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管理”与企业文化主张的珠联壁合
建立在混沌学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混沌管理,正在信息社会主导着一场全球性的后现代管理革命浪潮。
在混沌管理学理论结构中,关于“混沌战略”、“混沌文化”、“混沌组织”、“混沌控制”、“混沌领导”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作为新兴管理科学“价值让渡”主张的同时,更多的是发现其概括管理现象为“无序到有序”、“有形到无形”、“粗细结合”、“张驰有度”、“刚柔交融”、“混而不沌”的观点。
如此,也正迎合了企业文化在管理运用中“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的作用点。
让我们展开“混沌控制 ”一节的描述:
管理者必须扔掉“控制”这个词。帝王之术发达的中国风行控制之道,而混沌控制的本质乃是放飞心灵。
从行为管理到心理管理
信息时代乃是人人皆为创造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老板与员工必须是真正的平等。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无疑会越来成为公司的主导力量,而管理首先就是要满足新新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管理就是给人自由。这听起来有点唱反调,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从行为管理到心灵管理,是信息时代企业不可逃避的命运。
事实上,对“知识工作者”只能实行心灵管理。他们的主体意识之强烈超出我们的想象,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工作是无法监控的。要实现心理管理必须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个价值崩溃的信息时代,连夫妻都同床异梦,更别说员工了。但是你必须放飞员工的心灵,前提是你必须具备俘虏员工心灵的能力。这就是一种“混沌控制”,因为心灵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混沌系统。
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对员工的信任和知识型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知识型企业的追求目标。“知识工作者”工作的过程他人无法管理,因此只能实行自我管理。
发达国家一些成功的企业案例便是最好的明证,他们从不干涉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创新从下而上,由员工决定创新方向。员工可以从事非公司指定的工作,组织可以向个人让步。这种自我管理或自我组织方式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制度、规条管理到情感、智慧管理
信息时代很多制度都会成为虚设。就如指纹打卡这样的规条管理,无疑会成为人性的扼杀者。
情感管理无疑也是一种混沌管理,它并不是完全抛弃制度,而是在制度的基础上运用情感激发员工潜能。惠普公司是实施情感管理的典范,它的弹性工作制,兼顾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通用电气也善于进行“情感管理”,前总裁斯通通过倡导“大家庭感情”企业文化,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公司的主人。
从世俗管理到信仰管理
有管理学家曾经指出:管理不是一堆技术。在信息时代,我们要竭力避免成为信息化的奴隶。管理甚至不能依靠哲学。事实上,人类给了哲学太高的地位,而信仰才是文化的根基。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了信仰的力量。事实上,无论是老福特还是洛克菲勒,无论是盖茨还是戴尔,都拥有坚定的信仰。一个企业最大幸福就是它的员工拥有坚定的信仰,一个国家最大幸福就是它的人民拥有坚定的信仰。
在信息泛滥,文化多元,个性张扬的时代,单纯倚赖文化已很难承担凝聚组织的使命了,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
从世俗管理到信仰管理的转变,将是信息化时代最深刻的革命。只有重建信仰,价值崩溃和伦理迷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扭转,否则,信息化只会使我们远离人性,走到反文化和反社会的迷途之中,企业的创造也将失去意义。
混沌管理理论与企业文化理论主张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即共同揭示:传统的单向思维、线性管理已完全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只有将东方传统文化背景的管理特性与西方特色管理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西方管理的移植,促进我国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