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拉动的策略成功,使经济迅速摆脱低迷,而且投资还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设,弥补了交通、能源等瓶颈短缺,取得难得的效果。这也使得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从弱急速变强,使高企的房价又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各路人发出的呼吁,终于促成了政府的高空喊话,采取行动削弱不健康的价格急涨势头。在发牢骚、抗议、抱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什么是主要的问题,前景会怎么样,怎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大家都会同意,这些年,无论大中小城市,城市建设都得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人的居住环境处在历史上改善最快的时期,这都有赖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有赖于中国社会财富的大幅度提高。
因为从计划经济转型,改革开放,我们曾经陆续经历过“手表、自行车、大衣柜”的“三大件”时期,随后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社会上的购买力发展趋同,消费能力趋同。这一波波的爆发的需求,带来的问题是,社会供给的困境,为了满足需求,就得加大供给,生产怎么增加都不过分,因为中国的人多市场大,从无到有齐步走,购买力用爆发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因此才使得对应的生产经历了特殊的周期性环境,彩电等轻工品生产厂曾经一窝蜂建设了很多家,开始市场供不应求,各家日子过得也都不错,随着社会保有量的增加,市场环境逐步恶化,关门、被并购、转产的不少,直到整个产业变成了微利行业,能维持经营。社会生产性投资浪费严重。这种周期性的购买力爆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能力的提高,这一波是“汽车、房子”。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因为社会大部分人都成了潜在的购买方。脱离了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去谈房地产的供需,难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房子这种产品需要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这就使得供应量受到限制,另外,对水、道路,等难于扩大供应的资源也有依赖,使得房地产业需要除了市场供需调节之外的宏观整体规划,特别是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在我国的城市当中,发展水平差别巨大,而且这个差别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形成了众多的各地国人向往几个大城市的不均衡现象,使得大城市成为了全国各地的综合市场,据统计,大城市的房屋购买人中一大半以上是外地人,这为大城市房价的上涨增添了动力。发展中小城市,迅速改善中小城市的环境,提高中小城市的生活舒适度,这既是拉动内需的方向和动力,又是为大城市房屋需求降温,缓解大城市类似水、交通等等各种矛盾最重要的突破口。一味地在大城市圈地盖房满足市场需求,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前景将是可怕的。
有人强调现在房价到了租金售价比严重不合理的程度,某些大城市到了悬殊的程度,用以说明房价太高了。那反过来说租房不就是很合算的事了吗?为什么很少有人为此兴高采烈呢?这是因为买房的观念在做怪,社会没有把租房当做解决居住场所的正途,前几个月急涨后还是不乏买房人,追抢高价房,使得量价齐高的现象出现,实际是在不断地督促人们更高房价的期待,为缓解盲目的买房浪潮,阶段性地认同租房观念,以事实来证明租房合算,精明,并不丢人是抑制短期需求的重要心理因素,目前的现象中社会观念有重要作用。
房价高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投资渠道的不畅,所以使买房成了重要赢利的投资方式,大量的房屋被卖了以后却长时间无人居住,无人使用,这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应与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局面。不管怎么说,有人居住在陋室,而社会又有大量的好房子空闲,是有严重问题的。这种局面不改,再多盖多少房子都不够,特别是在通货膨胀预期很强的今天。用社会资产的国退民进来吸收社会的投资,使得投资于房屋变成相对低效的投资,减少投资性购买,这应当是缓解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重要一环。
房地产业目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都有重要影响,这是事实,是不该被否定的,其他国家在发展的一定阶段也都有这样的时期。我国人口众多,居住条件在改进的中途,市场需求正旺,当前各地城市发展还不均衡。认清形势,着眼长远,尽可能良性高效地调节产业政策,避免大起大落式的变化。引导社会舆论,认清客观的矛盾现实,减缓社会压力,疏导市场向良性发展才是正途。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