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出席这次的“中国教育家大会”并进行主题发言,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互联网为什么没有给高等教育带来根本的改变》。
大家知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就知道互联网将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发现,自从互联网开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以来,改变了、甚至于彻底改变了很多事物。例如,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公司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贸易形式;新浪等门户网站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媒生态;腾讯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改变了我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优酷等视频网站甚至改变了很多人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哪一家互联网公司或网络机构的出现对教育有根本性的改变。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互联网这十几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几大作为:
第一, 校园网的建设
大学校园网一般是指在高校内部为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近年来校园网建设非常迅速,为学校内部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范例。但是,从学生的角度看,校园网基本上是学校管理和发布信息的一个平台,并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大的方便;从技术上讲,校园网只能算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而也不能给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太大的帮助。
第二, 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六年来,项目从建设、评审到应用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发现,精品课程可以共享的资源还不够丰富,这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不符合。直观的说,目前的精品课程可能对老师的备课有些帮助,但对我们学生在网上直接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
第三, 远程高等教育的建设
远程教育现在主要是指网络教育,自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68所重点高校进行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首先,我们看到远程教育取得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全国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已有700余万注册学生。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问题,例如资源的重复建设,各个高校对网络教育独立的投入根本上就没有利用上互联网共享资源的优势,此外,这些资源只针对注册的远程教育学生,事实上并没有对传统的高等教育起到任何帮助,高校学生并不能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肯定以上三个项目的成功,但是我们也发现它们都没有给高等教育带来根本的改变,没有给高校最重要的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根本的改变。
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大学生是互联网各重点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在测量的18种应用中,几乎所有的应用全部高于总体普及率。时间上的闲暇、年轻人的好奇与好动的心理,以及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是他们乐此不疲的重要动力。可以说,大学生是互联网应用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同时,理论上讲,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有可能把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低到近于零的成本传播出去,创造了一个教育资源公平共享的场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等学校发挥大学的功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载体,它可以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比以往大得多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互联网,高校有限的资源可以发挥近乎无限的作用。任何有限的教学资源,只要能够通过互联网媒体加以传播,那么它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不受时间、地理空间和人力的限制。它在某个阶段的作用和影响只是受到具体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这种限制随着技术的演进,将会淡化、甚至消失。
教育的宗旨和教师的职能就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铸造人格、净化心灵。事实上,我认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指导学生规划未来,并从生活、精神两方面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进行指导,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是死的,不应该像目前很多老师一样,主要工作就是传授知识,上完课走人。试想一下,一个有思想,有高尚情操,人格健全,心灵完整的大学生,他会很容易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一个仅仅只是只有丰富知识的大学生,不但不太可能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他甚至于会做出很多荒唐事来。因此,我认为,知识是死的,传授知识从某个程度上讲只是一个技术活,而互联网恰恰可以将这个活干得更加完美。这样我们的老师才有更多的精力从事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铸造人格、净化心灵的活动上去。
从一个在校学生的角度讲,我觉得高等教育应用互联网最理想的状态是:建设一个用户友好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将最好的内容聚集在一个地方,从而形成这么一种环境,使得这些内容很容易被使用,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价值。使各地的互联网用户有能力很轻松地寻找、交互、和学习优秀教授和顶级学者的完整的视频课程和讲座。这样一个系统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快乐、更方便、更系统的学习资源,同时,我相信它将充分解放学生被奴役的的创造性,对我们的教育进步与发展起到一个技术性推进的作用,甚至于起到一种创造性破坏的作用,重构我们的教育体系。
市场有这个需求,同时也有实现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条件,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系统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互联网为什么没有给高等教育带来根本的改变?也许是教育模式没有足够的创新,也许是我们的观念还没有跟上,真正的原因等待着广大同仁交流、讨论、探索,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提出这么个问题,我相信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将非常有助于我们教育的发展。
最后,借用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的一句话结尾。 Cisco总裁约翰·钱伯斯在向中国西部捐建网络学校时说:“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命运,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
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同仁们听我的演讲,谢谢!
李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