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见度有目共睹的情况下,辽宁依然奔跑在全国大学生就业的雾气中。
今年6月以来,辽宁以全国罕有的规模、力度与速度启动了针对2008届、2009届毕业却仍未就业的辽宁籍大学生的“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近半年时间过去,尤其是近期部分权威纸媒和网站的报道表明,其中百味,只有学生、企业和教育部门自知。
但是,随着《时代商报》采访的深入,一切变得并不简单。这是一种完全有可能变成现实的设想:若干年后,大学生就业史的课堂上,讲授者无比兴奋和仰慕地说,“从前,有个地方叫作‘辽宁’……”
辽宁的“千企万岗”
这是一连串沉重的统计数字:2008年,辽宁省应届高校毕业生22万人,截至2008年底,2.2万人未实现就业;到今年4月,辽宁全省应届毕业生至少还有30%尚未就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学毕业后的苦楚已经超过了“十年寒窗”。
好消息于4月初传来。4月7日,由沈阳市人事局、教科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2个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举办了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联合体对接活动仪式。成立了由沈阳市人事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妇联和市总工会等五个部门组成的沈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联合体。联合体承担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好的做法马上被复制和推广。据辽宁日报报道:5月4日,辽宁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收到一份特别的青年节礼物——只要登录辽宁省就业网(www.jyw.gov.cn),就可获得见习岗位;辽宁省首个高校毕业生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也于6月1日启动,针对的就是2008届、2009届毕业却仍未就业的辽宁籍大学生。
实际上,接下来的情况是,有超过1000家的企业和近3万个见习岗位加入到了这个“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当中。
放眼国内,2008、2009两年,各地以“千企万岗”为名头的促进就业活动屡有出现,但实际规模出辽宁之右者聊胜于无。
近期出版的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刊物《辽宁就业》中肯定地指出:当前见习工作的总体情况为“起步良好,发展顺利”,在全国率先形成了较好的影响。
上岗以后——企业给学生最高打“85分”
出水才见脚上之泥。
6月至今,近半年时间过去,拜“千企万岗”所赐而上岗、“准就业”的大学生们怎么样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会否就此坦途?连日来,《时代商报》在“辽宁就业网”的“千企万岗”专栏内,以随机的方式先后与软件电子、机械制造、医药医疗等领域内的多家见习岗位提供企业取得了联系。投身其中的见习大学生们的得分普遍在80分至85分之间。
沈阳华兴防爆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防爆器材、电器设备、开关柜加工制造、工矿灯具、高杆灯制造的私企,这一次,该公司为见习大学生提供了包括生产、销售以及机电工程师在内的总共18个岗位。“在生产和销售岗位上,由于日常所学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大学生们的表现没有想象中的好,但在设计和勤奋方面,他们还是能让企业满意的。”沈阳华兴防爆器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可以给大学生们打85分。
沈阳科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和沈阳慈铭医院也代表各自的领域,对目前在岗的见习大学生的工作能力表示了认可。其中,前者甚至还要在近期再引入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而两者给见习大学生们的打分分别是80分和85分。
而软件电子领域的情况则与上述有所区别。
沈阳星都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金动力软件的辽宁省总代理商。是一家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应用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的业内知名企业,并在中小企业管理、库存管理等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因而,他们对人才也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这批见习大学生的表现只能用‘一般’来形容。”沈阳星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此次为大学生提供的见习岗位包括“ERP销工程师”、“电话营销专员”、“电话营销”和“客户经理”,但大学生上岗后才发现,很多岗位的工作实施情况不是很好,相当一部分学校所学用不上,而对此,大学生前期又没有一定心理准备。按照该公司的理解,给学生的打分只能是“及格”。
而一种存在于普遍热情中的“冷思考”也被国内权威所捕捉,虽然这恰恰说明辽宁本次“高校毕业生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已经实打实地认真推进,并且已经引起高层重视。
11月中下旬以来,一篇主旨为“辽宁‘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遭遇尴尬”的《人民日报》报道被广泛转载。经过大量调查后,记者在文章中指出:辽宁省启动“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后,一段时间内政府精心挑选的8000个见习岗位,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只有2668人,仅占见习岗位总数的30%左右,空置率逾七成。而如果按照此间其它媒体报道的曾高达“3万个左右”的见习岗位计算,这个比率还会更高。
除却1000元左右的见习补贴在众多大学生看来偏低外,《人民日报》和新华网还认为:未就业的大学生多数为缺乏技能和特长,而劳动部门提供的企业见习岗位基本为技能型岗位,多数学生达不到用工要求,是见习岗位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
与前几日的全国性天气一样,大学生就业是一团雾霾,所不同的是,前者已经在消退,而后者却日渐加重。以至于,后一种大雾中的领跑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坚辛。
破雾前行——“辩证”的岗位空置率
事实上,从多年前就已展开的毕业生校内就业培训到近年的“送职位进校园”,再到如今的“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辽宁省已经在通过件件实事一步步形成自己独有并超前的就业促进经验和心得。
对于此次见习岗位空置率逾七成这个现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厅长助理王成鑫曾向权威媒体表示,这在意料之中,但经恰恰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
可以想见,若像以往那样派学生去见习,空置率或许就不会如此之高,而这更毫无疑问地说明了推行“就业见习计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虽说瑕不掩瑜,辽宁就业指导部门还是认真的指出,目前,虽然校内就业教育机制正在呈铺开之势,但学生在校所学和社会所需之间仍存在差距,而这不是单单一个“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就能全部解决和掩盖的,为此,学生、企业和教育界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辽宁的“领跑”姿态还将持续下去。《时代商报》拿到的一份《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执行情况督查报告》已明确了这一工作的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活动真正走进企业和校园,扩大社会认知度,提高工作效率;二,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见习单位和见习岗位的申请审批力度,并完善相关监督和管理;三,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建议对当前见习单位实行按行业分类管理,出台具体标准,并对相应规定作出适当调整,缩短审批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换角度而言之,大雾会让人更警惕交通安全,而之后的空气或许也可能更加澄清;那么,就业迷雾在引发素质教育和就业重视后,能否也帮助人们开辟出一番关乎社会和谐、国家前行的新图景?辽宁之作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辽宁大学生就业:大雾中领跑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