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正在持续加速回升的中国,因用电量急速上升和电煤的供应趋紧,其部分省份又出现了电力短缺之忧。
入冬以来,第一波“煤荒”早早变成现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等省份均出现电煤供应紧张状况,部分电厂的电煤库存降至警戒线以下。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新一轮“电荒”的担忧。
分析原因
1、需求增加。冬季是煤电需求的高峰期,通常这个时候都是电煤供应紧张的时候。加之,今年以来,受经济复苏的拉动,对电力和电煤的消耗有所增加。
2、煤炭供应不足。今年,在煤炭主供区山西,煤炭供应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山西省重点煤炭企业均采取了以销定产措施,煤炭产量由于合同未落实而受到限制;地方煤炭企业则由于安全治理、资源整合等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有效产能发挥不足;一些民营小型煤矿虽然基本上已经和重点煤炭企业签订了整合重组协议,但是要整改合格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也造成了煤源地供应能力的不足。
3、水电产量减少。由于冬季枯水,水电受到制约,发电量下降,导致了对火电的需求在持续上升,这对电煤供应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解决之策
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限电政策,比如12月中旬武汉市启动电力供应橙色预警,对首批60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限电,而且近5年来首次因电力紧张而关闭市区景观灯。
在北方工业大省山东,省电网内的32家主力电厂电煤库存也在急剧下降。山东省80%火电机组主要靠省外来煤,由于电煤供应紧张,部分发电机组频频停机。
然而限电仅是缓解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电煤紧缺还必须改善煤电供求关系,理顺煤电价格形成机制。应该严格执行煤电联动机制,这样国家就可以调控电煤价格和用电价格,以保障电力企业的利益。
煤电价格形成机制是关键
评论
编辑推荐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