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当代中国的史诗
法国《书店报》2008年6月至7月
这本书预示着一个事件:余华作为新生代作家的一员,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和我们一起分享中国这个迷人国度的最崭新的历史。借此机会,我们也可见识这个天才作家以及他那魔法般的讲故事才能。
尽管有很多小说家往往已经涉及了文革时期那段可怕的历史,但在探索当代中国文学上,这本书标志着一个新的台阶,因为它延伸至中国的最近几年,讨论了狂热发展的非凡数十年。如此狂热的发展一方面让中国大众醉心于获得知识和认识现代化,但另一方面有时也会被最为粗野的行为所伤害和重创。
这本厚重的小说(不少于700页)讲述了两个异父异母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故事。他们在文革初期沦落为孤儿,随后他们的命运背道而驰,但同样代表了发生在大多数中国公民身上的故事:某些人迅速而令人惊叹地成功;而另一些人则尝尽苦难和失败,为了中国社会的伟大“飞跃”而被淘汰。因此,读者满怀感情地追随着这两兄弟的命运:他们偶尔精彩的感情生活,他们的成功与挫折。
在这本书中,读者还会发现昨天和今天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这是特别令人兴奋的:目睹一个国家的变化,看其经历文革到现代文明,已经过去的20世纪,
似乎还能看到19世纪初期昏睡的中国,以及如我们所知的,中国正以无限活力地苏醒了。李光头和宋钢所居住的刘镇,它就是象征中国过去20年发展变化的一个完美缩影。
余华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如何生活在国家的变化中。人们不再关心疯狂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和人道灾难,这场疯狂发展无视人道以及世俗的历史传统而在其进程中瘫跨。阅读这本著作时,让作者为我们讲述故事时的那种不可否认、清晰的愉悦感,最使读者为之震惊:人物死亡,众生浮现,一幅幅场景以矫捷步伐紧跟其后,读者有时为之落泪,有时又大笑不止;故事中创造是永恒的,想象力无穷无尽,滑稽、荒唐和拉伯雷式的粗鄙玩笑伴随着尖锐的悲剧色彩、多愁善感或是十分简洁的诗意。读者飞快地翻阅着书页,自然不需要花上与余华写作同样的时间。
安托尼·佛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