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主教练老布教你握手礼仪


申花主教练老布教你握手礼仪

文交广商学院首席培训讲师谭小芳

 

 

申花主教聊布拉泽维奇不苟言笑,队员们早有耳闻。不过两日来对球员们最有触动的,却是布帅教授的“礼仪课”。

临近冬至,上海跌入冰点,郊外更甚。在青浦基地时,布拉泽维奇一边观看训练,一边向身旁的助手口述对每位球员的印象。“大家的表现都不错,看得出来很有天赋。”训练结束后,老布召集队员开始了第一次对话,“不过大家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取得成绩,吃苦是必须的过程。光有天赋,远远不够。”

布拉泽维奇与队员们一一握手。有队员因为严寒,只露出半截手,老布立即给以脸色,“和任何人握手,都要把一只手都伸出来,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布拉泽维奇为申花队员上了第一课。

礼仪培训讲师谭小芳认为,握手礼仪要做到完备,必须由专业人士主导训练完成。下面,我们来讲一讲握手礼仪。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握手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谭小芳老师主创的中国式礼仪中讲到——握手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由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手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主人后女士。

手,被商界称为“第二张名片”。握手礼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一种见面礼,也是国际上通用的礼节。握手貌似简单,但这个小小的动作却关系着个人及公司的形象,影响到谈判的成功。

礼仪培训讲师谭小芳(预定谭老师商务礼仪培训课程,请联系13733187876)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握手这个简单的动作,也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则,尤其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了解和正确使用国际通用的握手规则成了各国商人的必修课。

某中方代表和美方代表在北京初次见面,双方握手互致问候。中方代表轻轻地握了一下对方的手,美方代表暗自欢喜:这次谈判一定能够成功,因为“这只手非常软弱、无力,表示他没有自信”。可是在谈判时美方代表却惊奇地发现,中方代表不仅不软弱,而且非常有自信,并有超强的谈判技能。后来才了解到,初次见面时轻轻地握手是中国的习惯,与是否自信没有任何关系。看来不仅中国人在对外交往时需要了解外国的文化礼仪,外国人在与中国人交往时也要掌握中国的文化礼仪,否则就可能产生误解。

一般来讲,与美国人和俄罗斯人握手要有力,与欧洲人握手要较轻,与阿拉伯人握手要轻而无力,只略微上下动动。对待熟人、老朋友时,握手力度可大些,以示亲热。在谈判几个回合后,与对手握手力度大,可表达一种信任和希望;握手无力,可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失望。对于异性谈判对手,一般不宜过重,通常两手握到即可。这也是一种绅士风度,体现自己的修养。

总之,握手是国际商务的一项重要礼仪,它传递着热情、友好。从某种意义上讲,握手礼仪不仅代表着个人形象,也代表着企业形象,甚至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事关重大,万万不可小视。下面,谭小芳老师具体说几点握手方面的礼仪知识。

 

应当握手的场合:

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

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

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

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

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

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

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

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

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通常,上述所列举的情况下都是适合握手的场合。

 

握手礼仪顺序:

主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再相迎握手。

 

握手礼仪八禁忌:

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

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8)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握手的要求:

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注视对方双眼。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而又自然。问候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或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这都是不礼貌的表现。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应起身站立,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握手时双方彼此之间的最佳距离为1米左右。距离过大,显得像是一方冷落另一方;距离过小,手臂难以伸直,也不太雅观。

双方将要相握的手各向侧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

与人握手不可以不用力,否则会使对方感到缺乏热忱与朝气;同样不可以拼命用力,否则会有示威、挑衅的意味。

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握手的全部时间应在3秒钟内。时间过短,会显得敷衍;时间过久,尤其是和异性握手,则可能会被怀疑为占便宜。

 

握手礼仪方法:

1一定要用右手握;

2、要紧握双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当然,过紧地握手,或是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方的手都是不礼貌的。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男士握手时应脱帽,切忌戴手套握手。

5、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

6、在任何情况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

7、握手时首先应注意伸手的次序。在和女士握手时,男士要等女士先伸手之后再握,如女士不伸手,或无握手之意,男士则点头鞠躬致意即可,而不可主动去握住女士的手;在和长辈握手时,年轻者一般要等年长者先伸出手再握;在和上级握手时,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再趋前握手。另外,接待来访客人时,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以示欢迎;送别客人时,主人也应主动握手表示欢迎再次光临。

8、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这是约定俗成的礼貌。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印尼等,人们不用左手与他人接触,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卫生间的。如果是双手握手,应等双方右手握住后,再将左手搭在对方的右手上,这也是经常用的握手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9、在握手的同时要注视对方,态度真挚亲切,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如果是一般关系、一般场合,双方握手时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时间一般为25秒。如果关系亲密、场合隆重,双方的手握住后应上下微摇几下,以体现出热情。如果男士同女士握手,一般只轻握女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

10、如果是戴着手套,握手前要先脱下手套。若实在来不及脱掉,应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不过在隆重的晚会上,女士如果是穿着晚礼服并戴着通花的长手套则可不必脱下。

11、虽然握手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它贯穿于各国人们交往、应酬的各个环节,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以上所说的握手礼节。(更多文章请登录礼仪培训网www.liyipeixu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