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贵阳市修文县公开从 “村官”中选拔5个“乡官”,并专门设了“村官考场”。“村官”比“村官”,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洒坪乡蛇场村党支部书记宋顺喜脱颖而出,出任六桶乡副乡长。 (4日人民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09-12/04/content_12587337.htm
论学历,中专不够格;论年龄,40岁没希望。当了近十年村官,正准备“下岗”回家的宋顺喜,没想到能够碰上破格选拔乡官的机会,从农民变成公务员,“希望政府多从‘村官’中选拔干部,给更多的‘村官’机会和希望。”宋顺喜此言可谓道出了广大基层村官的心声。
长期以来,村官之所以缺热情、少干劲,除了农村基层工作难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奔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干下来,无论干好干差,最后还是告老回家,提干的大门被“铁杠杠”给堵着。因而,被选没兴趣、届满撂挑子、中途打退堂鼓的现象时有所见。
要让村官愿意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不但要在政治、经济待遇方面给予应有的倾斜,更要改革现行用人制度,注重从基层选拔干部,让那些能力强、品行优、干得好的村官有得到提拔、重用,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归宿感。
最近,央视名嘴杨澜关于女性幸福感话题的一句经典表述引发了强烈共鸣:干得好是基础,嫁得好是必要。对于村官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干得发是基础,能提拔是必要。
干得好是基础,能提拔是必要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