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从易卦的角度来说,乾坤就是两个卦,怎么能够成列呢?实际上,这里的乾坤是一个代名词,所指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乾卦和坤卦。所谓天地乾坤,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万物就在这天地之间“排排坐,吃果果”,都一一陈列得清清楚楚。
我们看《易经》单八卦,里面各有四个阳卦、四个阴卦,就好像男孩子和女孩子各自排成一列似的,这就是“乾坤成列”。当然如果再两两相重,六十四卦中就可以分出三十二个阳卦、三十二个阴卦。“而易立乎其中矣”,上传第一章我们讲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从这里就知道,这个易,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什么东西,而是指易道的精神、易道的特点、易道的规律,这一切就存在于乾坤两列当中,存在于六十四卦当中。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这句话感觉上有些不够严密,乾坤怎么会毁呢?天地又怎么会毁掉呢?当然从现代天文学来说,认为有个宇宙大爆炸的奇点,从这个奇点开始才形成了宇宙,形成了天地万物。到了最后,宇宙又要收缩到一点,天地没有了,乾坤也就没有了。在佛家的宇宙观里面也有这个说法,认为这个大千世界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而坏与空,就有这里所说的乾坤毁的感觉。但究竟而言,这里说的乾坤毁,也并不是真正的毁,而是天地变化当中的某种状态。乾坤毁,就是说我们看不到这种变化,那么就无以见易,就无法去了解易道。
禅宗里面有个公案,有个和尚问大随法真禅师:“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意思是说大千世界,乃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毁坏完了,不知道这个,也就是我们的佛性或者说心的本性,它会不会毁坏?大随禅师回答说:“坏!”这个和尚一听就生气了,认为老和尚在乱说,因为佛经上都说了,这个东西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却说要坏。后来,这个和尚跑到投子禅师那里,将这段话说给投子听,投子禅师听了后,立马向着西方礼拜,一边拜一边说:“没想到西川竟有古佛应现世间啊!”大随禅师这里说的“坏”,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就有点像《易经》这里说的“乾坤毁”的感觉。其实,佛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把这话套过来,坏不碍成,成也不碍坏嘛!老和尚都给你说了“坏”,你就先别说谁对谁错,姑且这么疑着。其实真正到了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到了像宇宙大爆炸学说里说的那样,宇宙都收缩成一个奇点了,这个时候你还见得到易吗?肯定见不到了嘛!天地万物都没有了,易在哪里呢?谁去见这个易呢?
王夫之先生认为,这个“乾坤毁”并不是指的天地万物都毁掉了,而是学易之人在学习易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认识到乾坤二卦的根本性,没有从乾坤二卦中体会易道的核心,学易者就不可能见易。历史上有一些易流派并不是从乾坤二卦生发出整个易道的精神,而是从数术的角度来讲易,那么在王夫之这些正统的儒家易学者看来,就认为他们是毁了乾坤,没有把乾坤大义立起来,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领会易道的真谛。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如果你不明白,没有见到易道的真谛,当然对于天地乾坤变化的真相,你也就不可能真正明白。这句和前面一句可以说是互相抬轿子,道理差不多,两者相互补充。
大家注意“或几乎息”这几个字,用得真是很妙啊!可能差不多、似乎就要休息了、或者几乎就要停息了。我们学易之人,如果没有见到易道的真谛,那么天地乾坤这么伟大的变化对你来说,你几乎就一点也看不到了,就像睁眼瞎一样。事实也真是如此。我们普通人成天为了柴米油盐、升官发财这些事,把心都操烂了,哪里想得到去体会易道的精神?又怎么可能见易呢?你说易道的精神如何如何,很多人一听就会把嘴一撇,这个易道多少钱一斤?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啊?还不如我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实惠。更有以前受“破四旧”影响根深蒂固的人,就会直接说,你吹什么牛哟!封建迷信的东西,糟粕嘛!所以没有办法,这就是“不见易”,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乾坤摆在他面前,也几乎跟息灭了没什么区别。
王夫之先生讲到这里就说:阴阳之盈虚往来,“有变易而无生灭,有幽明而无有无。”这话很精辟啊!阴阳盈虚的道理,盈,就是充满的状态,就如同宇宙大爆炸以后,整个天地之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虚,就如同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处在一个奇点的时候,那就是一种虚的状态。阴阳有盈有虚,有往有来,有变有化。但“有变易而无生灭”啊!并不是说宇宙就生了,就灭了,生是手心,灭是手背,都是同一只手,只是一个完整变化的不同过程而已。“有幽明而无有无”,幽,就是看不到;明,就是清清楚楚,明明显显。天地万物,有看不到的,也有看得到的,但不存在什么有无。这个话很有意思啊,既然有“有”,那就应该有“无”,反之,有“无”就必然有“有”。这里船山先生把“有”和“无”全部抹掉,无有无!就像佛源老和尚写给冯老师的对联一样,“学佛超然人我外,成名不住有无中”。不住在有无中,那住在哪里啊?既没有有,也没有无,那到底有个什么东西呢?不要随口说什么即有即无、空有不二之类的大话,我们只有认真地体会、认真参悟到了这个才行!
