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大火和网民的情绪


    昨天是元宵节,被在欣赏烟花之灿烂的同时,也感觉到噪音的痛苦,直到12点多,还在网上呆着突然看到“央视着火”的新闻,但是消息并不详细,以为是又一则网络谣言,加上烟火的噪音在12点之后渐渐稀松,所以就去睡觉。
    今天一看,不是央视本身着火,而是央视的一个配楼过火了,而且还牺牲了一个消防战士,这实在是一个令人不快的新闻。
    但是浏览了几个网络论坛,似乎网民对于“央视”着火之事多少有一些幸灾乐祸,特别是当知道失火原因是央视自己放烟火把自己点着的“自焚”事件后,情绪更是“欣然”。
    象我这样没有想像力的人看来新央视的大楼实在是现代中国人心智混乱和暴发户心态的最典型的标志,其怪异而狰狞的外形,放在三环边上,导致我每次路过这个地方的时候,总有一些恐惧,如果说国家大剧院只是因为位置不合适而被人诟病的话,央视大楼则以其自身扭曲的状态刻画着一个扭曲的时代,甚至是扭曲的“新闻”现状。
     这个大楼因其外形,有“大裤衩”的美名,被央视所不喜,并试图改名为“视窗”,但因读音接近“痔疮”而没有下文,但有一点我相信,无论央视最终命名为什么名字,其被“妖魔化”是必然的。而且在网络巨大的力量之下,这样的命运是无可逃遁的。
     央视失火这个悲剧,没有获得网民的同情主要的原因,应该不在于其外形之“丑陋”,而在于其内容。说实在的,在中国的那么多电视台中,央视的节目质量差吗?这恐怕也不是事实,但是,央视招大家恨的主要原因是“太霸道”,其垄断性比中石油还厉害,特别是各地方台必须转播其“新闻联播”这样的做法就很让人不可理解。
     央视虽然挂着“中央”两个字,但显然不一定是“X中央”的电视台。当然有一段时间据说想改名为“国家电视台”,不知为什么没批准。但按哲学上的抽象说法,央视没有“主体性”是显然的,所以,我们很难从这个电视台看到比较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虽然形式上有一些变化,但无非是“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这样的“旋律”。
     最近,央视有一些麻烦不断,因为中国另一个基本不做好事的“教育部”突然说央视的台标不合法,不让人用CCTV,要说,这个貌似国际化的名字有一些可笑,因为在外国这个词似乎是一个cable tv 的缩写,不过反正国际上也没人注意央视,所以如此这般也就没人在意,突然教育部来这么一个“狗咬狗”,央视突然觉得这个台标属于“无形资产”,倍加珍惜,这下不知到这个故事的收场。
     说起教育部,就网络民意来看,口碑不佳也是路人皆知,但它天生不甘寂寞,在那个明星的发言人走了之后,不断有新的故事出来,别的不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都有教育系统的,以前是那个徐本禹,今年更邪乎,那个悬崖上的学校,只是这样的感动只能说明教育部门没干什么正经事。
     教育部们最近的“民心”工程是“文理分科”问题,据说网络投票说明过半的人要废除文理分科,似乎中国教育落后的原因在于文理分科,这是典型的误导。理由都没必要陈述。
    我倒觉得教育部最应该进行网络投票的内容是“教育部是否应该存在”,我相信90仙的人都会投票“否”。
    
   总之,到底怎么看网络所代表的“民意”,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