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宋圭武
从经济学角度看,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历史进步的体现,其收益具有长期性和整体性。而分裂和不团结则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是背道而弛的,体现的是一种历史退步性,其收益只具有短期性和少数性。
首先,团结统一是力量之源。人类社会在发展中,总是要对付来自两种力量的侵害:自然的侵害和人为的侵害。为了对付这两种侵害,人类选择了合作形式。而团结统一增大了合作的规模和力量,所以,团结统一,既有助于有效对抗自然对人类的危害,也有助于有效对付外部敌对势力的侵害。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面对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互相团结,互相支援,终于有效缓解了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这既显示了一种团结的力量,也显示了一种统一的力量。再如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各族儿女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共同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同时,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两方面也证明:分裂和不团结,代价是沉重和惨痛的。
其次,团结统一有利于降低社会经济交往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在团结统一的前提下,一是有利于减少谈判成本。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与国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交易毕竟是有区别的。在一国内部,由于行政统一,从而也就提高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效率。同时,由于制度和法律也较为统一和透明,从而也简化了各经济主体的预期。所以,在团结统一的情况下,各民族之间进行经济社会交往就会大大减少谈判次数和时间以及风险,这样就会导致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可用于直接发展生产,从而有利于更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群众福利水平。二是由于没有了关税和海关,提高了贸易速度,也增加了交易量。三是增加了资金聚集的规模和范围,降低了资金筹措成本,有利于经济主体在更大范围进行资金融通和资金筹措。四是由于没有了进出口限制,这对促进贸易大有好处。五是降低了信息和技术交流成本,这将促进信息和技术的快速交流,提高知识的共享性。
再次,团结统一有利于分工合作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分工合作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曾举例说,让一个人单独生产别针,可能一天生产一枚都困难,但若进行合作分工,则一个人可以一天生产许多枚。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经济效率的提高总是与分工合作的深化成正比例关系的。在我国,由于地理资源环境和历史传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区位优势和生产优势。如新疆有新疆的经济优势,西藏有西藏的经济优势,内地有内地的经济优势,在团结统一的大环境中,各民族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特长和经济优势,分工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对各方都是十分有利的事,而不是相反。同时,随着国家对交通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这将进一步促进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往,这时来自各民族地区分工合作的优势也将会更进一步得到放大和增强。
第四,团结统一有利于增加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消费效用和消费水平。一是民族风情的多样性提供了消费选择的多样性。各民族在交往中,既可以体验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体验中,各民族既提高了生产发展效率,也提高了生活消费质量。二是团结统一对地区旅游增加是大有好处的,而旅游的增加可增加当地人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又促进了当地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三是团结统一有利于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因为关税的取消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消费成本,从而也就降低了消费品的价格,增大了消费量。这样就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提高了社会成员群体的福利水平。
第五,团结统一有助于增加每一个人的精神收益。人是群居的动物,人们在团结合作中,不仅增大了物质收益,也增大了精神收益。而且人的精神收益与团队人数和规模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人数众多和规模较大的团队中,人的尊严感和安全感会更强,因为有更多的人会为其提供支撑和一种认同意识。这种支撑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精神方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有十多亿人的团队与一个只有几千万人的团队相比,生活在前者的成员会显得更有一种力量感和安全感,而生活在后者,则就相对会缺乏这种感觉。另外,一个人的成就感与分享人数也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团队中,人数越多,一个人的成就就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分享,从而也就提高了一个人的满意感和自豪感。
第六,从现实看,统一和团结显示了一种历史进步趋势,而分裂和不团结则相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统一和团结将越来越重于战争与分裂。在历史发展的早期,由于民族奴役和民族压迫现象较为严重,也许分裂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从实际情况看,分裂也是一种经常现象。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族平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理念,民族奴役和民族压迫现象已经越来越少,各民族之间出于社会经济发展利益的客观需要,将会更加注重统一和团结,而不是相反。如东德和西德的统一,就进一步促进了德国的强大和繁荣。再如欧洲国家不断推进的一体化进程,显示的也是一种统一和团结的趋势。另外,一些地区和国家之间也越来越通过各种联合形式促进一体化进程。目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分裂的国家,尽管存在完成统一需要克服的种种巨大困难,但仍都在积极谋求统一和团结的局面,因为统一和团结对双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好处。所以,团结统一既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分工深化的客观需要,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世界发展和进步的潮流。所以,理性民族都应重视和维护团结统一的局面,而不是相反。分裂和不团结,既丧失了合作的优势,也不符合社会经济分工深化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所以,在当今时代,分裂是没有出路的,是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是一种落后性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的深化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团结统一所体现的整体好处和长期好处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分裂因素。
首先,分裂可能符合一少部分人的利益要求,从而这部分人会积极破坏民族团结和鼓动分裂。在社会变革中,不可能利益的分配总是均衡的,既有受益者,也有受损者。若一项变革能导致大多数人受益,总体看,这项变革就应是基本成功的。但利益受损者未必就答应,这时利益受损者就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分裂行为。
其次,由于人天生具有一种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倾向,这时,往往一些人就容易将个人对独立自由的追求意识平移到团体和民族层面,而且少数人往往也会利用人的这一特点进行煽动和宣传,以期达到实现少数人利益的目的。其实,二者是两吗事,是不能等同对待的。所属团体的独立并不能保证个人的独立与自由,个人的独立与自由是与团体内部的制度选择和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在封建奴隶制度下,分裂虽然导致了所属团体的独立,但未必会导致个人的独立和自由。相反,由于缺少了约束,团体的分裂有可能只会更加巩固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只会导致更大程度个人的不自由和不独立。
再次,由于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原来基础薄弱的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和不均衡的情况,这也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鼓动分裂的口实。发展不可能完全均衡和和谐,发展就是要逐步解决这些不均衡和不和谐的现象,发展只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而且需要各方的努力和合作。而分裂只会破坏这种努力和合作,只会导致问题复杂化,使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稳定和团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我们应珍惜稳定团结和和平统一的大好局面。团结和统一,既符合各民族发展的整体利益要求,也符合各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要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义重大而深远。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政编码:730070
作者职称:教授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