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民族历史中,自有达赖喇嘛的封号以来,达赖喇嘛就以神的化身而受到藏族人民的崇敬和膜拜。
查阅西藏的民族历史,发现神也是有七情六欲的,这是笔者想起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虽然毛泽东在20世纪出生的人们当中,也被老百姓尊奉为神,然而,毛泽东毕竟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行为语言的人,关于毛泽东的逸闻趣事,这里我们不去敷述。而浓墨重彩要谈的是在民族的历史中——达赖喇嘛,这个被藏族人民公奉为神的政教领袖的逸闻趣事。
有这样一首诗不管是在藏族还是在汉族都广为传唱。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留下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呵,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
这就是六世达赖喇嘛的经典诗篇。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诞生于1683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3月1日。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
是什么原因让仓央嘉措如此,而又走上了不知所踪的人生悲剧。翻阅民族的历史,仓央嘉措所处的时代,正处于恰值西藏政治动荡,内外各种矛盾接连不断地开始出现之际。1700年(藏历铁龙年),丹增达赖汗在西藏去世。其次子拉藏鲁白遂来至前藏,承袭了乃父职位。蒙古施主当中对此也产生了赞同与反对的两种意见。另外,第悉对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进行了长期保密,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满。在西藏内部,由于第悉独断专行,长期“ 匿丧”,身穿袈裟而又公开蓄养“主母”等行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等。
虽然在1697年仓央嘉措已被藏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在丹增达赖汗和第悉·桑结嘉措等藏蒙僧俗官员的参加下,举行了坐床典礼。清朝康熙皇帝从大局考虑,派出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并赏赐了无数珍宝。
但是被认定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天生多情的他感到“失望,学习也无益处”,遂变得懒散起来,且喜好游乐,放荡不羁。
造成仓央嘉措多情而放浪不羁的还有一个因素。仓央嘉措的童年生活在西藏门达旺。门达旺是门隅地区的首府。在门巴人的传说中,太阳名叫“达登旺波”,意谓七匹马拉的车,达旺就是达登旺波的简称。七匹马的太阳车辚辚过处,还生长着门巴人起源的爱情故事,说的是明镜般的湖水中走出一位美男子,怎样以月亮为弓,以流星为箭,将定情的靴带射向美丽的姑娘;这里还生长着卓瓦桑姆的美丽传说,说的是天女化身的贫家姑娘卓瓦桑姆怎样与嘎拉王一见倾心,后来又怎样遭致反面人物王后的迫害,最终善战胜了恶,美战胜了丑。仓央嘉措就是在这样的故事环境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藏族,母亲则是门巴族人。在这藏族和门巴族聚居地,两个民族的文化相异而又交融。这是仓央嘉措的幸运,也是仓央嘉措的不幸。因为生在红教区,他向往着爱情。而黄教则是唯一一个限制结婚和情欲的藏传佛教。
仓央嘉措向往着爱情,这在他的很多诗篇中都能够得到深刻的体现。
用墨写下的字迹/一经雨水就洇湿了/没能写出的心迹/想擦也擦它不掉……
想她想的放不下/如果这样去修法/在今生此世/就会成佛了吧 ……
仓央嘉措的多情在戒律森严的现实环境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其间,身边的人不断的规劝他,归心向佛。1702年(藏历水马年六月),仓央嘉措20岁时,第悉劝其受比丘戒。
然而,多情的内心世界、角色和天性的冲突,终于在这一年不可遏止地爆发了。曾为少年仓央嘉措落发授戒的五世班禅大师,五年后又该再次为之授比丘戒了。仓央嘉措依约去往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满脸的乌云密布。我们无从得知一路上他想了些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他的决心已定。经由五世班禅自传我们得知了结果:班禅大师祈求劝导良久,仓央嘉措沉默以对良久,然后毅然站起身来,夺门而去。他双膝下跪在日光大殿外,给大师磕了三个头,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念念叨叨黯然而去。在后来的许多天里,不仅没有转机,甚至变本加厉,不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大师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弥戒。
仓央嘉措的一举一动,自然遭到了戒律深严政教社会的强烈反对。这也给反对者制造了反对他的机会。
之后的一年,拉藏汗利用仓央嘉措之一弱点,不断的制造许多麻烦。这从而也造成了藏蒙福田、施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不仅如此,拉藏汗还上奏康熙皇帝说仓央嘉措不是第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寿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为 “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命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的职位上废除,“执献京师”。
遵照谕旨,废掉仓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亦准备武力抵抗,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仓央嘉措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动走到蒙古军中,立地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然后,从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时年25岁。
仓央嘉措圆寂后,也许是由于其行为严重侵犯了藏传佛教的严肃性,所以,布达拉宫里唯独没有六世达赖的灵塔。
