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机打草”解



“乘机打草”解
——关于《报告》的报告之一

贺宏亮

  新得民国期刊《报告》创刊号一册, 1937年1月15日上海出版,编辑人黄硕,发行人费慎祥,出版者报告社。《报告》仅出版过一期后无疾而终。其上刊有鲁迅“遗稿之一”,即他生前最后所写的 “七人集序言”。文后“附记”云:
  “这是鲁迅先生为曹靖华先生所译《七人集》(良友版)作的《序言》——也是最后一篇的序言——系于逝世前三日书成。近承景宋先生允于本刊先刊出,谨此致谢! ——编者”
  其实,《报告》刊出该文时已经不是最初发表。这篇“序言”初刊于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在1936年11月15日出版的《苏联作家七人集》中,因未见原件,我不知道初版的《苏联作家七人集》前该文题目是“序言”或其他。但《报告》上该文的题目就与常见文本不同。单行本《且介亭杂文末编》及《鲁迅全集》(第六卷)中均为“《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估计是许广平等在编辑《且介亭杂文末编》时所拟。而《报告》从许广平处取得的很可能是抄录的副本,因此刊出的题目是“七人集序言”。除题目外,文本也与《且介亭杂文末编》所收略有小异。
  1、正文首段,《且介亭杂文末编》本为“喧传有好几位名人”,《报告》本为“宣传有好几位名人”。宏亮按:“喧传”不误,可能是副本抄录致误或《报告》编辑妄改;
  2、正文2段,《且介亭杂文末编》本为”及其他单行册子很不少“,《报告》本为”及其他单行册子不少”;
  3、正文倒数2段,《且介亭杂文末编》本为”不待我多说的了”,《报告》本为“不待我多说了”;
  4、文末题记,《且介亭杂文末编》本为“十月十六日,鲁迅记于”,《报告》本为“十月十六日记于”。
  该文在结尾处说到:
  “靖华不厌弃我,希望在出版之际,写几句序言,而我久生大病,体力衰惫,不能为文,以上云云,几同塞责。然而靖华的译文,岂真有待于序,此后亦如先前,将默默的有益于中国的读者,是无疑的。倒是我得以乘机打草,是一幸事,亦一快事也。”
  “乘机打草”是什么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
  遍查1981年版和2005年版的《鲁迅全集》,也未见他处有此说法,且对此未给出注释。我查了一点资料,试着解释如下:
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也不打草,不勾思,先序几句俺传示,一挥挥就一篇诗。”“打草”在此处即“起草”、“撰文”之意。我通读完鲁迅该序,感觉他文章的前三分之二都是在谈对文坛和翻译的一些看法,与曹靖华的译书关系不大。因此,在最后对曹译略作绍介和推荐后,他说“倒是我得以乘机打草”,利用给曹译撰文写序的机会,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是一幸事,亦一快事也。”
  不知道这个解释是否正确。但是,对于像“乘机打草”这类今天已令人颇为费解的说法,《鲁迅全集》的注释者们还是应该关心和提示一下的。
                     2009年1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