缘因业内一个大哥的邀请。既然以诚相待,就应掏心掏肺,于是就当下投机事宜,想了三个基本点。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来三个基本点呢,因为凡事要先看“对于错”再看“好与坏”,如果都不对了,就谈不上好坏!
关于成功投机的三个基本点:
1、看懂大势,顺势而为。
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分析。楼市一副绑匪的形象,并且怨声载道,中央调控投鼠忌器,购房者在“烧钱过冬”的环境下入市,开发商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信心复苏只待时日。出于稳定的需要,楼市不可能大起大落,尤其是已经趋紧的二房政策和悬在头上的“物业税”等因素,等于从宏观环境上扼杀了许多投机的可能,但从理论上讲,市场永远不缺少投机机会,只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这也正是以后要简要分析的。
2、找准角度,开启城市密码。
国际城南和中产城东以及城北和城西,概念满天飞,口号也可谓日新月异,政府提出了很多的重点,反而让人觉得没有重点。地铁袭来,再增环路、旧城改造以及软件城市区域功能分区的进一步分明和互相弥补,辐射中西、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城市定位,都昭示着这座城市正在或即将准备崛起。
因此,对于处在变革时期的城市来讲,要想看透或者看的比较透,首先要找准成都未来几年的城市密码,或者说楼市未来发展的“三原色”。笔者以为,影响程度未来楼市发展的基础色彩是三个:1.8万亿的灾后重建、统筹城乡,城市升级。
3、理清思路,择时投机。
在正确的时间做错误的事,和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两种方式,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首先选取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投机。而投资者分两种,一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种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不管是那类投机者,都需要简单易行的投资选择思路。为了有相对通用性,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投机者两把刷子,根据一般投资要点和成都市当下的现状,笔者大致总结了“三选原则”:选点(学校,大盘)、选线(地铁和新的交通线)、选片(热点区域)。或者三个跟着走:跟着规划走(老大),跟着地铁走(新事物),跟着河流名校走(孟母三迁),就是不能跟着感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