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当今房价


说明:   

    我儿子现在是大二学生,最近他写了一篇文章并发给我看,是以我家买房为例分析了房价及其价值问题,虽然比较初浅,但作为一个学生能写出这样一个东西,已经不错了,因此放到“价值中国”来与大家共享,并请大家指正。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今中国的具体体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唯物论及辩证法这工具去分析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是适合的,我现在就试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现今商品房的价格与价值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现今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件事就是商品房的买卖,买卖的过程是价值与价格的体现,而普通百姓关注的是其价格,很少去关注商品房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也是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由此我们可知,价格与价值相统一的,短期价格可能也确实会脱离价值,但长期看这两者是相统一的。价格不可能无止境脱离商品内价值。用价值与价格理论来看待我们现今的房市,目前中国房产的价值有价格那么高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的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报酬体现了他们的社会活动中的价值,用他们的工资(即他们的劳动价值)去置换商品房的价格(应该不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劳动价值)是严重背离了上述价值与价格理论的。

    以我家在2006年购房为例,我父母的月工资总和为4000元左右,这个数字体现了我父母在社会劳动中的价值,当年我家购买的商品房价格为15万元/套,此价格相当我父母的37.5个月的劳动价值,就是说,我父母再加上我(现在我是大二学生,当时我是中学生)不吃不喝要用37.5个月的劳动才能换得一套还不能入住的毛坯房(水电气等等需另外交钱才能给你安装,装修费也得另外出,家居用品另算)。假设我家在2006年购置的那套商品房的价格就是其价值,按现在2009的价格来计算,同样的一套毛坯房价格在35万元到40万元,而我父母的工资并没有上涨,那么我父母的87.5个月到100个月的劳动价值才能置换一套毛坯房,在短短的三年间,同样的一套毛坯房,其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是何等的让人胆战心惊。

    目前不少经济学者在大力研讨中国的房市问题,观点也五花八门,作为像我这样的草根们,所关心的就是何时能买得起属于自己的住房(虽然我现在还是一个学生,但未来的几年内将要进入社会去体现我个体的价值),我们并不是要去炒房投资,只是想用自己的一种社会价值去换取另一种社会价值,而如何去挤压现今房市中的泡沫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知道,经济泡沫带给一个国家及其臣民们的后果是什么,也知道如果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去预言,价格必定回归到价值,但现今的中国房产价值到底是多少?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因此我们知道社会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国现在的商品房也是一样它的价格不可能脱离其它条件的束缚一路高歌价值理论它能预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价值与价格没有背离到产生泡沫时,预示着事物是向好的一面发展的,而当两者严重背离时,它就向人们发出警示,警示事物将向坏的一面发展。制约房价的一大因素消费者的的购买力,而这种购买力包括其经济状况和购买欲望,当消费才认为物有所值时,才能产生出购买的欲望,反这是没有购买欲望的当消费者普遍认为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不舍值得去购买价格过高和商品房时,将制约商品房的价格与其价值的背离,这种情况尤其在消费者的住房现状处于基本能应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然,消费者并不是影响现今房价的走势主力,这个作为消费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但“我的钱袋我作主”是可以做到的,不跟风、不盲从,是作为消费者在普遍联系规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当消费者不约而同地都如此,这时量变质变规律就起作用了,势必会出现商品房只有卖方没有买方的局面,那时就离价格回归价值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