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一场“新造名运动”的可行性报告


  不变的梅地亚,不变的激情;变化的只有那些一掷万金、亿金的“过客”和只遵循自己脚步前行的经济巨轮。
  在“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问题上,历史一无返顾选择了后者的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浩若繁星般宝贵的财富。
  随着新版央视“标王”的出炉,一连串经济、产业界新课题再次摆在世人面前——“穿越‘风暴’,企业是否学‘乖’了?”“立足现实,‘造名运动’是否理性了?”“放眼未来,所有的一切栖身于怎样的趋势土壤?”
  没有永远的“标王”
   回顾过往,“标王”之于中国企业界堪比王冠之于历代帝王,只有历史才能说清这到底是不是一种吉祥的降临。
  从1994年的孔府宴酒开始,到1995年、1996年的秦池,再到1997年、1998年的爱多,五届三任“标王”无一例外地在加冕之后便迅速落入深渊。
  令人不能忘却的是:1996年11月的梅地亚,秦池的姬长孔说出了那席至今仍没有被业界完全遗忘的话:“1995年,我们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那,开出的是一辆豪华奥迪。今年,我们每天要开进一辆豪华奥迪,争取开出一辆加长林肯。”这一年,秦池以3.212118亿元成为“标王”,与出价突破2亿的另一竞争对手拉开了1个多亿的距离。而这年之前的1995年,秦池就以6666万元竞得“标王”,此数高出第二位近300万元。秦池自此一跃而为天下知。日后,一位出书细数中国企业典型性败局的作家称,6000万元,意味着3万吨白酒,足以把豪华的梅地亚中心淹到半腰。
  从中,有人读出了豪情,有人读出了无奈,有人读出了残酷。正当秦池的桂冠还没有戴稳之时,与“川酒滚滚入秦池”有关的数篇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倒秦运动”封喉而至。秦池往事萧然落幕。2004年5月,在鲁浙民企国企合作洽谈会上,秦池酒厂被“资产整体出售”竟无人问津。
  数年间,围绕秦池、爱多以及等等不便提及名称的“标王”品牌的兴衰,媒体和业界有着“它们的失败标志着中国企业企图通过‘速成名牌’打天下的时代终结了”的种种似是而非的唏嘘。事实上,造名是企业家永远的冲动,关键在于造名的方式和策略是否恰当,以及成名后企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否调整到位。著名经济专家钟朋荣的观点更是一语中的:“世界知名品牌都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而是伴随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经过一个漫长过程形成的。”
  或许,这也正是分秒不停的历史所告诉人们的。所幸,虽然没有永远的标王,但“标王”的候选人永远在成长,智慧与理性的基因在慢慢占领高地。

  新“标王”的背后

  按下其他不表,单说今年的“标王”。
  某种意义上说,蒙牛的上一次闪耀是在5年前。2004年,蒙牛以3.1亿元捧得“标王”归,改写了中国乳业与“标王”无缘的历史。而此后用了5年时间,蒙牛才得以在梅地亚再度绽放。这其间发生了什么?蒙牛哪去了?
  中国古语有云“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有所为有所不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蒙牛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
  此外,2005年,蒙牛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6年,蒙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当时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
  这种明显有别于历代“标王”、依托于质量观与责任观的做法,或可成为蒙牛暂时隐身“标王”竞技场的一个侧面解读。
    更为重要的是,波及甚广的三聚氰胺事件暴发后,蒙牛的真诚及危面公关意识帮助它度过了难关,并取得了公众的谅解和业界的认可。

   其心若此,众复何求。


 背后的背后

 再让我们进一步探求,些许“杂音”背后潜藏更大的欣喜。

 “标王”之争落幕后,各种声音随之雀起。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今年央视标王明涨实跌”。

  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2010年广告招标落下帷幕,整个招标会招标预售总额109.6645亿元,首度破百亿。但《每日经济新闻》、《河南商报》等财经媒体却已经在援引“入场观摩竞标者”或“业内人士”的话对此进行量化对比解讲读:

 “今年,蒙牛乳业以3.4334亿元的投入,二度问鼎单项最高标王。2008年,同样的上半年标的冠名权,纳爱斯仅花费1.81亿元。打通全年,纳爱斯全年的冠名权不过2.29亿元,相比之下,蒙牛这个新标王的‘待遇’只有一半……知情人士透露,今年该项标的不仅包括传统特约剧场资源,还附送了该剧场中间两条插播广告,这两项价值原价就约八九千万元……”

  
  “今年的超百亿和去年其实没有太大可比性,因为招标资源数量增多了,广告时长也增加了……”

    但这并非真正的背后的背后。相较而言,更为主流的声音则是“央视广告招标预告了中国经济的复苏”。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国际巨头――百事集团首次参与了央视的竞标。百事国际集团首席市场官许智伟认为,百事公司高层在年初考察中国市场时非常看重今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有广大的市场,还因为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为百事这样的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许智伟说。

   而据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夏洪波向其他媒体的表示:此次招标涌现出更多的新兴行业和细分品类。其中,家居建材行业今年增幅超过200%,成为增幅最高的一个行业,汽车和相关产品的增幅超过70%,家电行业的增长也超过80%。;来自国外的50家企业也竞得了理想的广告时段,中标金额比去年增长了28%。

   事实上,从历代“标王”的花名册变化也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标王”见证了中国人从喝酒到小康的心理变化,也折射了中国企业从草莽冲杀到品质求强的心路历程。而这正是中国经济历经宏观调控和经济危机而不倒且能不断前行的深层动力所在。

   前不久,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及时果断,把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来说,企业是普遍看好的。

   而当下的产业界则普遍认同这样的观点:中国的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是比较有信心的。来自“铁流网”的综合调查显示:专家认为,招标结果预热了明年的经济走势,从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来看,企业是普遍看好的。

  

  此次央视广告竞标者名单上,除了蒙牛和纳爱斯的单项标王之争,还有众多的食品、日用品公司,或许,这些公司的行为,最直接地反映着国内消费景气程度的变化。

  

  年年梅地亚,岁岁演激情。只是今年岁末的这道业界大餐,在添加了经济危机和与之有关的种种预期的“作料”后,竟突然变得不仅悦目,而且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