查阅西藏的民族历史,发现神也是有七情六欲的,这是笔者想起了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虽然毛泽东在20世纪出生的人们当中,也被老百姓尊奉为神,然而,毛泽东毕竟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行为语言的人,关于毛泽东的逸闻趣事,这里我们不去敷述。而浓墨重彩要谈的是在民族的历史中——达赖喇嘛,这个被藏族人民公奉为神的政教领袖的逸闻趣事。
有这样一首诗不管是在藏族还是在汉族都广为传唱。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留下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呵,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
这就是六世达赖喇嘛的经典诗篇。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诞生于1683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3月1日。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
是什么原因让仓央嘉措如此,而又走上了不知所踪的人生悲剧。翻阅民族的历史,仓央嘉措所处的时代,正处于恰值西藏政治动荡,内外各种矛盾接连不断地开始出现之际。1700年(藏历铁龙年),丹增达赖汗在西藏去世。其次子拉藏鲁白遂来至前藏,承袭了乃父职位。蒙古施主当中对此也产生了赞同与反对的两种意见。另外,第悉对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进行了长期保密,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满。在西藏内部,由于第悉独断专行,长期“ 匿丧”,身穿袈裟而又公开蓄养“主母”等行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等。
虽然在1697年仓央嘉措已被藏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在丹增达赖汗和第悉·桑结嘉措等藏蒙僧俗官员的参加下,举行了坐床典礼。清朝康熙皇帝从大局考虑,派出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并赏赐了无数珍宝。
但是被认定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天生多情的他感到“失望,学习也无益处”,遂变得懒散起来,且喜好游乐,放荡不羁。
造成仓央嘉措多情而放浪不羁的还有一个因素。仓央嘉措的童年生活在西藏门达旺。门达旺是门隅地区的首府。在门巴人的传说中,太阳名叫“达登旺波”,意谓七匹马拉的车,达旺就是达登旺波的简称。七匹马的太阳车辚辚过处,还生长着门巴人起源的爱情故事,说的是明镜般的湖水中走出一位美男子,怎样以月亮为弓,以流星为箭,将定情的靴带射向美丽的姑娘;这里还生长着卓瓦桑姆的美丽传说,说的是天女化身的贫家姑娘卓瓦桑姆怎样与嘎拉王一见倾心,后来又怎样遭致反面人物王后的迫害,最终善战胜了恶,美战胜了丑。仓央嘉措就是在这样的故事环境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藏族,母亲则是门巴族人。在这藏族和门巴族聚居地,两个民族的文化相异而又交融。这是仓央嘉措的幸运,也是仓央嘉措的不幸。因为生在红教区,他向往着爱情。而黄教则是唯一一个限制结婚和情欲的藏传佛教。
仓央嘉措向往着爱情,这在他的很多诗篇中都能够得到深刻的体现。
用墨写下的字迹/一经雨水就洇湿了/没能写出的心迹/想擦也擦它不掉……
想她想的放不下/如果这样去修法/在今生此世/就会成佛了吧 ……
仓央嘉措的多情在戒律森严的现实环境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其间,身边的人不断的规劝他,归心向佛。1702年(藏历水马年六月),仓央嘉措20岁时,第悉劝其受比丘戒。
然而,多情的内心世界、角色和天性的冲突,终于在这一年不可遏止地爆发了。曾为少年仓央嘉措落发授戒的五世班禅大师,五年后又该再次为之授比丘戒了。仓央嘉措依约去往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满脸的乌云密布。我们无从得知一路上他想了些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他的决心已定。经由五世班禅自传我们得知了结果:班禅大师祈求劝导良久,仓央嘉措沉默以对良久,然后毅然站起身来,夺门而去。他双膝下跪在日光大殿外,给大师磕了三个头,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违背上师之命,实在感愧。”念念叨叨黯然而去。在后来的许多天里,不仅没有转机,甚至变本加厉,不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大师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弥戒。
仓央嘉措的一举一动,自然遭到了戒律深严政教社会的强烈反对。这也给反对者制造了反对他的机会。
之后的一年,拉藏汗利用仓央嘉措之一弱点,不断的制造许多麻烦。这从而也造成了藏蒙福田、施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不仅如此,拉藏汗还上奏康熙皇帝说仓央嘉措不是第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寿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为 “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命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的职位上废除,“执献京师”。
遵照谕旨,废掉仓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亦准备武力抵抗,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仓央嘉措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动走到蒙古军中,立地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然后,从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时年25岁。
仓央嘉措圆寂后,也许是由于其行为严重侵犯了藏传佛教的严肃性,所以,布达拉宫里唯独没有六世达赖的灵塔。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