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NBC
近日,在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训练营开营仪式上,联想集团发布了《联想(中国)2008/2009财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想CSR主要聚焦于缩小数字鸿沟、应对气候变化和公益创投项目三个方面。
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联想启动了“电脑下乡”计划;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联想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到2012/2013财年将碳能效提高10%的目标;在公益创投项目方面,通过实施两期公益创投计划,联想已支持了近30家公益组织的发展。
无需掩饰的是CSR是企业PR的一部分,但在笔者看来,国内外真正能将CSR由虚做实的企业却并不多,归其原因就是企业常常是为了PR而CSR,而非为了CSR而CSR,甚至将公益简单的看做是企业钱物的简单捐赠或施舍,持这种观点的企业不在少数。
我们常常认为,公益与商业是矛盾的,公益就不能有商业,有了商业就不是纯粹的公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毕竟公益并不仅仅体现于钱物的募捐以及简单的志援行为,而更应体现为持续的社会性行为、活动,甚至事业,例如创建非营利性组织、创办兼顾社会效益的盈利性企业以及举办志愿公益活动等。
中国社科院专家研究指出,如果中国公益事业达到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中国的社会公益领域将会带来8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但现状是中国志愿服务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不仅远远比不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也比不上中欧、拉美的国家。
可以严厉的说,国内的公益、志愿环境与理念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为例,一方面是各类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亿小时,为奥运会节省42.75亿元。奥运会结束后,77%的志愿者组织保留了奥运会筹办过程中涉及的志愿服务项目,一些志愿者组织还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项目;另一方面,调查却显示,44.5%的志愿者组织并没有与志愿者签订协议,57.3%的志愿者组织从没有给志愿者购买过保险,可见志愿者的权益并没有给予充分保障,数据对比所造出的冲突是深刻的,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也就是说做公益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有行业规则,有严格公正的程序,甚至是职业道德约束,参与者还需要有创业、管理、经营的头脑,否则公益就会沦为口号,就会华而不实。而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不仅仅是给予参赛团队以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为其传授企业实战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企业运作知识与技能,例如如何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做公益,如何管理初创期机构,社会调研的方法,NGO的筹款和项目设计,NGO的领导力,NGO及社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等,而这些才是让社会益事业长青、传承的根本所在。
但仅联想一家企业举办社会公益创投计划是不够的,笔者也呼吁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社会公益创投的行列,让社会公益事业能够真正的落地、生根并逐渐壮大。
版权声明:本博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主个人言论,与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无关,转载请经授权。
联系方式如下:
MSN:[email protected]
QQ:43471982
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