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代瑞红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经济全球化使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从企业层面的竞争转向集群层面的竞争。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国内外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区域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和其它经济组织一样,产业集群并不意味长盛不衰、永久繁荣,如何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要。
一、产业集群的阶段演化
(一)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奥地利区域经济学家蒂奇(G.Tichy,1998)从时间维度考察了产业集群的演进,并将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集群进入衰退阶段最重要的标志是失去对市场的灵活反应,缺少应变的内源力。从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特征来看,集群的诞生阶段一般基于“聚集经济”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在成熟期就开始削弱。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表明,并不是所有集群都会保持长期的竞争力,集群会由于外界和内部的力量丧失其竞争地位,走向衰败。
(二)创新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影响
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贯穿其生命周期的重要命题。OECD学者们认为:“创新是产业集群概念的七个关键要素之一。任何集群的出现首先与创新是内在相关的。随着集群的发展,集群自身内部和所处区位、以及外部环境的力量可能会带来变化,导致对集群持续发展的挑战。成功地进行强有力的创新对于避免产业集群衰退和停止非常重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对内表现为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能实现一次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外表现为相对于其他同类集群具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持续力是一种持续的改善和自我提升,这种持续的改善和自我提升是通过集群的创新行为实现的。持续创新可以使集群保持利润增长,规避集群风险,避免集群衰退,从而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有机会在衰退期到来进入再生期。
二、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创新机制
为了实现集群的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来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创新机制。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创新是指集群的参与者以集群的持续为目标,推动包含生态效益和集群效益在内的广义经济价值增长式的创新。产业集群创新的内在机能及其相应的运转方式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就是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
(一)产业集群创新的主体
产业集群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在集群创新实施的众多参与者中,企业是集群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与研究机构作为知识与技术的源头,不仅可以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中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为产业集群实现激进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创新资源的配置,为技术、知识、人才等的流动保驾护航;中介服务是创新供求双方的纽带,它在促进技术、知识和人才的流动及创新咨询和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主要是融资服务,创投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创业者、新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因素和内源动力因素两大部分。其外部动力因素主要有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社会需求的拉引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力等。而内源动力则包括:企业科技进步的主体意识、区域创新文化的影响、集群企业差异化产品要求、集群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等。因此,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不是某种或几种外部和内源动力,而是所有外部动力和内源动力构成的合力。
(三)产业集群创新的运作机制
产业集群的创新是一个由活性决策结点构成的具有非线性联结机制、动态演化的复杂系统,具有群体自学习性、自组织性、自匹配性和行为自协调性,它由群体目标导引、信息流驱动、组织文化维护,其创新的发展路径依次经过交流、竞争、合作、分享、评价五个基本阶段,是一个动态循环累进过程。这些环节在行为主体之间频繁、反复地流动,而且每次都有新信息、资金、人流或物流进入,为创新输入新的血液,让集群内的整个创新体系保持活力和持续的竞争力。
三、 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集群创新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集群创新的推动作用,是加快产业集群创新步伐的基础。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活跃物质市场,培育资金市场,开拓劳务市场,发展技术市场,健全信息市场,使市场机制既能为集群提供物质、更替技术、融通资金、交流人才、传递信息,又能使集群内各企业置身于竞争之中,通过价值规律形成的外部环境压力,迫使集群内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改革工艺,引进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增强效益。
(二)完善扶持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激励产业集群进行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实效,其目的加强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和联系,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产业集群是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政府最好是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而不是主导集群的发展。让企业成为集群创新的主导者,公共部门和政府只成为集群创新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三)构建良好的创新支持体系
我国的产业集群,虽然经过近20年左右的发展,但目前能获得以共同行动为主要集群效应的产业集群还不是很多,基本上还只能获得被动的、初步的、经济外部性所产生的集群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支持体系。在为产业集群构筑创新机制时,应该实施创新联合策略,着重引导集群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强化集群共享的研发机构和技术质量监测机构、人才机构建设,构建与地方生产系统相适应的联合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科技产品的竞争力。
(四)建立促进集群内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的互动机制
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在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知识型人员在地域内自由流动能否获得地方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支持成为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要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建立起既有利于企业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又有利于技术人员流动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允贵,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力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1997(6):12-17
[2]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经济地理,2002 (5):550-553
[3]王立军,创新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39
[4]冯得连,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2
[5]杨颖,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分析[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3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