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急待进行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现行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人为地约定年限,事实上造成使用者和所有者分离,地上构建物和土地分离,弊大于利。土地所有权改革对于推进房产税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都是前提条件。
城市土地有限使用权制度是我国过渡性的制度,当初的形成有其政治和历史原因但却缺乏系统性的考虑,如今其内在矛盾已充分显化。第一,按目前的制度,对使用权上的地上物,未到年限时的补偿几乎与有所有权的地上物价值持平,这表明土地(有限期)使用权与永久所有权基本同价,这显然是荒唐的;第二,土地使用权年限到期后,业主的权益不明确,不仅届时将引起大规模的法律纠纷,而且对目前房产的估价也造成很大的混乱;第三...
作者文章归档:刘壮成

加息不是为了抑制房价
加这点利息,对动则一年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上涨的房价,对投资者的决策不会起到直接的影响。对开发商来说,加这点利息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也不至于有什么影响,开发商还是会看市场定价。对买房人的限制政策比利息的增加的影响根本不能在一个层次上比较,限制买房人会直接去掉了部分买家,减少了市场的需求,这种影响对于够条件买房的客户来说,做投资决策在短期也有了负面影响,让本来的买家也存在变数。加息后利率水平稍高于通胀率,为避免货币贬值而买房的冲动是会有所减弱,但这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也不应该是这次加息的目的。
对于当前的宏观形势来说适当调高利息不止是看到眼前通胀问题核心,并有长远考虑的灵活举措。它是以点带...
如何增加居民收入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的发展主要目标,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很好,从重视发展进而关注到了发展的目的,民生。
收入增加是在收入的增加幅度超过物价上涨的幅度才是真实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又得从全局入手解决问题。要让收入增加不会使物价同幅度上涨,还能使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不致影响效益,不降低竞争力。劳动力的收入增加能带动内需,促进产业发展。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而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的大国来说,需要很好的调控技术,对于当今勇往直前的市场经济来说,用非市场...
外汇储备、外汇盈余、利率、汇率产业机会和房价
全世界的钱都多了,怎么多的?花钱多的人,大量借钱,没有减少花钱的速度,反而还在加快花钱,尽快地借钱,像美国。贷给他钱的人并没有因为钱借出去了,自己用的钱就少了,他还用跟他没借出去钱时一样地用钱,增发本币,所有借出去的钱,本来就是自己原来没有的钱,那是自己凭空印出的钱换来的真金白银,再借出去的,像中国,外汇储备这么多,其他形式的政府外债这么多,都是人民银行的,是财政税收出来的吗?不是,是强制结汇结出来的,把进出口盈余,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差额都放出去人民币,回收的外汇。举个形象的例子说,国内生产的某产品给外国人用了,外国人借了中国政府的钱买的,外汇记账...
宏观经济政策也应学德国人---防守反击
要用金融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业的状态决定的。居民与企业的存款,通过银行都投向了所谓风险低的产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差别极小,造成严重地偏好趋同,助长产业的极端发展、产能过剩。发改委的产业调控虽然理论上看似能解决问题,体现国家整体意志,但微观的投资决策主要依赖微观的利益测算和融资环境,而不主要决定于政府指导意见,更何况政府的产业指导意见难以依赖足够多的信息。钢铁的产能,就是在不断地限产情况下一步步增加出来的,这其中,对相关决策的影响,金融机构的推手作用远大于发改委的指导意见,靠单纯拉存款、放贷款生存的金融机构难以看出合作的企业行业走向微利甚至部分最终的破产的命运,在快乐地积...
高房价相对更有利于扩大内需
看到文章“社科院专家易宪容称高房价不利于扩大内需”见网页: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91028/07296891992.shtml 觉得从标题和内容上看都没说到点上,所以观点有问题。
高房价是个现象,目前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相对少的投资机会,使社会的投资集中到了楼市、股市。这个相对宽松的政策,主要就是为了带动社会投资、拉动消费也即扩大内需。
易宪容的这篇文章说“高房价现象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或效应。这是因为,高房价‘挤占’了居民的即时和潜在的消费能力。 ”这就错了。...
房价与社会和谐
前天一篇博文,引来许多异议,我是在讲房价与消费的关系,可是有人没认真看懂,就认为我赞同高房价。我要是说“战争有利于扩大内需”,恐怕大家认为我主张国家要去找茬打仗了。其实我只是说明观点,并没有在文中没有表述对房价是否应该高的评论。
目前主要城市的房价确实偏高,价格增长也过快,难以持续,造成了各方对前景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它是宏观经济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它是供求市场、政策、金融形势、城市规划建设的综合反映。目前,国家刚刚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最重要的任务是保障国家、国民整体利益、国家走向经济稳定健康。这需要系统的地分析清楚关系,不可“有立场”地研究关系,那跟空喊口号没什么两样。这需要理性...
赞“提高诊费降低药价”
见发改委的医改方向的报道,很赞成,终于对路了。
国家现医疗问题重重。
1,百姓看病难、医病贵。大量低收入的人口没有比较完全享受到现代的医疗服务。
2,医疗人员工作条件差,合法的待遇低。不合法收入成为普遍现象,社会“白衣天使”的形象已经变成了为了个人利益,瞎开药,收红包,至医德于不顾的群体。
3,药贵,小病大破费,大病的病人能把家庭经济拖垮。
4,医疗机构忙闲不均。大医院、名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忙不过来。小医院门可罗雀,价格调节作用基本没有。
学医很难,也很苦。学完了某个专科的课程,还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地理解某一科的诊治机理、治疗方法、相关用药的药理、治疗的毒副作用等...
迪拜世界对“城市发展融资平台”的启示
涉及到融资,就有了风险控制问题,就必须有针对稳速发展、现金流控制、风险控制、自身操作能力和总体市场价值增长和流动性的思维方式,管理者要有能力从综合角度进行判断和决策,时刻适度保持财务的灵活性,而又不使保留财务储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