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官腔与最不牛的狗事


     

最牛的官腔与最不牛的狗事

 

日前,一句“你是不是党员?”的质问风传网络,继广州官员“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呀?”之后,刷新为最新版的“最牛官腔”。

客观而言,在缺乏上下语境参照的情况下,这句“最牛官腔”的具体含义尚待考究,至少不像同为郑州官员的那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那般直白。如果这位郑州市财政局的官员辨称,他的本意是希望记者本着党性原则,站在党和群众的立场关注郑州市养犬办的资金去向,则被质问的记者应该感谢该官员的提醒才是。

比较糟糕的是,郑州市养犬办的官员显然并不打算为他圆场。养犬办副主任王平在接受记者的后续采访时,不仅没有就养犬办的资金去向给出清楚的交待,而且在一问一答之间,再次暴露了郑州市养犬办只收钱不办事的真实内幕。如果以此真相作语境,则“你是不是党员?”的质问,就和那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异曲同工了。

郑州市养犬办副主任王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养犬办存在重办证、轻管理的问题,也承认该养犬办成立两年多来,其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收钱办证,和查处“无证狗”,然后收钱补证工作,却从来没有处罚过一起养犬扰民的案件。至于没有开展查处养犬扰民的原因,一是由于“市政局和执法局合并才有一年多的时间,体制还没有理顺。”二是“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执法文书,没有文书我们就不能对人家进行任何处罚。”

同一城市的两家职能单位合并一年多,体制依然不能理顺;一家职能单纯的养犬办成立两年多,居然制定不出统一的执法文书,以致必要且紧迫的治理工作不能进行,如此部门,堪称“最不牛”,难怪郑州市的“狗事”如此混乱。

其实郑州市养犬办的办事效率和魄力,并不总是如此低下。当地媒体报道,今年9月初,郑州市养犬办在10天之内便查处违规犬210只,其中九成是有主犬,六成是品种纯正的名犬。为此,养犬办设立集中办证点,开始给无证犬集中办证。按照郑州市每张“狗证”600元计算,养犬办10天之内创收12万元,效率和魄力都毫不含糊。同样的魄力,也体现在花钱方面。同样是媒体报道,两年前为实行“养犬新政”,新成立的郑州市养犬办不辞辛苦,组团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苏州、西安、嘉兴……考察学习当地政府对城市养犬的管理经验,同时购置了包括护胸、护肩、护手、护腿、护膝、护脚在内的防护服,及与之配套的网枪、铁笼和电警棍。赫赫声势之下,郑州市养狗者无不心惊,注册登记犬只的数量直线上升,迅速达到1.8万只。若同样按每张“狗证”600元计,只此一役,郑州市养犬办便收费1000多万元。所谓两年来郑州市养犬办上缴“管理服务费”133815万元,大概就是这样的来路。至于2007年以来,市财政局拨付养犬办的资金73109万元,大致也能猜到了去处。

惟有“管理服务”,却是一笔烂账。构成“服务管理”主要成本的疫苗、狗链、保险,每只狗不过67元,或许较高的芯片成本,养犬办负责人则“不太清楚”,而且始终也没搞清楚。至于许多违规的大型犬如何获得“狗证”的疑问,养犬办副主任的答复是:“你看到的那些办证的大狗其实都是两年前办的,那时候狗还小,现在长大了。”专司养犬管理的官员,对“大型犬”的认知,居然仅靠办证时对幼犬身高的目测,郑州市的“狗事”能办成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

热衷收钱,疏于办事,甚至只收钱不办事,已经成为郑州市养犬办留给当地市民最深刻的印象。其实早在一年前,当地媒体便有《郑州“养狗新政”虎头蛇尾  12个局长管不好“一只”狗》(12名局长指负责养犬工作的郑州市市政管理执法局共有12名正副局长)的报道。一年之后,郑州的“狗事”再次引人注目,乃是旧话重提,不过由于“你是不是党员?”的“最牛官腔”而有了新的看点。

官员用各种语言提醒记者与政府保持一致,也是其职位赋予的惯性思维,本不值得惊怪。但让记者与政府保持一致,官员们总要把事情办得大致与人民的需求一致才行。像郑州市养犬办这样把一摊“狗事”办得如此不堪,却还要提醒记者与政府站到一边,岂不是也太难为了良心尚存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