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建设部决定要搭上末班车,将房地产业上报国务院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但是决定坚决删除“振兴”二字,理由是担心刺激舆论,另外还担心通不过。撇开是否应该上报不谈,这说明建设部此时此刻尚算还有点自知之明。
2008年房地产行业内外的大讨论、大批判灼伤了业界大佬,折腾着从业人员的心,也侵蚀着行业的尊严。曾经飞速发展、感觉良好的房地产业坠落到被妖魔化、污名化的境地,昔日的天使蜕变成今日的魔鬼。房地产或许是地方政府的亲朋好友,却是百姓的扔鞋对象。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房价,加深了人们对房地产业的刻板印象:暴利、腐败、忽悠、甚至还有奸商、为富不仁……房地产行业闪亮的聚光灯下,如何洗却这些幽暗的魂灵?“阳光下的财富”是否真的变得那么可望不可即?
在房地产业调整之际,房地产业内也是多空分歧,利益分殊,只因各企业的状况不一。所以会有拐点论之争、开发商联合抵制降价等。面对高房价责难,政府指责开发商房价定价过高;开发商指责地方政府卖地成本高,面粉太贵;还有一些学者、中介指责银行监控不严;老百姓则指责开发商和炒房者、中介;相互指责,似乎谁都没有责任,出现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想起了余世维讲到的面对客户投诉,日本公司和中国公司出现的迥然不同的反应)。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业并没有形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行业生态链各有着自己利益。法国的迪尔凯姆所期冀的因社会分工而产生的行业内的一种团结或者集体意识尚未显现,而德国的韦伯所倡导的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似乎也是付之阙如,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赢利,然而目的合理性不能代替手段的合理性,挤压其他行业利润、威胁金融安全、激化社会矛盾等,不应该是一个行业扮演的角色。
如今房地产行业再度被赋予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一些开发商为此而沾沾自喜,那么除了对经济上的贡献外,房地产行业是否承担了相应的行业责任和相关的道义责任,根据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房地产行业做好准备了吗?能作为各行业的表率吗?
受讨伐的房地产行业背后被过滤的是数万鲜活的从业者,和其他行业一样,他们也要生存和发展,他们一样也会遭遇行业或生存的困境。然而正是他们构筑着这个行业的生态,形塑着行业的形象。我们用什么向世人展示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尊严,我们靠什么给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价值,是忽悠、暴利还是切实的服务?而一个不能脱离一味追求暴利和快钱的行业,一个不能切实为客户服务的行业,一个只眼睁睁看着客户钱袋的行业,就难以称得上一个让人尊敬的行业。身为行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重塑行业的尊严,秉持基本的职业伦理,建立起属于行业的城邦,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建设部心虚地“上书”。
高房价之争背后隐藏的是阶层日益分化、社会保障缺位等社会现实,简单得地责难房地产行业是有失公允的。在唾弃高房价之时,在羞辱和肢解房地产行业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跳出狭隘的自身利益,站在更高的高度,维护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谋求地产业与社会一同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否则的话,我们的社会依然会形成炒房者(甚至说有房族)与刚需、富人与穷人的虚妄对垒,加剧社会矛盾。
房地产业终归会走出低迷,此番调整过后是否会经历裂变? 待市场回暖后,我们的房地产行业是否会再度如火如荼并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抛物线走势而偃旗息鼓?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或许现在是一个完善行业的契机,而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投身其中,套用克林顿或者奥巴马常用的结束语就是:Now it’s the time.This is our moment (现在是时候了,属于我们的时刻到了)!好好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是否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又如何呢?
房地产:虚妄的支柱产业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