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之 红海还是蓝海?


   

    1987年,一个叫肯德基的快餐店落户中国,至使越来越多的人在那里开了“洋荤”。这种连锁经营的快餐店,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被叫做“没落的资本主义文化”,但短短22年以后我们发现。快餐店已经遍布大街小巷,连锁经营的这种方式也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骨子里。从餐饮巨头“小肥羊”,到已经走出国门的“谭鱼头”,从“味千拉面”到“鸭脖”店,从米线到豆浆,连锁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元素。就连红灯区的“老板”们,也早都开始了连锁经营,真可谓:没有没落的资本主义,只有更没落的特色主义。

     话说,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有余,市场经济也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总结并传授“中国经验”的时候了(此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从学生到老师的转折点)。央视的广告标王也不灵了,几个亿的广告预算,换来的不一定是滚滚而来的拉货车队,也有可能是被曝光后的“千夫所指”(秦池酒的教训)。

    一句话,我们的经济大环境,整体上进入了一个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找出一个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并在经济调整期拥有很强“抗干扰”能力、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利润高的可以进入十大暴利行业,且市场需求稳定,还有很大潜力的行业,已经非常困难。至少,能够触摸到的就是餐饮了。

     2008年中国餐饮业继续成长壮大,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年零售额达到15404亿元,同比增长24.7%,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5.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0%,人均消费1158.5元。(0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4071亿元)

     要知道,这是在08年国内经济基本面严重下滑,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的经济调整期时。回首我国经济的几个主要调整期,98年的那次号称“软着陆”所造成的后遗症,还是一直延续到2000年之后,而餐饮业却能以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在增长,真不知道该叫“餐饮奇迹”还是“餐饮特点”。尤其是在去年,还能以同比24.7%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速,其表现出来的抗跌性,散发出了一阵阵“进入魅力”。这也就是餐饮之所以重新吸引笔者注意力的原因。那么,如果想涉足,想问问餐饮行业的竞争惨烈程度有几何?笔者告诉你:

      所谓“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这种需求的无可替代,再加上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对人类需求的划分,食更是成为其他一切需求的基础,即便是生存、尊严也只能屈居其次。另外,自古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原料的重要性,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有原料,“丑妇”同样可以炊米。当然也可以说,是人都具有做餐饮的潜力,这似乎为餐饮的激烈程度埋下了伏笔。

    既然餐饮门槛低,行业历史悠久,那餐饮业到底是“红海”还是“蓝海”,抑或是一旦涉足就必死无疑的“百慕大”?

     一般人都认为,餐饮业自古就是“红海”,因为其竞争对手多,其次是繁杂程度可谓数不胜数。从夫妻小店的“一元面”到餐馆酒楼,从狗不理包子到可以宴请国宾的“全聚德的烤鸭”,似乎那里都是红海。但仔细分析就知道,餐饮业分传统和现代、分高端和低端、分中式和西式,不同业态,不同的层次,竞争状况大为不同,绝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目前来讲,餐饮业在整体上,还是蓝海大于红海,也就是说:竞争激烈程度还属于初级阶段(声明,看仔细!我说的是“整体上”),未来仍然有很大的潜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年轻时曾经单纯的想为“改善我国居民饮食做贡献”(那可真是纯啊!),也曾当过烧烤学徒,跟人一块折腾过“火锅店”,也曾想用中药改造之……,由于现在和未来的工作需要,正好从操旧业,解闷的同时,也为“多元化管理”做足准备,因此,以后会定期跟大家侃一些餐饮类的东西,既“民以食为天”系列。由于房地产业内有很多朋友,都有其他行业的背景,因此请多批评、多指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