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央视报道之后:山东蒜农的经济学/图


随着一篇《观CCTV2有感》的帖子迅速在网络引起关注,山东大蒜之乡----山东金乡金一存党支部书记周雪峰因质疑央视关于“蒜价疯涨”的报道成为了“网络红人”。在文中他用寥寥数语质疑央视CCTV2经济半小时不懂市场供求价值规律、不懂农作物生产时令、深入调查不够而妄加定性断语。他的帖子一经发出,就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尤其是广大蒜商和蒜农的关注。

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这位山东蒜农用他朴实的语言谈了他自己的经济学:

一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蒜价有波动纯属正常。周雪峰委屈地认为:蒜价降的时候,由于不是粮食这样的重要产品资源,无法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蒜农、蒜商只能认栽,赔钱了事。而好不容易遇到这样的价格“丰年”,怀疑甚至谴责就接踵而至,他觉得不公平。市场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应该遭到人为的过多干预。蒜的供应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价格上涨是正常的。

二是蒜农蒜商都是人,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希望追求利润,这应该得到承认。周雪峰认为粮食在有多余的时候,国家可以保护价进行收购,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但是蒜便宜的时候,国家没有保护价,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金乡当地建起了很多的冷库,这样就拉长了大蒜销售链,同时通过深加工,也加长了大蒜的产业链。蒜商毕竟是商人,在大蒜收购前,都会实地调查,当调查出当年的大蒜产量不会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他肯定会抢购,今年大蒜的收购价就是从1块钱一斤,涨到1.4元一斤,再到1.8元左右一斤,再到后来的2.8元左右一斤。但是他们相应地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在国家不能宏观调控去实施保护价的前提下,由这些蒜商出资收购储存了大蒜,是分散了蒜农的风险,他们有一定的利益空间,也是应该的。

三是呼吁遵循市场规律。周雪峰认为:蒜价高了,势必要影响到销量,比方说,要卖到8元钱,那老百姓可以不吃、不买,那就要影响到销量,销量下来了,势必价格也会调整,市场本身就有一个自我调节的作用。

从周雪峰的帖子和采访发言中,我们不能看出,我们的农民兄弟要求并不高,他们不想赚“黑心钱”,也不存在所谓惜售和资金炒作的问题,蒜价的波动时刻都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遇到供不应求多赚点,遇到需求大于供应就少赚点甚至赔钱,他们也认了。他们所要求的最起码的就是遵循市场规律办事。可是我们的媒体总是喜欢冠以“疯狂”、“炒作”这样的字眼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本来是好心,可能因为这“好心”,让农民兄弟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中受了损失。其实据周雪峰介绍,自媒体报道后,他们已经受到损失了:蒜价连连走低,由最高时每斤的3.4-3.9元降到现在的3.1-3.7元,差不多降了0.3元,真不知道蒜价还会不会再降了。现在我们的农民兄弟已经有先前的兴奋变为担忧了。

周雪峰的经济学并不高深,也许是我们的媒体把他弄复杂了。我们天天喊着希望农民兄弟增收,市场行情对农民稍微好一点,媒体就惊诧不已,难道我们就是这样关心农民兄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