我们看《易经》单八卦,里面各有四个阳卦、四个阴卦,就好像男孩子和女孩子各自排成一列似的,这就是“乾坤成列”。当然如果再两两相重,六十四卦中就可以分出三十二个阳卦、三十二个阴卦。“而易立乎其中矣”,上传第一章我们讲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从这里就知道,这个易,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什么东西,而是指易道的精神、易道的特点、易道的规律,这一切就存在于乾坤两列当中,存在于六十四卦当中。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这句话感觉上有些不够严密,乾坤怎么会毁呢?天地又怎么会毁掉呢?当然从现代天文学来说,认为有个宇宙大爆炸的奇点,从这个奇点开始才形成了宇宙,形成了天地万物。到了最后,宇宙又要收缩到一点,天地没有了,乾坤也就没有了。在佛家的宇宙观里面也有这个说法,认为这个大千世界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而坏与空,就有这里所说的乾坤毁的感觉。但究竟而言,这里说的乾坤毁,也并不是真正的毁,而是天地变化当中的某种状态。乾坤毁,就是说我们看不到这种变化,那么就无以见易,就无法去了解易道。
禅宗里面有个公案,有个和尚问大随法真禅师:“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意思是说大千世界,乃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毁坏完了,不知道这个,也就是我们的佛性或者说心的本性,它会不会毁坏?大随禅师回答说:“坏!”这个和尚一听就生气了,认为老和尚在乱说,因为佛经上都说了,这个东西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却说要坏。后来,这个和尚跑到投子禅师那里,将这段话说给投子听,投子禅师听了后,立马向着西方礼拜,一边拜一边说:“没想到西川竟有古佛应现世间啊!”大随禅师这里说的“坏”,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就有点像《易经》这里说的“乾坤毁”的感觉。其实,佛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把这话套过来,坏不碍成,成也不碍坏嘛!老和尚都给你说了“坏”,你就先别说谁对谁错,姑且这么疑着。其实真正到了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到了像宇宙大爆炸学说里说的那样,宇宙都收缩成一个奇点了,这个时候你还见得到易吗?肯定见不到了嘛!天地万物都没有了,易在哪里呢?谁去见这个易呢?
王夫之先生认为,这个“乾坤毁”并不是指的天地万物都毁掉了,而是学易之人在学习易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认识到乾坤二卦的根本性,没有从乾坤二卦中体会易道的核心,学易者就不可能见易。历史上有一些易流派并不是从乾坤二卦生发出整个易道的精神,而是从数术的角度来讲易,那么在王夫之这些正统的儒家易学者看来,就认为他们是毁了乾坤,没有把乾坤大义立起来,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领会易道的真谛。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如果你不明白,没有见到易道的真谛,当然对于天地乾坤变化的真相,你也就不可能真正明白。这句和前面一句可以说是互相抬轿子,道理差不多,两者相互补充。
大家注意“或几乎息”这几个字,用得真是很妙啊!可能差不多、似乎就要休息了、或者几乎就要停息了。我们学易之人,如果没有见到易道的真谛,那么天地乾坤这么伟大的变化对你来说,你几乎就一点也看不到了,就像睁眼瞎一样。事实也真是如此。我们普通人成天为了柴米油盐、升官发财这些事,把心都操烂了,哪里想得到去体会易道的精神?又怎么可能见易呢?你说易道的精神如何如何,很多人一听就会把嘴一撇,这个易道多少钱一斤?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啊?还不如我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实惠。更有以前受“破四旧”影响根深蒂固的人,就会直接说,你吹什么牛哟!封建迷信的东西,糟粕嘛!所以没有办法,这就是“不见易”,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乾坤摆在他面前,也几乎跟息灭了没什么区别。
王夫之先生讲到这里就说:阴阳之盈虚往来,“有变易而无生灭,有幽明而无有无。”这话很精辟啊!阴阳盈虚的道理,盈,就是充满的状态,就如同宇宙大爆炸以后,整个天地之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虚,就如同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处在一个奇点的时候,那就是一种虚的状态。阴阳有盈有虚,有往有来,有变有化。但“有变易而无生灭”啊!并不是说宇宙就生了,就灭了,生是手心,灭是手背,都是同一只手,只是一个完整变化的不同过程而已。“有幽明而无有无”,幽,就是看不到;明,就是清清楚楚,明明显显。天地万物,有看不到的,也有看得到的,但不存在什么有无。这个话很有意思啊,既然有“有”,那就应该有“无”,反之,有“无”就必然有“有”。这里船山先生把“有”和“无”全部抹掉,无有无!就像佛源老和尚写给冯老师的对联一样,“学佛超然人我外,成名不住有无中”。不住在有无中,那住在哪里啊?既没有有,也没有无,那到底有个什么东西呢?不要随口说什么即有即无、空有不二之类的大话,我们只有认真地体会、认真参悟到了这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